NLP口语模型建构
2020-06-17卓丽
卓 丽
(福建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大学生在口语应用上的表现差强人意。大学英语课堂上仍然存在通过阐释语法规则和词汇记忆,频繁使用母语(普通话),大班教学无法及时纠正学生的英语语音等现像。在应试压力下,教师过度强调记忆语法规则或强调语言的运用而忽视了句法,这极大地影响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大学课堂上教学和测试传递信息主要都是依靠视觉途径,比如板书、笔记、PPT等方式展示材料,信息输入的感官模式单一,局限性明显。学生长期通过熟记基于规则和类别的语法条例来识记英语。虽然可以通过熟记单词后套用在语法规则的基础上去生成无尽的句子。然而英语口语表达方式更多是与语境密切相关,并且约定俗成。因此实践中表现出的口语水平的高低与口语学习者大脑中存储的英文表达的熟练度呈正相关。
认知语言学家普遍认为:语言基于认知,而认知基于现实的体验。王寅在《Lakoff和Johnson的体验哲学》中提到,人类的概念并不全是外部现实的客观反映,而是由我们的身体和大脑所形成的,特别是由我们的感觉运动系统所形成的[1]。概念是通过身体经验而获得意义的,它们不是纯心智、独立于身体的先天能力的一部分。因此,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先于概念的身体经验图式是语言习得的关键。英语口语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通过有效语言输入,帮助学生将单词和语法内化为自身的知识体系,并最终实现语言输出即英语口语。近年,英语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出现了如慕课、微课等新教学方式并取得一定成效,将神经语言程序学用于英语口语教学中也是教学改革的创新之举之一。
Pourbahreini F通过在伊朗Elmi Karbordi大学的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教学实验比对证实,神经语言程序学教学模式确实能有效帮助教师提升EFL学生的英语语法成绩[2]。Ramganesh E等通过在印度开展教学实验,发现神经语言程序学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印度农村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3]。Seitova M S等通过研究证明神经语言程序学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4]。Ilyas M认为神经语言程序学技术确实可以有效地促进学习[5]。Shahmoradi N等提出:在教学中,教师拥有的神经语言程序学技巧越多,创造性就越高[6]。既然目前为止,全球许多国家都有将神经语言程序学应用于教学的实验,中国的EFL学习者占全球EFL学习者的数量巨大,而且以汉语作为母语,神经语言程序学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国的ELF学习者是否一样有效呢?又会具有怎样的特征呢?
一、研究理论基础及方法
神经语言程序学(NLP)于1970年代源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是由心理学家理查德·班德勒,以及语言学家约翰·格莱德创立的一个新领域。其自创立以来就被视为帮助人们超越自我、成就自我的心理学技术。迪尔茨认为每个个体都是由神经处理过程(神经)、言语(语言)和行为模式(程序)之间形成的固定模式的身心统一体。而个体的经历,言语和行为模式三者之间互相影响[3]。迪尔茨曾将神经语言程序学理论用于帮助儿童构建新的拼写策略,并取得显著的成效。
根据神经语言程序学理论,不同个体在其成长过程中会培养出特有的感知偏向 (sense preference)来探索世界,如视觉、听觉、触觉等,不同的感知偏向决定了其日后不同的最佳学习认知模式。视觉偏向型学生倾向于通过视觉呈现来获取信息;听觉偏向型学生倾向于通过听觉感知获取信息;而触觉偏向型学生则倾向于通过触觉感知获取知识探索世界;嗅觉偏向型学生倾向于通过嗅觉来探索感知世界[3]。同一个学生也有可能在不同的时段,呈现出不同的感官偏向模式。神经语言程序学的眼动理论可以帮助判定学生感知偏向。眼球转动的第一个方位,揭示了一个人的惯用内感官,从这个方位可以判断出个体的行为特征。
眼睛朝左上方看是视觉回忆,眼睛朝右上方看是视觉构建,眼睛向左平视时是听觉回忆;眼睛向右方平视时是听觉构建;眼睛看向左下方是在和自己进行内心对话,眼睛看向右下方是处理内心情感[4]。当眼睛没有固定的位置时,同时处于2种模式中(“左撇子”则相反)。
图一 眼动模式(右撇子)(Seitova M S等)[4]
由于个体成长经历背景的不同,个体的感官偏向不同,而且学生可能同时2种不同的感官偏向。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过滤掉无关因素,而留下与自己成长相关的因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感知取向。神经语言程序学理论中的过滤因素对人类和世界的沟通模式以及学生的行为影响很大,学生在课堂过滤掉了(行为模式)和个体原有知识结构(经历)无关的知识和信息(言语),而吸收相关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非言语交流如眼神、体态、呼吸和运动(运动模式),均和个体内在认知世界的图式(经历)相互作用。如何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吸收课堂知识的关键在于帮助学生将学堂知识点判定为“相关信息”,这又可以通过行为模式的反作用来实现,即通过判定学生的感知偏向进而采取不同的感官刺激模式。
根据神经语言程序学理论,学习的最佳方式是通过经验化的实践掌握知识,这与王寅[1]的观点相同。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调动所有感官功能去参与体验,并将所学的知识点内化为固有知识结构和自我经历的一部分。行为模式包括包含一切的视听说触嗅及眼动。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保持一致性,这既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行为模式,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要注意学生口语的流畅度、发音的准确度之外还要帮助学生建立起的话语与视听说触嗅以及眼动之间的关联。教师可以通过肢体语言表演,帮助学生刺激神经细胞并进而建立神经元及英文表达之间的联系,从而将教学内容内化为固有的知识体系的一部分,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此外,神经语言程序学的其中一个学习的原则是:个体对于学习的信念将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行为,学生建立自信心对英语口语水平的提升帮助很大。师生之间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且教师对学生的信心暗示,都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据神经语言程序学理论,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培养出的特有感知取向来探索世界,不同的感知取向决定了其日后不同的最佳学习认知模式。为最大限度提高学习效率就要充分调动多方位的感官刺激。Ramganesh E等[3](2016)经过实验构建出神经语言程序学教学模型,该模型应包括以下3部分:基于教学内容的策略性输入,英文单词语法内化,英语口语表达输出,如下图所示:
图一
本文研究者在中国EFL学习者身上开展的教学实验中,所采用的神经语言程序学教学模式,正是借鉴图一所示的教学模型的基本步骤并结合目前中国公共英语课堂大班授课的具体情况,归纳为如下步骤:
(1)课堂开始前,教师引入主题细节,提出相关问题,告之学生主题以及预期学习成果;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教学安排,增强学习主动性以促使课堂学习效率大幅提高。课堂导入部分,教师通过英文歌曲进行视觉刺激,录像材料和色彩丰富的文字图片进行视觉刺激,激发学习兴趣,并产生话题。心理学视角认为兴趣是在认知过程中触发的一种愉快的感觉,它促使学习者寻求认知和理解的方法。并让学生想象达到学习目的后的成功的感觉。师生之间要有充分的眼神交流,建立良好关系,师生之间充分理解彼此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有助于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2)教学过程中,由于大班教学,教师应顾及视听嗅动各偏向的学生,采用混合型教学策略;另外依据班级不同感觉偏向学生的比例,分配好不同教学策略的占比。教师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课堂行为偏离了教学目标,就应及时转变教学策略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确保语言输入。此外,教学方法也应随着不同授课内容有所变化,确保教学流程能抓住学生兴趣,并尽量让学生保持兴奋好奇状态。教师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应继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行多官能刺激,如:PPT字体颜色应由不同的颜色,重要的内容应该放在第一列的最左边;适当播放英文音乐,进行听觉输入并寓教于乐;给学生观看和教学主题相关的视频,进行视觉输入;师生英文表达时配合肢体语言,辅以触觉记忆。
(3)学生在视听嗅触的综合刺激及语言输入过程中,反复增强神经元与英文之间的联系,通过具身认知巩固掌握英文口语表达。这包含单词的拼写、发音、文法、前后缀、时态、句型等。在反复练习过程中,建立起单词和实物之间的联系。此外,神经语言程序学理论认为学习者自身才是学习认知过程的主体。因此,学生应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步骤,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
(4)输出评估。在点题、导入、输入之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灵活切换各种教学方法,学生主动吸收,并经连续系统的教学互动学生将知识点内化,可以进行口语输出检测。测试成绩有助于学生维持正确的学习模式并纠正错误的学习习惯。
二、实验对象情况及实验方法
实验对象为随机抽取的122名福建某高校入学新生,其中实验班和普通班各61名。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在90~120分段,均参与大学英语听说课堂为期6个月的神经语言程序学教学的实证研究。实验期间,学生共享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材,按照统一的教学进度接受同一个老师的授课,其中实验班采取神经语言程序学教学模式,而普通班则采用普通教学法。教学实验前后开展访谈,问卷调查和测试,收集的数据用于对比分析神经语言程序学教学模式的效度并验证其可行性。通过对实验班的60个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判断,得出学生的感官类型分布如下:
表1 实验班学生感官类型分类统
本文研究者在上述高校中开展了为期6个月的教学实验过程,在此教学实验过程中,本文研究者对实验班的学生采用神经语言程序学教学模式,通过输入,知识内化,最终实现语言输出。除了图片和视频的试听刺激外,还有触觉刺激,灵活转变课堂的感官刺激模式,确保教学效率。受试学生在课上接受视听等综合刺激,并模仿教师,反复诵读经典美文,如:美国前总统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讲》和奥巴马《你为什么要上大学》演讲稿。通过持续刺激,大部分学生在输出环节都能熟练地背诵经典美文。普通班则采用平时的视听教学法、翻译教学法等。
本文试图证实2个假设:基于神经语言程序学的口语教学模型是否有效?基于神经语言程序学所建构的口语教学法是否对中国大学生同样适用?
三、实验结果谈论
实验前,实验班和普通班的学生在学习兴趣动机学习成绩上并无明显差异。在6个月后,本文研究者通过与受试学生面对面访谈,发现实验班90%的学生都喜欢并接受神经语言程序学教学模式,因为神经语言程序学口语教学模式融合了视听说触多重感官输入,相较于传统紧张课程模式可以营造出积极放松的学习氛围,并有效帮助学生降低学习焦虑感;为进一步证实神经语言程序学教学模式确实能提高英语口语能力,本文研究者又抽取实验后实验班学生对于学习动机兴趣额等问卷调查和实验前后口语测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
图三 实验班学生试验后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兴趣和水平等积极度
如图一所示,教学实验后,勇于用英语表达自己观点的学生比例从41%提升到90.1%,可以熟练运用英语口语能力的学生比例从44.1%上升到79.3%,能够流利运用英语来处理紧急情况和抱怨的学生从43.6%上升到87.4%,课堂上勇于发言并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说英语的学生从52.0%上升到84%,对口语学习有兴趣的学生从47.2%上升到了80.2%;愿意主动查找英语口语学习材料的学生从38.3%上升到70.3%,乐于积极参加英语口语活动的学生从26.1%上升到了67.9%。根据实验前后问卷调查结果比对,半年后,实验班学生对口语学习兴趣、学习的自主性,均明显有所提高。此外,学生口语学习的焦虑感明显降低,这些都侧面反映了神经语言程序学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的英语口语教学方法有显著的优势。
表2 普通班和实验班实验前后成对样本统计量
教学实验前,普通班级和试验班样本大小一致。其次,教学实验前,普通版和实验班学生的成绩均值,标准差和标准误均都十分相近,符合分班比对条件。
为了进一步确认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幅度,教学实验期过后,普通班和实验班的学生接受统一的口语测试,口语测试由演讲,口译,问答三部分构成。并将普通班和实验两班学生教学实验前后的成绩输入SPSS进行数据处理。由上可见,教学实验之后,普通班和实验班的标准差和标准误通过1的显著性差异;此外,实验班学生的成绩均值比普通班学生的成绩均值高出3.85分。可见,该口语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口语成绩。
表3 普通班成对样本统计量
表3为普通班成对样本统计量,实验前后的均值进行比,可见学生的平均成绩提高了10分,此外,实验前后的标准差和均值的标准误均相差较大,这说明,即使在普通教学的班级中,学生通过语言不断输入,口语成绩也相较于半年前有较大提升。
表4 普通班实验前后成对样本相关系数
表4为普通班实验前后成对样本相关系数比对,普通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成绩存在线性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52,且1%的显著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表5 实验班成对样本统计量
表5为实验班在教学实验前和实验后的成绩配对样本T检验数据:实验班实验前的平均成绩为70.42,实验后的平均成绩为83.34;通过半年的教学试验后,学生成绩平均分提升了13.34分,而普通班的成绩提升了10分,可见采用神经语言程序学口语教学模式确实比以往的口语教学法能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成绩。
表6 实验班实验前后成对样本相关系数
表6为实验班实验前后成对样本相关系数,通过成对样本匹配,实验班的实验前和实验后成绩存在线性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714,超过1%的显著水平之上,通过显著性检验,具有较强的正相关的关系。
表7 实验班和普通班实验前后成对样本检验
表7为实验班和普通班的实验前后成对样本检验,通过实验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成对样本检验值可见,实验班学生前后成绩差平均值为12.918,实验后显著高于实验前,并且二者的差异通过了显著性检验(t=-17.879,P=0.000),即教学实验前的成绩显著低于实验后的成绩。普通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成绩差平均值为9.54,教学实验前成绩也是明显低于实验后,二者的差异也通过了显著性检验(t=-14.938,P=0.000),可见半年的学习过后,普通班和实验班学生的成绩均较之前有所提升,只是普通班的成绩相较于实验班不那么显著。
由上述SPSS统计数据可推导出本文研究假设成立,在神经语言程序学教学模式的引导下,实验班的学生口语成绩显著高于平行普通班级学生的口语成绩。具体表现如下:实验班学生不仅自信心提高了,口语词汇量、语音准确度、流利度以及语法多样性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步。学生在运用已学单词表达自我的准确度有所提升。此外,大部分学生都能使用语用标记词,如“难怪,看来,毫无疑问,”等;并且语法错误率大幅度下降。神经语言程序学教学模式能够帮助中国EFL学习者把单词、语法、句型、篇章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成功产生英语口语输出。这与Ramganesh E等[3]在印度学生身上执行的教学实验结果一致。陈昌义在《Hymes交际能力理论的反思》一文中提到Hymes认为口语交际能力由语法性、适合性、得体性、现实性四个参数组成,即何时何地对何人以何种方式说何内容是衡量口语水平的标准[7]。神经语言程序学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视听触嗅的综合感知,仿佛置身于交际场景,在持续的练习输入过程中,学生最终能实现熟练口语输出。戴维.迈尔斯提到“由于具身认知的存在,甚至身体的感觉都会启动我们的社会判断,反之亦然”[8](P79)。我们可以将神经语言程序学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理解为:通过视听触感官刺激,帮助学生启动具身认知,辅助记忆。
五、结 语
首先,上文所提实验假设得到证实,即:基于神经语言程序学所构建的英语教学模型对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EFL学习者同样有效。至于具体教学步骤,在借鉴Ramganesh E等的教学步骤的基础上,结合中国EFL学生的以视觉输入为主要感知偏向的背景下,总结如下:英语口语课堂上,教师应组织一系列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随堂活动,改变教师单方向学生传递输入知识的传统路径,鼓励学生参与互动,帮助学生主动建构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建立起英文语言和学生的行为模式之间的记忆链接[3]。此外,学生也应该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自己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管理自身的学习,发展自身语言体系;由于大部分学生都兼有多种感官认知模式,教师既要在课堂上采用混合教学法又要依据课堂情况及时转变语言输入模式,确保英语口语授课效率。
其次,本研究将神经语言程序学教学模式的特点具体体现如下:在课堂上充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设备,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认知神经元;学生反复模拟教师讲英文时的肢体语言,可以刺激学生的触觉神经元,有助于建立起英文词句和视觉、听觉、或触觉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帮助学生记忆英语口语语词,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神经语言程序学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教学法而言,由于授课过程中教师综合使用多种渠道传输信息,所以相较于传统教学法可以让教师寓教于乐,同时改变传统教学的枯燥乏味;此外,由于教学的娱乐性和趣味性的提升,它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学习英语口语的兴趣和动机;本研究中的教学实验成绩比对也显示,实验班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相较于普通班,教学效果更为显著。综合考虑英语口语教学的娱乐性、趣味性和有效性,神经语言程序学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教学法在各方面都显示出优势。
再次,本实验研究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局限。首先,受试群体局限于18~20岁的大学生,该教学模型的实效性仅对这一年龄段有参考价值,对于青少年乃至幼儿的英语学习的效度有待日后进一步证实。其次,由于实验周期短,仅证明基于神经语言程序学的教学模型对中国EFL学习者同样适用,但未发现该教学模型对中国EFL学生和对印度,阿拉伯及其他国家的EFL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最后,未针对各个不同感官类型偏向的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并收集实验数据。该教学模型对于英语阅读、英语写作,乃至其他学科教学是否适用也有待证实。总之,该教学模式还需根据学生情况和具体教学实践进行更细致的研究并补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