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芒康弦子与巴塘弦子对比研究漫谈区域化联合发展

2020-06-16余姗

河北画报 2020年22期
关键词:巴塘弦子舞蹈

余姗

四川民族学院

藏族舞蹈在我国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中国占有重要地位,其种类繁多、风格独特、特点鲜明,其中的“谐”最早记载于桑耶寺落成典礼。“谐”是藏语音译,在藏汉大词典中译为唱且舞的短歌。由于藏族按照方言划分为三个地区,故谐有很多发音,如依、叶等,是一种男女均可参与的表演形式。“谐”的全称为“嘎谐”,汉语称为弦子,一般译为“圆圈舞”。“谐”的伴奏乐器为哔旺,主要分布在康方言区,群众将弦子与地名连在一起称谓,故出现巴塘弦子、芒康弦子、德钦弦子等称谓,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

据老艺人说:“热巴是山,弦子是水,锅庄是地。”,人民群众给予“水”的美誉足以从中看出弦子舞动作如流水一般流畅的形态之美与柔和的包容之美。2006年,巴塘弦子和芒康弦子均位列国务院批准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进一步地研究、发掘巴塘弦子和芒康弦子,对藏族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巴塘弦子与芒康弦子对比研究

芒康弦子和巴塘弦子地处四川、云南、西藏三省区交界处,地处我国大陆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交汇的横断山脉地区,这里山高谷深,山川并列横断了东西方向的交通要道,故交通情况较差。但因三省交汇处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特点,芒康地区和巴塘地区在唐朝时期都是古"茶马古道"的起点和必经之地。宋元两代和明清两朝后,该民族和地区与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在与其他少数民族和周边地区的经济交往中、在与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和周边民族的艺术文化交流、融合中,不断地吸收其它少数民族文化的精华,并通过创新、提炼、融合等方式不断提高、升华,最终形成了其固定的基本动作、体态、韵律和舞蹈形式,具有独特民族文化特点和地域特色的芒康弦子和巴塘弦子,并流传至今。

表演形式上都是男性在谐本的带领下边拉哔旺(藏族独特的拉弦子伴奏乐器又称牛角琴)边跳舞,注重膝盖的动律与脚步动作的拖、点、撩等,动作慢板时悠闲潇洒、快板时热情奔放。女性也是在谐本的带领下边歌唱边舞动长袖,注重长袖的轻柔、舒展和飘逸。在跳芒康弦子和巴塘弦子时,膝关节仍然保持着松弛的活动状态和屈伸,颤膝的活动贯穿着他们的舞蹈和动作的始终。舞蹈时根据舞蹈节奏可分为慢板和快板两部分,随着音乐的节奏由慢逐渐地加快,最后在快速的音乐节奏中完成舞蹈表演。巴塘弦子和芒康弦子同属藏族弦子舞,但两者在风格特征上具有一定差异,笔者具体地从舞蹈动作风格特点和共性特征为切入点来进一步阐述。

(一)舞蹈动作风格特点

芒康和巴塘两地平均海拨在3500米左右,自然环境优美,物产丰富,人民生活主要依靠农牧业的混合经济。由于地属横断山脉地区,高山巍峨,树木繁茂,故表演场地多在空间稍大一些的草场或者山坡。弦子的舞姿圆活、狂放而流畅,其中最大的舞蹈特色为弦子拉唱、长袖飞舞。且多以模拟一些善良、吉祥的动物姿态动作为其形体的特征,如"孔雀吸水"、"兔子欢奔"等。笔者将巴塘弦子和芒康弦子的动作风格特点归纳如表1。

表1

(二)巴塘弦子和芒康弦子的共性特征

民间舞蹈很多是需要现场伴奏,其伴奏乐器演奏快慢取决于演员的情绪和快慢的调整。但就目前高校舞蹈专业和民间都出现了将民间舞的伴奏和舞蹈分离的情况,即将伴奏者变为便携的音频,更加具有时代特色。弦子舞中哔旺是主要的发声伴奏乐器,此时的伴奏乐器同时具有舞蹈道具与音乐伴奏双重功能,其使用者都是弦子舞艺人,非常符合群众自娱自乐的现实状态。就其共性特征而言,分为以下两点:

其一,演出载体相同,弦子舞的演出载体都是人民群众,其生活在本地,深受本地文化的影响。演出时,本地的生活环境与民族习惯都在深刻烙印子在人民群众个体身上自然流露。所以演出载体“舞者或者弦子舞艺人”都是人民群众中的一部分,具有当地文化印记。

其二,都是大众娱乐载体,无论是巴塘弦子还是芒康弦子,其在表演时都能给围观群众带来愉悦的情感体验,故其表演时,都成为了大众娱乐载体。

二、巴塘弦子与芒康弦子研究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国家的发展,对于民族文化艺术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笔者通过知网搜索有关巴塘弦子的论文61篇(图一),德钦弦子5篇(图二),而芒康弦子仅4篇(图三)。

芒康弦子、德钦弦子两者的研究现较滞后,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为地理位置的滞后性、政府宣传力度的缺乏和学术文献缺乏三点。

(一)地理位置滞后性

芒康县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昌都市的最东部,地处川、滇、藏三省区的交汇处。此地在地理位置上是交通要道,但是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使得其离内地距离较远,地理位置的滞后性导致信息和社会发展也具有滞后性。

(二)政府宣传力度缺乏

据记载,早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重庆,中国舞蹈界的前辈戴爱莲先生在康定学习了弦子歌舞之后编演的《巴安弦子》(巴安就是巴塘),已经在内地许多大中学校里流传,非常受欢迎。2000年四川甘孜巴塘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族民间艺术(弦子)之乡”,并在2006年和芒康弦子一起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此之后,巴塘弦子先有欧米加参和慈仁桑姆等教师带头教授藏族弦子舞而让其提高了知名度,后有政府积极将弦子舞与当地的赛马节等联合起来,借此大力宣传巴塘弦子,带动当地旅游经济。依据宣传时间先后芒康弦子已经落后,故政府加大宣传力度。

(三)学术参考资料缺乏

民族艺术的研究离不开学术界的前辈们收集整理的田野采风的一手、二手资料以及政府主导下的论著等文献资料与视频或音频资料,但众多学者由于受到交通条件的限制,能够找到的参考资料鲜少,故研究止步不前。2012年1月7—9日,由四川省藏学研究会、中共巴塘县委、巴塘县人民政府、四川省非遗文化保护中心、成都少数民族文化展演中心共同举办的为期3天“中国首届藏族弦子与热巴艺术高峰论坛”,汇集全国众多藏学研究专家的学术会议在成都隆重举行。此次会议举办后将学者们的论文集合成书并出版,这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很多的参考资料,但从其研究对象发现,“谐”舞(弦子)的论文共收集到论文22篇,其中16篇研究对象为巴塘弦子,3篇为云南德钦弦子,其余为泛化的研究,对于芒康弦子的研究几乎不可见。此次学术会议期间发表的论文在图一的知网文献发表数量中得到了印证,所以芒康弦子高峰论坛,期待其举办能推动芒康弦子舞学术资料的充盈。

三、区域化联合发展策略

文化的发展和传承需要载体,载体分为环境载体(文化发展的特定环境,例如社会政体、民族习惯等)和人体载体(文化发展不可少的就是人类这个活载体)。弦子舞蹈失去原有生存环境载体的情况下逐渐丢失了其歌舞相融、即兴自由的优势,再加上社会大发展的冲击下大部分年轻人已经不会拉哔旺唱山歌了。面对如此严峻的问题,结合区域化联合发展,笔者从弦子舞蹈的当代保护与传承和产业链建设两个方面入手,结合当代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

(一)弦子舞的当代保护与传承

弦子舞蹈在在政府推动下演出逐渐增多,弦子舞艺人开始教授弦子舞蹈之后才开始逐渐遍布藏区各地。现今老一辈的弦子舞艺人们高龄化现象严重,且部分老艺人相继谢世,而年轻人们对弦子舞的重视程度不够,不愿意学习,使得弦子舞蹈的深入研究缺失了很大一部分珍贵资料。故其保护与传承是尤为必要的。

首先,在弦子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认定时,需要严格、规范,在认定时遵循两个不能。即不能认定专业团体或者高校教师作为民间艺术的传承人,又不能让弦子舞技艺不高的人来做弦子舞传承人。

其次,在政府的扶持下,还可以将弦子舞蹈引入当地的小学教育中,并给予传承人一些教学费用。这样既解决了传承人物质生活的后顾之优,又让传承人能够静下心教学,让这一宝贵遗产原汁原味的传承给祖国的年轻一代。

再者,明确传承人即是传承与传播,这是国家对弦子舞蹈艺人高超技艺的认可,是提高其社会地位得到群众认可与尊重的手段。传承人具有文化传承的使命,他们是社会上实践性的活态传承。通过对传承人认定的分析,不难发现正确任命传承人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在认定弦子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时,需要根据现实情况来裁定,认定现存弦子舞技艺最为纯熟或者对其历史最为了解的人为传承人。综上所述,原生环境的保护传承以政府主导,民间弦子舞传承人来自发完成保护,充分发挥民间热巴艺人的主观能动性,从弦子舞蹈的根开始保护。

(二)弦子舞产业链建设

弦子舞文化的产业链主要是指以弦子舞衍生出来的一系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方式方法,即以旅游为主线由此带动的旅游舞蹈表演、旅游小商品、舞蹈道具生产、舞蹈道具纪念品、服装生产等系列化产业链的建设。产业链建设要点:

1.转变过度依赖的市场观念

纵观国内的艺术团体,一直以来都围绕着这样一个理念,展开了多种多样的创作与演出实践。以完成演出指标、观众人次为奋斗的终极目标,为了得奖而演出。花费了大量的资金,拖延了作品的运作过程,深深烙在人们脑中“面子工程”式的运作意识,最终导致舞蹈作品始终难以形成文化市场的商业品牌。改变模式化、标准化的复制生产,走入市场化的藏族弦子艺术,在舞蹈文化土壤的培养上,需要更多的耐心,对于具有盲目性的市场,应继续秉承着高于市场、培养市场、引导市场、发展市场,在不断探索中,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

2.创作要贴近观众心理需求

观众把情感投射到舞台表演中,作品创作首先要了解观众的喜好,文化背景,收入情况等。既不能把舞蹈创作迎合专家群审美,也不能为编舞而编舞,无论用什么新的编舞方式,都要瞄准观众群,适应大众市场,不能规定观众群,而是要想方设法把艺术元素与普通观众的视觉需求很好地结合起来,必须明确观众永远是舞蹈艺术赖以生存的天地。

3.强化弦子艺术产业现代管理与运营机制

在经济化全球竞争激烈的今天,中国的文艺团体的家长式行政化管理机制与管理方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弦子艺术要想走向市场,必须打破传统的管理机制,建立起现代的管理机制。

四、结语

芒康弦子与巴塘弦子均为“谐”舞,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因为机遇的不同形成了现今的发展状况,从前文所述的对比研究中,我们吸取巴塘弦子的发展优势,同时希望两政府携手打造旅游一条龙服务,从巴塘到芒康再到圣洁藏地拉萨,推动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巴塘弦子舞蹈
学舞蹈的男孩子
五彩巴塘 扮靓藏区人民新生活
我在巴塘等你
绿色中国行走进“高原江南”美丽巴塘
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生态巴塘——“绿色中国十人谈”聚焦巴塘的绿色发展
舞蹈课
巴塘弦子:寻觅藏族音乐的“活化石”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一百七十七级台阶
口弦子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