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绘本教学中优化课堂提问

2020-06-15雷美琴

天津教育·中 2020年5期
关键词:绘本教学课堂提问

【摘  要】课堂提问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技巧,也是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的重要媒介,影响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绘本教学的现实效益。本文结合绘本故事教学实例,提出绘本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应当抓本质,重特色,具有课程意识;析学情,重基础,关注学习效益;引探究,重体验,注重学生收获,从而提高提问的有效性,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绘本教学;课堂提问;课程意识

一、课堂提问的意义和现状

利用绘本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信息,使其自主整理图文资源是优化低年级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重要策略,有效的提问关系着学生的思维状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优良的课堂提问可以切实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强烈度的学习欲望,不断优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自主整合绘本内容,深化学生对绘本故事的理解程度;从教师角度来看,有效提问可以了解学生读绘本内容的理解情况,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从而提升了我们教学的有效性,可以帮助低年级的孩子们,在这种潜移默化中,最终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目前,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存在以下二个问题:一是教师的提问存在盲目性,提问没有充分利用绘本中的图文;二是教师提的问题脱离学生的原有经验,导致学生的思维无法激活,学生阅读兴趣低。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客观分析在低年级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利用绘本组织教学活动所要坚守的教学原则。

二、课堂提问的原则分析

(一)抓本质,重特色,具有课程意识

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特色是将德育与法治教育相融合,教师要挖掘绘本故事价值,多元解读文本,进行问题设计,挖掘绘本中的红色美,提升学生的爱国意识。挖掘绘本中的规则美,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

(二)理学情,夯基本,优化教学效益

确保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课程教学活动中,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本前提,学生的认知情况、成长经验与情感发育情况都会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学习状态,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主体需求来设计相应的学科问题,促使学生自主回顾生活经验,以便使其自主分析绘本内容。

(三)引探究,重体验,注重学生收获

体验活动可以切实优化小学生的感受,让小学生的大脑、身体都有深刻记忆,对学生的未来乃至一生都有积极影响,因此,教师要根据绘本内容精心设计问题,让孩子们通过思考演绎绘本中的情节,探究故事活动,丰富学生内心的体验。

三、优化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一)根据绘本内容确定提问的内容与方向

在低年级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所开发的绘本资源一般是指一些文学类的作品,有明确的故事线索与人物,便于学生据此总结德育知识。因此,教师要客观围绕绘本内容来设计相关问题,明确提问方向,引导学生针对性地展开绘本思考,有效避免提问的盲目和随意性。

1.围绕绘本标题提问,了解学生的学情。绘本的标题对于解读故事有重要作用,例如体现了绘本的主题,绘本故事发生的环境,绘本的写作对象等。因此,教师要分析绘本标题,由此设计相关问题,促使学生分析“题眼”,由此优化学生的阅读思维。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2我们有精神》中绘本《谁精神》,讲述小动物在比谁更精神。从小动物的对话中,提炼出精神的真正含义。授课教师在读前环节以问题“说一说,我们班谁精神”,从而了解学生的真实现状,对“精神”的理解程度,这样就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情,准确把握学生和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明确教学方向所在。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唯一要素。”教师应该据此展开教学思考,组织学科活动。绘本的标题在字面上一般是具体的,是来源于绘本本身的。教师在教学绘本时,可以直接根据绘本标题,设置合理有趣的问题,进而了解学生的学情,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准备。

2.围绕绘本插图提问,引起学生的探究。繪本以图画资源为主,带有少量文字,所以图画信息要远远比文字信息更加重要,所以低年级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应该利用绘本图画来设问、提问,促使学生全面思考绘本故事的主题思想。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9.我和我的家》一课教学中,我会使用绘本《我和弟弟》组织学生展开绘本阅读。这个绘本讲述了主人公与弟弟相互陪伴、相互关爱的过程,包含许多细节,如主人公的衣服、各类活动等等。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我会利用问题放大这些细节内容,通过提问让小学生观察两兄弟的穿着,他们在一起都玩什么游戏,他们长大都想做什么。这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插图传达的意义,从而理解手足之情,培养孩子的家庭意识。

3.关注绘本角色,由此推进课堂提问。绘本中的各个角色往往是发生行为活动的主体,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任务”,会表现出主人公的个性,便于学生从中总结成长道理。对此,低年级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要围绕绘本角色来提问,让小学生思考主人公的行为意图与行为特征,由此展开阅读想象,通过主人公去体会不同的人生轨迹。比如教学一年级下册《10.家人的爱》中的绘本《肩头上的爱》,有一个情节,讨论奶奶你这么疼我,为什么不帮我背书包。教师在此提问学生,如果你是奶奶,你会怎么说?学生给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后,教师也可以组织角色表演活动,鼓励学生大胆编写后续故事,由此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通过体验活动,小学生能够切身明白,有些爱能看得见,有些是隐藏的,需要用心感知和发现,所以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围绕绘本的角色提问可以有效引导小学生换位思考,使其设身处地地理解主人公的情感、思维与行为意图,让学生玩得愉快,又学得扎实。

(二)基于绘本的文化内涵设计问题,突出问题的课程意识

《品德与生活》改名为《道德与法治》,新的教材打上中国底色,直入红色基因,强调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新教材将德育与法治教育相融合,落实《课标》要求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精神。强调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1.挖掘绘本中的红色题材,提升学生的爱国意识。小学道德与法治绘本巧妙地融入了国旗,国徽一些国家象征的标志,让学生能够轻松快乐地明白要如何对待国旗,从而提升学生的爱国意识。例如教学二年级上册《3.欢欢喜喜迎国庆》一课教学中,我选择了绘本《这时应该怎么办?》组织了绘本阅读,利用问题促使小学生回忆起了生活中与国旗有关的生活画面,如学校每周一所组织的升国旗仪式,在一些特定场合所看到的国旗、国徽等等。其中,有许多学生都积极演示了升国旗的行为礼仪,主动分享了与国旗有关的红色革命故事。如此,则可切实培养孩子的爱国意识。

2.挖掘绘本中的规则教育,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小学道德与法治绘本巧妙地融入了规则教育,不仅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会了遵守规则,还明白了遵守规则,不是不给孩子自由,而是为了给孩子带来最大的快乐,提升了学生的法治意识。比如教学二年级上册《大家排好队》一课教学中,我就选择了《守规则,懂礼让》绘本,书中有一个情节:原先在前面排队的叔叔,因为有急事,离开了队伍,去接电话了,现在回来了,能不能回到原来的位置上?教师在此提问学生,如果你遇到了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使其懂得遵守排队规则,礼让他人的道理,由此强化了学生的公共道德意识与法治意识。

总而言之,低年级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以绘本资源组织学生展开学科探究,可以不断丰富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深化学生的学科认识,促使学生及时丰富自己的精神感悟。因此,低年级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要积极利用课堂提问活动来推进绘本阅读,切实优化学生的思考能力,改善学生的体验经历,不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全面突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思想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段昱宏.低年级绘本阅读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8(11).

[2]吴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活动情境创设初探[J].华夏教师,2018(02).

作者简介:雷美琴(1983.1-),女,汉族,福建宁化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道德与法治。

(责任编辑  王小飞)

猜你喜欢

绘本教学课堂提问
从图画的背后读出含义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技巧
用问题打开学生智慧之门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幼儿园绘本教学的价值与实施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浅谈绘本教学对大班幼儿语言能力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