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主体塑造研究

2020-06-15龙春江

高教学刊 2020年18期
关键词:塑造话语权意识形态

龙春江

摘  要: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形势錯综复杂,高校部分师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受到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通过剖析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主体重塑的理论应然性和现实必然性,探寻高校意识形态主体塑造之系统策略,从而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关键词: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话语主体;塑造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18-0180-04

Abstract: Facing the current complicated situation of ideology task in universities, belief of Marxism of some teachers and students party members has been challenged in universities. Facing the new situation and new challenge, the author explores the systematic strategies of reshaping the discourse subject of ideology in universities through analyzing the necessity and realistic inevitability, so as to grasp the ideology voice and power in universities.

Keywords: universities; ideology; voice and power; discourse subject; building up

作为思想宣传、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高校一直以来都是意识形态之争的前沿阵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习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①把握高校意识形态领导权、话语权,离不开高校各领导骨干和广大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理论认知和工作实践。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的主导地位却受到了多种冲击,多样化的文化价值观动摇了高校部分党员师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去中心化的自媒体挑战了高校意识形态的管理权和话语权……面对新形势、新态势,高校意识形态各主体如何进行重新塑造,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的主导地位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主体塑造之理论应然

意识形态是对现存社会关系的反映,是对不同阶级和社会集团利益、意志的一种文化表达方式。而话语是人类社会的沟通中介,是意识形态的载体。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提出“话语即权力”。意识形态与话语权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在阶级社会,统治阶级往往会通过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话语权来进行思想统治和国家治理,意识形态话语权俨然成为各政党、各利益集团争取领导权的重要工具。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列宁提出要学会当“思想领导者”的论断,还有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中国共产党历任最高领导们对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系列重要论述,无一不深刻揭示了阶级社会“思想统治”的重要性。

(一)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

习总书记多次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中国共产党又是马克思主义性质的政党,所以我国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在百度百科中,话语是“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括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因而意识形态话语体系通常包括话题主体(说话人、受话人)、话题主题(说什么)和话语载体(怎么说)等三大构成要素。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就是高校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建构起来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这套话语体系包括话题主体(说话人、受话人)、话题主题(说什么)和话语载体(怎么说)三大要素,它通过合理的议程设置和有效的载体选择,规范和引导广大师生自觉认同、践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党在高校意识形态中的领导权和管理权。

(二)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主体

与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构成要素一样,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系统包括三大构成要素:话语权主体、话语权内容和话语权载体。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教师包括学校领导骨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专业课教师或者普通岗位职工、其他校企合作成员等,都是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传播者,大学生则是高校意识形态话语受众,二者通过话语载体联系起来;高校意识形态话语内容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高校意识形态话语载体目前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学校官方网络、自媒体、校园文化活动等。其中,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主体是话语行动的实施者和接受者,决定了话语内容的选择、话语载体的运用和话语的效果,在三大要素中起关键作用。要想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话语权,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各主体就必须充分发挥其带头效应,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

(三)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主体塑造之应然性

话语是话语主体借助话语载体实践的一种形式。意识形态的话语传播者和话语受众两主体之间必须通过有效的话语沟通和情感互动才能实现信息的传递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哈贝马斯的研究指出,“一个成功的话语交流与沟通,要求话语主体必须承担以下有效性需求:一是可领会性,说出可理解的东西以便为他人所理解;二是真实性,提供真实的陈述以便与他人共享知识;三是真诚性,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意向以便为他人所信任和理解;四是正确性,说出正确的话语以便得到他人的认同。”②以领导干部为首的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主体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仰度显得尤为重要。“话语权力不仅是一种现实力量,而是一种社会现实的创造力量。”③因此,高校广大领导、教师等话语权主体,自身先要做到“真信、真学、真用”,要身体力行、率先引导和榜样示范,提高高校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关注度和专注度,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和领导权。

二、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主体塑造之现实必然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实社会中的话语权之争其实质就是意识形态之争。放眼世界,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代表的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意识形态话语权之争正愈演愈烈。在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传播网络化的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更青睐于利用自己在经济、军事、信息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传播和思想渗透。这些意识渗透正悄无声息侵入我国高校校园,一些立场不坚定的教师和单纯的大学生群体成为了西方敌对势力“颜色革命”和“思想策反”的重要目标,再加上社会文化多样化的冲击,价值观多元化的挑战、社会阶层利益的分化和大学生个体自我意识的凸显等因素交织作用,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主体出现信仰模糊、思想波动、责任缺失、沟通不畅等现象,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和领导权受到严重挑战。

(一)高校领导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真诚、不彻底

受一些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部分高校领导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怀疑,知行不一,存在“两张皮”现象,侧重抓有立竿见影效应的“政绩工程”和“面子工程”;主体责任缺乏,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学习和宣传疲于应付,搞形式主义,甚至认为思政工作和思政教育无实际用处;有的高校想尽办法削减思政课课时,降低思政课教师薪资,挤压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导致被誉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主阵地”的思政教育被边缘化,极大地削弱了党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影响力。

(二)高校教师方面,存在对主流意识形态信仰动摇现象

有部分高校思政课老师政治素质不高,口号多,实践少,个别人甚至把对某些现状的不满上升到质疑党和国家政治制度、治国理念高度,未能用马克思主义客观辩证的方法认识世界处理矛盾;也有的专业课老师、辅导员或者行政岗位的教师,则将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工作视为党委和思政课教师专属工作,轻视政治学习和实践,遇到学生信仰模糊、价值观偏差的时候,持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还有个别师德不过关的教师混进教师队伍后,大势鼓吹西方民主自由来取悦学生,混淆视听,在学生中造成恶劣影响。

(三)高校学生方面:自媒体的介入削弱了传统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话语主体的主导性和权威性

在传统高校意识形态传播模式中,老师是主要的信息源,拥有绝对话语权,学生是被动受众,对话语内容很难作出反馈。而自媒体使得人人都可以发声,无限扩大了信息源的范畴。“人人皆媒体”,打破了传统话语传播模式中教师作对话语的统治格局,模糊了信息源(教师)与信宿(学生)的身份边界,传播者(教师)与受众(学生)的地位趋于平等。自媒体时代的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自由获取信息,自由发表评论,这些都是学生崇尚自主、个性释放的体现。因此,如果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灌输式方法和说教方式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学生势必会对老师的话语主体地位产生质疑,甚至会对高校“两课”教育产生抵触情绪。

三、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主体塑造之系统应对

高校意识形态是一种理论性、系统性、发展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观念体系。高校党委和领导骨干、高校教师、辅导员或者其他思想宣传工作者、大学生,共同构成了一个涉及高校全部成员的实践主体,离开了这种主体塑造,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高校意识形态话语领导权。

(一)高校领导骨干对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示范引领

高校领导骨干是我党在高校实施具体执政任务主体。面对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遭遇的诸多挑战,各高校领导骨干应当坚定政治立场,率先引导,带头示范,勇于担责,在思想、行动上始终坚持高校意识形态话语的政治性。1. 领导责任。巩固高校党委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明确党委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主体责任,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每个领导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发挥领导骨干的榜样示范作用,把责任层层落实下去;2. 教育责任。组织本单位全体职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教师和学生两大群体,学生抓教育、教师抓培训、干部抓表率、领导抓责任,逐步实现领导骨干业务能力和政治素质的齐头并进;3. 管理责任。建立各领导岗位“岗位负责、责任到岗”制度,做到层级管理,确保各项政策和决策得以落实;不得随意减少思政课课时,用制度明确保障思政课课时和學分;完善分配制度,保障思政教师的收入不低于甚至略高于同等级别的专业课教师,保障思政课教师在职称评聘方面与其他教师享有同等的机会和权利;4. 监督责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有力、监督到位的监督体系,及时跟进全体师生思想动态,落实党风建设责任制,对纪委履责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地检查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提醒、纠偏,面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要旗帜鲜明敢于“亮剑”。

(二)高校教师对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协同传播

高校教师(包括各行政教辅部门党的意识形态文化宣传者)是固守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阵地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社会良知和信仰坚定关系到能否准确诠释和有效传播高校主流意识形态。以高校思政课教师为主的高校教师只有做到同向同行,“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才能真正掌握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和领导权。1. 真学真懂,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学习者。宣传工作者只有“真学”,才能成为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专家,才能真正做到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正确解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2. 真信,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信仰者。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社会阶层分化、利益结构重组、多元价值观簇拥,社会出现一种精神塌方和信仰危机现象。甚至有学者提出“世界历史的唯一真正的主题是信仰与不信仰的冲突。”④在这种背景下,更需要我们的文化宣传工作者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锤炼道德情操、提升思想境界,做社会主义理论的坚定信仰者。3. 真用,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践行者。高校教师是传播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力军,以身作则至关重要。要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与时俱进创新话语传播渠道,增强高校意识形态话语吸引力和亲和力。学懂弄通才能明辨是非,践行做实才能成就大业。真学真懂是基础,真信是动力,真用是归宿,四者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三)大学生对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自觉认同

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理论体系,掌握高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离不开众多大学生的心理认同,而繁荣校园文化、关注学生心理和打造自媒体平台不失为几个重要的途径。

1. 高校意识形态必须满足大学生的现实需要。现实需要是价值认同的根本源泉和动力。随着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膨胀,学生的需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要熟知学生的需要,就要各级领导和教师放下架子,深入学生内部,倾听学生心声,了解学生困惑,维护学生利益,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赢得学生对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自觉认同和积极拥护。2. 学生应加强日常生活中的意识形态认识自觉。面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冲击,高校学生应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头脑,明辨是非曲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 积极拓展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有效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目标,坚持正确政治导向,关注学生心理,不断改革教育宣传模式,创新传播方法,繁荣校园文化,全方位构建符合大学生需要的自媒体表达平台,巧妙引导学生坚决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坚定马列主义信仰,把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领导权紧抓在手。

总之,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是一项战略系统工程,它不是孤立的某部门或者某部分人的事,而是全局性的工作,各高校意识性话语权主体需齐心协力,勇于实践,形成合力,形成协同育人新格局。

猜你喜欢

塑造话语权意识形态
话语权是一种暴力
陈年凡客创始人
争衡·重塑·掌控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浅析《天堂电影院》中次要人物的成功塑造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
经济新常态下中小房产企业竞争优势的塑造
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