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态律动在幼儿师范键盘教育中的交互运用

2020-06-15苏悦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体态律动

苏悦

摘 要 体态律动教学法是由瑞士著名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提出的,又称合乐而动,指在听音乐的同时,以身体运动来体验音乐,并将这种体验转化为对音乐的感受和认知。幼儿师范学院是培养幼儿教师的摇篮,音乐教育的主要教具是电子键盘乐器。为完善音乐课程体系,可将体态律动这一应用型教育模式辅以实施于幼教的电子键盘课程。本文着重阐述两者交互运用的深远意义。

关键词 体态律动 电子键盘 应用型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近几年来对幼儿教师的需求量日益增长,幼儿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对于学前教育教师素养,社会也随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大多数学前教育的学生在入校之前没有系统学习过音乐,普遍缺乏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导致学生入校后尽管接受了两三年的音乐专业课学习,仍然会出现识谱慢、节奏感薄弱、音乐情感理解不准确等问题。因此,在有限的时间里寻找快速提高学前教育学生音乐素养的方法,并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感知能力和反应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幼儿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开端与起步,其中音乐教育在幼儿时期的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园五大教育理念分别是健康、科学、社会、语言、艺术,其中艺术包含了音乐、美术和舞蹈。足见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提高对美的认知能力,更是提高幼儿左右脑协调发展,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虽划在艺术范畴之内,但幼儿教育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与音乐相关的活动,如语言的培养离不开歌唱与节拍,社会的培养离不开歌唱和音乐游戏,艺术的培养离不开歌唱与舞蹈等等。因而,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体态律动是指人们在听音乐时,用本能的肌肉反应去感受音乐并产生音乐行为,并将这种感受能力转化成音乐的表现力。体态律动教学法是由瑞士著名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提出的,她提出音乐教育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的音乐本能。音乐感不仅依赖听觉,还应该通过整个身体来反应,正所谓“嗟叹之不足则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而体态律动教学法正是提倡用自己身体的动作来体验音乐旋律和节奏的方式去认知音乐,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表现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1体态律动对音乐学习的重要作用

1.1节奏感的培养

音乐的三大要素包括:节奏,旋律,和声。其中,节奏最能体现音乐风格和作品基本特征,因此,节奏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最基本呈现和传达。节奏包含了节拍,重音,休止等元素,即写文章中所谓的抑扬顿挫。而音乐作品的魅力,最直观的是通过节奏的感知让听者形成大致的风格概念,并培养音乐欣赏的习惯。因此,重视培养幼儿师范专业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节奏感,是非常有必要的。

达尔克罗兹认为:节奏和力度的感受完全依赖于运动并且能够在人体肌肉系统中找到对应的东西,身体是节奏体验的一个载体,所以音乐的节奏都可以在人体的身体运动中得到体现。针对幼儿对拍手跺脚等基本行为有较强模仿能力的特征,从这些简单的动作出发,感受和模仿节奏,可以帮助幼儿更直观的感知和享受音乐节奏。

1.2旋律听觉的培养

听觉能够感受到音乐中所有的要素,并能通过听觉的理解,启发幼儿想象能力。在建立辨别节奏类型,并能跟随节奏律动作出肌肉反应后,听觉训练便成为另一个目标。旋律的听赏,哼唱,理解旋律色彩,调性的情绪色彩与情绪再现,和声的变化带来的音乐起伏,都可以在乐曲听赏时用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模仿出来,达到内心与音乐,身体与音乐的最近距离。美国儿童音乐教育心理学学者詹姆斯·默塞尔指出,音乐教育就是为欣赏而进行的教育。欣賞就是怀着由衷的欣喜热爱的情绪和情感去自动追求从音乐中获取自我满足和自我发展。他认为,音乐欣赏指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体验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因此,训练听觉并不仅仅是让幼儿习惯于辨认,而是更多的锻炼幼儿集中注意力,提高参与热情的效果。

1.3音乐律动感的培养

体态律动是用肢体动作呈现出对音乐的理解,但体态律动并不是舞蹈。达尔克罗兹强调,体态律动从音乐入手,让幼儿聆听音乐,引导幼儿通过身体去接触音乐的各个要素。音乐立足于感受,因而学会用体态律动表现心中的音乐律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将音乐中的节拍,节奏特点,音乐情绪,内心走向用体态的律动表现出来,用身体不同部位的表达不同内心世界的想法,来掌握乐曲的各种风格,让学生直观的感受音乐韵律,直到音乐律动的呈现,是体态律动的最终目标,更是音乐律动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加完整的诠释音乐,更有助于对待幼儿教育时对幼儿音乐潜能的启发。

2体态律动在幼儿师范电子键盘教育中的运用

幼儿师范教学中的电子键盘教学,主要包括电子钢琴教学,口风琴教学,电子琴教学等,下文着重以这三种乐器教学具体分析两者的交互运用。

2.1电子钢琴集体课教学

电子钢琴通常用于幼儿师范教学中的钢琴集体课教学,集体课教学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互相观察共同进步的氛围,并且在学习基础音乐知识的理论学习环节,集体课教学的氛围更利于学生相互讨论与理解吸收。体态律动正是集体性很强的音乐教学法,在电子钢琴集体课上,钢琴的理论知识学习若能加入体态律动教学法,在集体氛围中便可帮助学生在互相配合中更加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及情感表达。并且,如今电子钢琴的功能多种多样,不仅有各种音色的变换,更有各种风格的节奏型作为自动伴奏,为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选择不同风格的打击乐伴奏,为学生的体态律动做更多的节奏感引导。因此在集体课中,若能活用电钢琴的多功能特点,结合引入体态律动的设计,让学生在集体课中感受更直观的音乐风格的同时,更大程度的启发学生对节奏和音乐韵律的理解和呈现,音乐教育的效率将会事半功倍。

2.2口风琴等便携式键盘教具教学

口风琴等便携式乐器,在幼儿园和小学的音乐课上经常使用,已列入普及教育行列。口风琴是简易的键盘乐器,体积小,可链接音响,通过侧面吹嘴吹入空气,并靠单手弹奏发声。因为口风琴演奏音准好,在一定程度上与钢琴的作用时一样的,但又由于它的便利,可以在课堂上做很多结合体态律动的动作设计。口风琴不仅降低了教学成本,降低了演奏难度,提高了学生吹奏与弹奏相结合的学习兴趣,更为引入体态律动解放四肢,提升了趣味性。而这些节奏感与步伐姿态的训练,结合演奏,又使教学的视觉效果更加丰满,让音乐活动更加生动有趣,更加为提高教学质量和诠释作品提供很大帮助。

2.3双排键电子琴教学

双排键电子琴是具备上千种乐器音色、打击乐音色以及世界各地节奏类型的强大乐器,是最适合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全面开发幼儿智力与打开音乐大门的万能乐器。双排键电子琴的演奏不单是对演奏技术的要求,而是对音乐整体能力(演奏技术、音色编配、即兴伴奏、乐队思维等)的综合要求,因此,学习双排键将成为同时具备演奏与编创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双排键上的演奏作品,都可以针对不同的演奏方式做不同的针对性编曲,如一首乐曲设计成不同版本,只需幼儿演奏出其中一个声部,或打出乐曲代表性节奏,或弹出一个声部的旋律,在此基础上,简化演奏部分,局部锻炼幼儿的某方面素养。在演奏极其简单的乐曲中,再加入体态律动,并在曲中设计加入体态律动诠释音乐色彩,对于幼儿的音乐素养的拓展,最合适不过。因此,在内容繁多的教学内容中,若能引入体态律动的设计,加上双排键上多种节奏型与音色的演奏,能使学生对音色的性格色彩有更准确的判断,对节奏型有更生动的解读,更加促进双排键教学的效率和趣味性。

3結语

不论体态律动,还是键盘乐器的学习,音乐教育的目的都是要从最基础的肌肉启发延伸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而电子键盘相对于传统键盘乐器,有更加多样化的功能供教学选择,因此在多元化教育的今天,将体态律动与电子键盘教育结合,不仅可以促进键盘教育细致和准确的达到教学目的,更能挖掘和拓展幼儿对音乐更多的兴趣爱好。将体态律动与电子键盘教学结合,不仅是完善教学内容的最佳方式,更是学科贯通,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共同发展的同时提高知识理解度的理想途径。

基金项目: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课题《经典儿歌的创造性转化》,项目编号2017XJ010。

参考文献

[1] 王帅.节奏与体态律动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交互运用[J].戏剧丛刊,2014(05).

[2] 屠美如,楼必生.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体态律动
利用体态律动,提高小学低年级阶段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