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可视支架 助学生数感形成

2020-06-15谭晓丽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数感教学

谭晓丽

【摘   要】数的概念教学是形成数感的基础。为了让学生建立数感,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可视化思维支架帮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量”到“抽象的数”的形式变化过程。就“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来说,可从数据、表征、建模三个维度来帮助学生建立小数数感。

【关键词】数感;教学;思维可视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帮助学生形成数感是小学数学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对形成小数数感意义重大,为了使学生有效形成数感,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可视化思维支架帮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量”到“抽象的数”的变化过程。本文以“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为例,从数据、表征、建模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叙述。

一、在多元数据中促数感形成

学生眼里的小数是一个怎样的数呢?笔者对本校82名三年级学生做了一次关于“小数大小”的问卷调查后发现,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是模糊不清的,他们认为小数是比较小的数。该如何打破学生的这种潜意识,构建“小数其实不小”的概念,形成正确的小数数感呢?

曹培英老师在《跨越断层,走出误区》一书中提及数感可以是读出来的,读出来的是脱离了“具体的量”的抽象的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元数据,让学生动口读数,将小数数感“读”出来,用生活中的多元属性的数据作可视支架,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悟小数不是小的数,从而培养他们的小数数感。

【教学片段1】

师:以前我们认识了像1,2,3这样的整数,还认识了[12],[13]这样的分数,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跟这些不一样的数呢?是什么数?

生:小数。

师:你在哪里遇到过?(生说)

师:原来,小数就在我们身边,老师这里也有一些,你会读吗?我们一起来瞧瞧吧!

课件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出示:“世界上最小的蜂鸟,体重只有1.8克”“姚明身高有2.26米”“光传播的速度大约为每秒钟299792466.2米”“买一杯牛奶需要6.50元”。

这里的小数涉及“体重”“身高”“速度”“购物”等多元原型,让学生在视觉、听觉等参与的读数活动中体会小数的大小,初步培养小数数感。

二、在多元表征中促数感形成

在认识小数之前,许多学生已经知道了1.80元表示的是1元8角0分。学生只是从形式上认识了小数,而对于小数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他们未必理解,那么怎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数的本质呢?

小学生以具象思维为主,因此图式(可视支架)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借助图式的直观形象,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思考过程呈现出来。同时在教学中采用多元表征方式,丰盈学生的数感。

【教学片段2】

活动1:请你在1米长的线段上找出0.2米。

出示要求:(1)估一估:用手在线段上比画一下。(2)画一画:在线段上找到0.2米。(3)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

(全班交流汇报)

生:用尺子找到0.2米。

生:我把这条1米长的线段分成了一樣的10份,0.2米相当于其中的2份。

生:我是把它平均分成5份,那么其中的1份就是0.2米了。

在此基础上,借助动作表征,让学生估一估,用手比画一下0.2米有多长,感知0.2米的长度,建立一位小数的表象。

从布鲁纳的认知理论思考,学生理解数学概念需要从直观动作表征开始,经过图像表征,到抽象的符号表征结束,所以仅仅借助米尺来建构小数本质是不够的,米尺是实际生活中的素材,还需将直观形象的生活化模型转化为抽象的数学模型。

活动2:用不同图形表示0.2。

师:在线段图中我们找到了0.2,你还能在其他学过的数学图形中找到0.2吗?动手画一画。说一说你是怎么找到0.2的。(生独立完成,选取典型作品上台展示)

生:我把一个长方形等分成10份,0.2就是其中的2份。

生:我把正方形等分成10份,我觉得0.2就是这个图形中的任意2份。

生: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0.2。

师:哇,可以在这么多图形中找到呀!但是这些图形的形状都不一样呀,为什么都能找到0.2呢?

生:它们都表示10份里的2份,就可以用小数0.2来表示。

师:哦!原来,0.2就是10份中的2份呀!看来,小数与分数有很大的联系!你发现了吗?(自己说,小组说,全班说)

师(小结):原来,一位小数就表示十分之几。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真奇妙!

以上教学中,让学生借助长方形、正方形、圆等直观图形表征0.2,丰富了小数的内涵,沟通了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以数形结合的方式,将小数变得直观形象,完善了一位小数本质的建构,在完善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在多元建模中促数感形成

在小数概念的构建中,学生会更多地依赖直观的模型,例如实物模型、面积模型、数线模型等,教学中应合理利用这些模型,在学与悟之间搭起桥梁,为学生数感的发展构建平台。

现行人教版教材中创建了多种直观模型素材,有线段图、人民币、正方形、米尺和数轴。这些多元属性的数学模型,使抽象化的小数直观形象起来,有利于学生对数感的形成和发展。

通过直观形象的“面积模型”到半抽象半形象的“数线模型”和“线段模型”,最后延伸到抽象的“数轴模型”来建构小数的概念,十分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征。让学生接触多元模型(可视支架),不仅能沟通小数和十进分数的联系,而且能感悟小数隐藏的内涵,进而形成数感。

学生数感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历经“动口读数”“动笔画图”“动口表述”“动手解决”的操作过程之后逐步形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有意识地借助直观图形(可视支架),及时捕捉学生的表达方式,化无声为有声,以不同形式记录和展现学生的整个思考过程,让学生的思维可视展现,促进学生数感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曹培英.跨越断层,走出误区:“数学课程标准”核心词的解读与实践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2]袁晓萍.学会向学生借智慧[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8.

[3]葛素儿.基于图示的分数基本性质教学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7.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富春第二小学   311400)

猜你喜欢

思维可视化数感教学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数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可视化”教学,引发“每一个”的“脑内革命
核心素养指引下的多元智能教育改革
基于思维的可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