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信度危机成因与策略研究

2020-06-15赵炳军张岩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成因

赵炳军 张岩

摘 要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高校的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却也带来了一定的信度危机,很多大学生对于高校思政教育的认同感降低,除了对于思政课程的不信服外,甚至会产生抵触心理,针对这种情况需要从成因入手,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探究解决信度危机的策略。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高校 思政教育 信度危机 成因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思政教育是高等教育重要的一部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学生们接触的信息更加广泛、多样,除了一些正能量的传播,也有负面舆论的传播,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存在不利影响,只有加强对高校思政教育的研究,才能逐渐改变信度危机的现状,发挥出思政教育的作用和价值。

1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信度危机的成因

1.1外因

1.1.1新媒体环境所带来的“信息污染”

新媒体时代的信息往往是短小精悍的,但是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数量却很快,每天都有海量的信息在新媒体传播,这些信息良莠不齊,很多虚假和不法信息混入其中,有些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够强,容易对他们的思想产生误导。这类信息的传播对于网络环境是极大的污染,容易使大学生出现理想信念的动摇。

1.1.2新媒体的发展对思政教育造成了较大的冲击

传统的思政教育是课堂与传统多媒体设备的结合,通过正确价值观的渗透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但在新媒体环境下,新媒体的出现对于传统媒体造成了很大冲击,思政课对学生的吸引力下降,上课开小差、玩手机逐渐增多。同时,新媒体也给西方思潮的传播提供了土壤,对政治教育的信度造成影响。近些年教育改革也使课堂的教学模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断增强,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教育者的权威地位,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认同感降低,影响思政教育的效果和地位。

1.2内因

1.2.1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存在的问题

首先,部分思政课教师是兼职教师,有些人并不是学思想政治相关专业,对于思政理论知识掌握能力一般,不能将教材上枯燥的文字趣味性的讲授出来,难以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其次,如果教师对多媒体设备应用不娴熟,也会造成思政教育的信度难以提高。

1.2.2大学生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时代打破了空间的限制,不同意识形态可以自由的传播,大学生只顾着享受新媒体所带来的便利,却忽视了对信息的辨别。同时,很多学生对思政课的重视不够,造成思政教育更加困难。

1.2.3教学手段单一,内容落后

很多高校的思政课堂还是传统的模式,虽然也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但主导权依旧在教师手中,手段单一,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思政课内容较为落后,没能结合当下的热点,缺乏时效性,导致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热情不高。

2新媒体时代提高思政教育信度的策略

2.1净化网络环境

新媒体平台具有一定的虚拟性、隐蔽性,给某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导致一些错误思想的传播及网络诈骗的出现。需要加强对网络环境的规范和净化,完善相关法律,使违法者得到惩罚。其次,加强对互联网平台实名认证和内容审核,降低不良信息传播的概率,情节严重的交给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2.2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团队建设

要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信度,首先要从教师入手,加强培训提高教师团队的综合素质。通过交流、学习,借鉴一些优秀的教学方式和经验,帮助教师提高水平。同时,聘请一些思政教育的专家来学校讲座或培训,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生沟通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高学生对思政教育的信度。另外,重视对新媒体技术的运用,通过新媒体向学生传播正确的思想观念,借助多媒体技术增强趣味性,把枯燥的理论讲的生动,浅显易懂。在课下可以通过新媒体网络平台,将思政教育延伸到生活中,向学生传播正确的价值观。

2.3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增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高校内的学生组织都具备一定的教育能力,比如学生会、社团协会等。这些组织的目的就是通过学生自己的力量去解决学生内部存在的问题,针对思政教育信度危机问题,学生组织也可以发挥他们的作用。学生组织也有自己的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引到学生举办一些关于网络知识的竞赛,让学生了解网络环境的知识与规则,在学生通过新媒体浏览信息时,也会有意识去规避一些不良信息,提高辨别信息的能力。同时,学生组织也可以通过公众号的运营、校报的编辑传递一些热点问题,传播正能量,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2.4转变教学方式,更新教学内容

在教学方式上,可以增加一些实践教学课程,让学生从教材中走入生活里,感受到思政教育的应用性,转变对思政教育的认识。同时,结合对热点事件的分析,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思政课的信度。

3结束语

新媒体时代给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也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焕发出新的生机,教师团队的建设、新媒体平台的建设、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及学生组织的力量都可以促使思政教育工作的信度提升。

作者简介:赵炳军(1966-)男,汉族,河北省枣强县人,大学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政治学。

参考文献

[1] 陈彩健.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信度危机成因探析[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03):9-10.

[2] 杨文斌.论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主要矛盾的转化[J].铜陵学院学报,2019,18(02):66-70.

[3] 童云飞,朱勤.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公共舆情应对策略[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36(01):148-150.

[4] 张洁霞.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新生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03):273-274.

猜你喜欢

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成因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