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专属纪念品招募方式效果分析和研究
2020-06-15梁燕梅谢桂芸陈锦艳黎世杰
梁燕梅 谢桂芸 陈锦艳 黎世杰 蓝 琴
广州血液中心 广州市医学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095)
世界卫生组织倡导固定献血者人群是安全、可靠、持续和稳定的血液来源。由于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使临床用血需求急速增长,导致血液供应压力日渐增大。不断加强献血者的招募和保留,提高血液采集量,满足临床用血需求是各采供血机构的重要工作。我中心作为全国供血量较大的机构,一直以来在招募保留献血者工作中做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尤其在2018年4月取消了互助献血后,为了探索缓解可能出现的血液供应紧张情况,我中心探索了在献血者生日当天献血成功后给献血者定制派发“生日纪念章”的献血活动,以促进献血者积极参与献血。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途径进行宣传。至今,此活动进行了1年半的时间,本研究目的是分析“生日献血纪念章”的措施对献血者招募和保留效果进行分析,以评价该措施的效果以及该措施未来落实中的调整提供数据参考。
图1 2017年—2019年生日当天献血人数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7年—2019年期间,广州血液中心生日当天献血的献血者共11 790名。
1.2 研究方法
统计2017年1月起每半年生日当天献血的献血者人数,绘制折线图,分析2018年7月起“生日纪念章”活动前后,生日当天献血的献血者人数变化;从广州血液中心献血系统中调取11 790名献血者的性别、年龄、职业、献血次数等信息,分别比较“生日纪念章”活动前后生日当天献血的献血者的人群结构变化,卡方检验对比2组献血人群的特征差异,以分析该活动敏感人群。
1.3 统计学分析
“生日纪念章”活动前后生日当天献血的献血者的性别、年龄组、职业、既往献血次数分组纳入卡方检验,SPSS 24.0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017年—2019年广州血液中心生日当天献血的献血者分布情况
2017年—2019年每半年生日当天献血人数持续增长,其中2018年下半年(2018年7—12月)较2018年上半年(2018年1—6月),生日当天献血人数增长了406%,增长比例最大。(图1)
2.2 2018年7月“生日纪念章”活动前后生日当天献血的献血者性别分布
2018年6月30日前,生日当天共2 096名献血者参加献血,男性1 152名(55.0%);2018年7月1日后,生日当天共11 347名献血者参加献血,男性7 211名(63.5%)。2组献血者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8年7月后生日当天献血的男性献血者比例增加。(表1)
2.3 2018年7月“生日纪念章”活动前后生日当天献血的献血者年龄分布情况
2018年6月30日前,生日当天献血的2 096名献血者平均年龄(30.33±10.60)岁,其中年龄25岁以下献血者908名(43.3%),占比最大;2018年7月1日后,生日当天献血的11 347名献血者平均年龄(33.47±10.76)岁,其中年龄25岁以下献血者3 276名(28.9%),占比最大。2组献血者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8年7月后生日当天献血的各年龄段献血者总量都增加,各年龄段献血者比例趋于接近,特别是35岁及以上献血者总量和比例均增加。(表2)
2.4 2018年7月“生日纪念章”活动前后生日当天献血的献血者职业分布情况
2018年6月30日前,生日当天献血的2 096名献血者中,职业为其他804名(38.4%),学生615名(29.3%)及工人/职员550名(26.2%)占比较大;2018年7月1日后,生日当天献血的11 347名献血者中,职业为其他5 537名(48.8%)及工人/职员3 362名(29.6%)占比较大。2组献血者职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8年7月后生日当天献血职业为其他及工人/职员的献血者比例增加。(表3)
表1 2018年7月“生日纪念章”活动前后生日当天献血的献血者性别分布 例(%)
表2 2018年7月“生日纪念章”活动前后生日当天献血的献血者年龄组分布 例(%)
表3 2018年7月“生日纪念章”活动前后生日当天献血的献血者职业分布 例(%)
2.5 2018年7月“生日纪念章”活动前后生日当天献血的献血者既往献血情况
2018年6月30日前,生日当天献血的2 096名献血者中,初次献血者1 051名(50.1%)占比最大;2018年7月1日后,生日当天献血的11 347名献血者中,固定献血者(既往献血3次及以上)5 051名(44.5%)占比最大。2组献血者既往献血次数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8年7月后生日当天献血的固定献血者总量和比例增加,初次献血者总量增加但比例有所降低。(表4)
表4 2018年7月“生日纪念章”活动前后生日当天献血的献血者既往献血情况 例(%)
3 讨 论
广州作为中国一线城市之一,也是华南地区的医疗中心,集中了优质医疗资源,也聚集了血液病、肿瘤、烧伤病人等重病患者,临床用血需求大,流动人口多,时常出现血液紧缺的情况[1]。互助献血以往作为补充无偿献血的应急手段,一定程度上帮助择期手术病患解决了用血难题[2],2010年—2015年期间广州血液中心互助全血献血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最高达到13.76%[3]。但互助献血由于产生了非法血液买卖等违背无偿献血初衷的问题,因此自2018年4月起全国范围内取消了互助献血政策[4]。互助献血取消后意味着采供血系统少了一个供血应急手段,潜在供血压力也相应增大[5]。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6- 8],献血纪念品作为献血招募方式的一种,使用得当可极大的发挥其对部分献血者的吸引和促进作用。因此,广州血液中心于2018年7月1日开始探索以“生日纪念章”献血活动为主题的个人专属纪念品对无偿献血招募的效果和研究,旨在吸引招募新的献血者以及保留稳固现有献血者队伍[9]。本研究发现2018年7月1日起,生日当天献血人数出现大幅度的增长,2018年下半年较上半年生日当天献血人数增涨406%,可见“生日纪念章”献血活动开展后,对生日当天献血的促进效果明显。
进一步分析2018年7月1日前后生日当天献血的献血者人群结构,发现活动开展以来,生日当天献血的女性献血者数量增加了,但比例明显降低,这可能是由于即便女性想要获得生日献血纪念章,但受生理期等延迟献血因素影响较男性大[10],比起男性选择生日当天献血的难度增大。因此在后续活动落实中,可以考虑针对身体健康等客观因素无法选择生日当天献血,但又想获得生日纪念章的比如女性献血者给予宽泛一些的献血时间。从年龄结构结合职业来看,活动后生日当天献血的25岁以下献血者占比降低,而35岁及以上献血者占比增加,可能的原因是活动前,25岁以下献血者生日当天献血占比接近一半(43.4%),他们本来就对生日当天献血感到更有意义,虽然活动后这组人群数量有所增加,但相比而言,活动吸引了更多的原本主要以时间身体便利为主要献血时间选择因素的35岁以上献血者选择在生日当天献血。从职业分组来看,活动后生日当天献血的学生献血者占比下降,工人/职员/其他职业献血者占比增加,可能的原因学生的学习生活时间相对固定,校园是学生生活的最主要场所,他们主要通过学校组织参与集体献血,集体献血时间集中而固定,难以满足不同生日献血者时间,因此针对学生献血者可以有其他招募措施作为补充,比如设置“18岁献血纪念章”等活动。从既往献血次数分组来看,活动后的生日当天献血的初次献血者虽然总量也有所增加但是占比有所下降,比例增加最显著的是固定献血者。可能的原因是活动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手机短信等途径进行宣传,初次献血者既往较少关注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而且广州血液中心献血者信息系统里也没有他们的手机号等联系方式,无法做到针对性宣传,因此提示我们在献血现场应当加大此献血活动宣传的力度,以促进初次献血者参加献血的意愿。而固定献血者相对非固定献血者,他们更加关注献血动态,更容易做到活动信息触达,而且由于他们献血经验充足,临时暂缓或不成功献血率低,更容易当天就成功献血。
综上所述,广州血液中心的“生日纪念章”活动为依托的献血者专属纪念品对生日当天献血有明显的促进效果,其中,男性,年龄35岁及以上,工人/职业/其他职业及固定献血者对该活动更敏感,更可能选择生日当天献血。今后针对女性、25岁以下、学生及初次献血者,注意增加或调整活动的规则,更好地体现活动的效果。我们认为个性化专属纪念品的应用特别是“生日纪念章”可根据每年的生肖特点进行不同的设计,让献血者实现对长久的献血行为作为纪念成为了可能,为今后无偿献血招募和固定献血者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开辟一条崭新的道路,为促进无偿献血的宣传和招募,更好地推动无偿献血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