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患者健康知识认知详情和需求分析
2020-06-15曾彬
曾 彬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广州510180)
颈部恶性肿瘤中发生率较高的为甲状腺癌,在所有的癌症中占比1%左右[1],该疾病的病理类型主要有4种,分别为髓样癌、未分化癌、滤泡状癌以及乳头状癌[2]。该疾病好发于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多见于青壮年群体[3]。临床针对该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案主要有外科手术治疗、放射性核素治疗以及内分泌抑制治疗。患者在确诊甲状腺癌后,首先心理会产生变化,如何转变思路,接受诊断结果,主动参与就诊,与医师共同协商后续治疗方式,这是患者对甲状腺癌相关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所决定的。充分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对于患者的诊治是极其重要的。如果患者健康知识需求得到满足,会明显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确保治疗效果。在以往部分研究中,一些学者进行了131碘治疗、心理将康等相关健康知识需求的调查,仅对患者日常用药知识需求、心理健康需求进行了分析,而此类研究涉及内容较少且缺乏全面性,这就需要开展一种具有全面性的健康知识认知和需求研究。因此本次选择了本院2017年11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122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甲状腺癌患者对健康知识了解详情和需求展开了研究,旨在为临床甲状腺癌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2017年11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122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①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及手术后病理确诊,和甲状腺癌相关诊断标准相符。②患者确诊时间超过7天。③年龄超过18岁。④患者和家属知晓并在本研究同意书上签字,并获得了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⑤患者预计生存时间超过三个月;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患者。②交流障碍患者、意识障碍患者以及认知功能异常患者。以上患者中40例男性、82例女性,年龄19~39岁,年龄均值为(28.7±2.7)岁。病理分型:2例髓样癌、12例滤泡状癌、108例乳头状癌。
1.2 方法
①通过本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其内容包括病理分型、治疗方式、疾病诊断、教育程度、工作状况、婚姻状况、学历、性别、年龄等基础知识。知晓患者对疾病详情、治疗、复诊、生活习惯等内容的了解程度。②使用健康教育内容需求表对患者进行调查,主要包含14项内容,分别为药物治疗产生的不良反应缓解方案、婚育性生活指导、饮食指导、日常运动指导、心理指导、日常注意事项、用药知识、相关检查注意事项和意义、发病因素及预防措施、检查方案和时间、治疗方案、并发症的表现和处理方案、手术后皮肤瘢痕处理、预防疾病复发策略,每项内容5分,其中1分为不需要,2分为不太需要,3分为不确定,4分为需要,5分为十分需要,分值越高需要程度越高。③通过本院的调查问卷了解患者需求的健康教育形式,选项设定为多项选择,包括:①宣传栏、宣传册;②播放视频、音频;③个体指导;④电话随访;⑤相同疾控结果经验介绍;⑥微信科普知识;⑦创建专题讲座;⑧护患会议交流。
2 结 果
2.1 患者对甲状腺癌相关知识了解率
患者对疾病和生活习惯的联系、定期入院复诊的重要性、临床治疗对疾病的控制详情、具体治疗方案和疗效、疾病临床特征以及疾病详细信息等甲状腺癌相关知识完全了解率较低,均未超过30%。见表1。
表1 患者对甲状腺癌相关知识了解率 n(%)
2.2 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需求评分
患者对药物治疗产生的不良反应缓解方案、婚育性生活指导、饮食指导、日常运动指导、心理指导、日常注意事项、用药知识、相关检查注意事项和意义、发病因素和预防措施、检查方案和时间、治疗方案、并发症的表现和处理方案、手术后皮肤瘢痕处理、预防疾病复发策略等内容的需求评分均较高。见表2。
2.3 患者需求健康教育形式
患者对不同的健康教育形式有着不同的需求,其中需求最高的为护患会议交流、占比98.36%,其次为微信科普知识,占比96.72%。见表3。
表2 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需求评分项目 n=122
表3 患者需求健康教育形式
3 讨 论
3.1 健康知识认知和需求分析
本次研究显示,122例患者对甲状腺癌疾病与生活习惯的联系、复诊的重要性、临床治疗和方案、疾病特点认知率较低,仅有少部分且不到30%的患者完全了解相关知识。而患者对多种健康教育内容需求较高,例如疾病预防、手术后皮肤瘢痕处理、并发症相关知识、治疗相关内容、发病因素、注意事项、检查形式等。相关学者调查研究显示,大多数患者要求了解疾病预后、治疗等相关知识,而本研究与这一研究结果相近[4]。患者在发病前对甲状腺癌关注度较低,通常是发病后通过医院、医师了解疾病基础信息,因此对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进而患者对健康知识需求也较大,患者希望获得更多疾病相关知识,进而了解自身疾病和机体状况。而护理人员可在患者检查和治疗过程中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为患者讲解相应信息[5]。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促进了治疗技术的发展,致使甲状腺癌患者生存时间明显增加,而治疗效果和预后质量也深受广大患者关注[6]。部分患者发病、治疗后会产生多种异常情绪,如紧张、焦虑、恐惧、担忧等心理,因此需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满足其心理需求。该疾病好发于女性,而手术治疗后会产生皮肤瘢痕,进而影响美观性,而女性又重视外貌,因此对如何处理术后皮肤瘢痕较为重视。
3.2 健康教育方式和策略
3.2.1 增强患者认知水平,做好心理疏导
在恶性肿瘤中,甲状腺癌的恶性程度稍低,但是存有较长的病程,临床常开展多种方案联合治疗,如手术治疗联合甲状腺激素内分泌抑制治疗、手术治疗联合碘131,治疗效果显著[7]。但是大多数患者对此种疾病和治疗方案缺乏了解性,得知自身疾病需进行多种手段联合治疗后,易产生恐惧心理,再加上对相关知识缺乏知晓率,增加负面情绪。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除了尊重患者外,还需多关心和安抚患者,主动以亲切、热情的态度和其沟通交流,拉近护患彼此之间的联系。同时选择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讲解和回答疾病、治疗等知识,告知其坚持临床治疗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告知其日常注意事项,帮助患者创建治疗信心。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年龄等基础知识,动态掌握患者心理变化详情,之后对其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和认知干预,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了解程度,协助其逐渐接受患有癌症这一事实,进一步减少多种异常情绪,保持心态和心理健康,积极面对和接受临床治疗[8- 9]。此外还需对患者家属进行知识宣教,同时告知其日常护理注意事项,叮嘱其多关心、支持患者,增加其临床治疗和护理配合度。
3.2.2 设置合理健康教育知识,满足患者需求
对患者进行宣教的内容必须具有实用性、易接受等特征,此外还需重视患者的反馈信息,在设置宣教内容时需符合患者实际详情[10]。首先要了解患者最关心和重视的内容,进而对患者进行目的性教育,有利于工作的正常开展。患者最想了解的内容有多种,这就说明患者对健康知识需求较高。护理人员可以先了解患者对相关知识了解详情,并和其共同商讨健康教育内容,有助于提升患者接受度,并起到良好的教育成效。
3.2.3 选择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健康教育方案
现阶段临床中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形式有多种,如宣传栏、宣传册、播放视频、音频、个体指导、电话随访、相同疾病患者经验介绍、微信科普知识、创建专题讲座、护患会议交流等,不同的宣教方式存有不同的优势。因此在日常健康宣教前可根据患者、地点等选择合理的宣教方式。本研究中,患者对不同的健康教育形式有着不同的需求,其中需求最高的为护患会议交流、占比98.36%,其次为微信科普知识,占比96.72%。主要是患者认为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较高,是最佳疾病向导。因此可在院内选择沟通能力强、专业水平高的护理人员和临床医师定期组织交流会议[11]。
3.2.4 提升护理人员专业素养
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健康教育在各个医院中广泛应用,这是社会和医院共同发展的必然产物[12],不仅有助于患者的临床治疗、康复,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医院综合服务水平。而健康教育的实施者为护理人员,其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为了确保健康宣教质量,需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扩充自身知识面,不断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新知识和新理念,逐渐丰富自身知识、提升业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服务,尽可能的满足其需求。
总而言之,甲状腺癌患者对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对健康知识教育需求较高,可根据患者详情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健康知识教育,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提高患者疾病重视度,增加患者治疗和护理配合度,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