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阴活血降浊方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肾衰竭的效果
2020-06-13江大弟
江大弟
(普宁市人民医院,广东 揭阳 515300)
0 引言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临床上发生率较高的疾病,临床上表现为水电解质失衡、酸碱平衡紊乱、内分泌异常、产物及毒物潴留,若不及时干预治疗任由疾病发展,后期将发展为尿毒症,对肾功能造成不可逆损伤,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3]。中医学上认为慢性肾脏病发展至3期后以肝肾阴虚型较为常见,本次研究将我院收治的52例肝肾阴虚型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主要对象,旨在评价滋阴活血降浊方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是我院于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52例肝肾阴虚型慢性肾衰竭患者,采用分组对照的研究方法,分组方法为数字随机表法,26例/组。观察组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27-74岁,平均(48.63±2.61)岁;病程为6个月至7年,平均(3.38±0.49)年。对照组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28-75岁,平均(48.74±2.68)岁;病程为7个月至7年,平均(3.41±0.52)年。经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存在可比性。
纳入标准[4-5]:①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为肝肾阴虚型慢性肾衰竭;②对治疗药物无禁忌症或过敏史;③依从性良好;④患者自愿参与;⑤医院伦理部门批准了随机分组的研究方法。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积极治疗原发病,给予预防感染、改善微循环、纠正水电解质、纠正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控制血糖,指导低盐、低脂、低磷、优质低蛋白饮食。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滋阴活血降浊方治疗,方剂组成:生地、当归、川芎、泽泻、牡丹皮、山茱萸、白术、茯苓、丹参、蒲公英、生大黄各10 g。腰膝酸软者加杜仲6 g、牛膝6 g;严重头晕者,加天麻10 g,钩藤6 g;口干咽燥者,加五味子8 g、麦冬8 g。水煎服,取汁300 mL,分早晚两次服用,每次150 mL,共治疗2个月。
1.3 评价标准及观察指标
疗效判定标准[6]:显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内生肌酐清除率增加>30%,或血清肌酐降低>30%;有效:患者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内生肌酐清除率增加5%-29%,或血清肌酐降低5%-29%;无效: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且临床指标无明显变化。计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评价标准[7]: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头晕头痛、腰膝酸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的变化情况,评分范围为0-3分,0分表示无症状,3分表示伴有严重症状,得分越低说明症状越轻。
观察指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肌酐进行测定,并进行组间、组内统计学处理。
1.4 统计学处理
分析处理数据运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计数指标表示为例数/百分率,检验方法为卡方;计量指标表示为均数±标准差,检验方法为t。P<0.05表示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分析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状(头晕头痛、腰膝酸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评分均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积分均小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分析[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对比(,分)
3 讨论
本次研究旨在评价肝肾阴虚型慢性肾衰竭治疗上滋阴活血降浊方的治疗效果,研究过程中将滋阴活血降浊方与常规西医治疗方法进行对照,研究发现,采用中医疗法进行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治疗后患者的头晕头痛、腰膝酸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等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且患者治疗后的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肌酐水平明显降低,充分体现了中医疗法的治疗优势。滋阴活血降浊方中生地可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当归可活血化瘀、调经止痛;川芎可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泽泻可利水渗湿;牡丹皮可清热凉血、消炎镇痛、活血化瘀;山茱萸可消炎抗菌、益肾固精;白术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茯苓可利水渗湿、益脾和胃;丹参能活血祛瘀;蒲公英可清热解毒;生大黄可祛瘀止血。诸药合用,可共奏活血、补肾、利湿、生津之功效。现代药理学表明方剂中的药材可以减少残余肾中肾组织RNA合成,对系膜细胞增生起到抑制性作用,减少残余肾组织中的耗氧量,延缓肾衰竭。
综上所述,采用滋阴活血降浊方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肾衰竭的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肾功能,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