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血管病37 例的临床心电图分析
2020-06-13
(江苏省苏州市新区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0)
0 引言
作为医院内科常见疾病类型,急性脑血管病以人体脑部血管障碍性病变为主,临床上多见于中老年群体,具体疾病类型包括脑梗死、颅内出血、脑栓塞等[1]。由于该疾病会直接影响患者脑部血液循环,容易使心功能受到损害,在心电图检查中会出现异常改变情况,当病情逐渐加重后会导致异常情况增加,也可伴随病情改善而逐渐恢复至正常状态[2-3]。本次研究旨在分析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改变情况,具体内容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采集2017 年8 月至2019 年8 月我院急性脑血管病患者37 例,其中男性22 例,女性15 例,年龄为51~76 岁,平均(63.36±5.19)岁;其中颅内出血有13 例、蛛网膜下出血有15 例、脑梗死有9 例。
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检查后,均符合急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②自愿参与且签署知情同意书;③于发病后4 h 内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排除标准:①合并存在严重心、肾功能不全;②合并存在严重并发症情况;③无法积极配合研究。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心电图检查,以12 导联心电图为主,采集率1000/s,分辨率5 mV,走纸速度25 mm/s,如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则以24 h动态心电图进行监测。由我院经验丰富的医师分析心电图,以判断结果一致为标准。
1.3 观察指标
(1)统计心电图改变发生情况,并计算各种症状发生率;(2)统计不同疾病类型患者心电图改变情况;(3)统计体内不同部位心电图改变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纳入SPSS 23.0 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 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所有患者心电图结果统计情况
经过统计后,37 例患者中存在心电图改变情况有30 例,占比为81.1%;其中窦性心动过缓5 例(16.7%),ST-T 段改变9 例(30.0%),快速性心律失常10 例(33.3%),QT 间期延长3 例(10.0%),一度房室传导阻滞3 例(10.0%)。
2.2 不同疾病类型心电图改变情况比较
在13 例颅内出血患者中,心电图改变有10 例(76.9%);在15 例蛛网膜下出血患者中,心电图改变有13 例(86.7%);在9 例脑梗死患者中,心电图改变有7 例(77.8%)。三组心电图改变率发生差异小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所示。
表1 不同疾病类型心电图改变情况比较[n(%)]
2.3 不同部位心电图改变情况比较
经统计,心电图改变发生率最高部位为丘脑与小脑,2 个部位发生率分别为100.0%与90.0%,其后依次为基底节区、脑叶、脑干,以上3 个部位心电图改变发生率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所示。
表2 不同部位心电图改变情况比较[n(%)]
3 讨论
许多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监测结果均显示异常改变情况,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该疾病心电图改变发生率超过70%,本次研究结果与该报道具有一致性[4]。该疾病中以出血性脑血管病变为主,其中颅内出血心电图变化情况较多,可包括传导阻滞、ST-T 段改变、心律失常等[5]。病变部位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存在关联性,其中以丘脑与基底节区心电图异常改变发生率最高,以上2 个部位为急性脑血管病常见病变部位,因此心电图监测可作为该疾病病情进展的判断依据[6]。
目前对于医学界对于急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较多,主流观点认为该疾病导致心电图改变的机制为:①当患者中枢神经受损后,会直接影响心肌复极顺序,导致其时间延长,最终引发ST-T 段改变;同时当神经体液调节情况出现紊乱情况时,还可导致患者肾上腺素水平不断升高,使得冠状动脉出现痉挛收缩情况,最终引发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及心功能改变[7]。②当急性脑血管病发生后,使脑部血循环出现障碍,使下丘脑受到血性脑脊液的刺激,进而使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受到损害,最终导致心电图异常改变[8]。③急性脑血管病容易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与离子紊乱情况,继而使患者体液紊乱[9]。④急性脑血管病还可导致患者心脏部位受到损害,与脑钠素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性。⑤急性脑血管病临床上多见于老年群体,而老年患者多存在基础性疾病,因此容易导致心电图改变[10]。
通过研究可发现,心电图改变有30 例;其中窦性心动过缓5 例,ST-T 段改变9 例,快速性心律失常10 例,QT 间期延长3 例,一度房室传导阻滞3 例。不同疾病类型心电图改变发生差异小且无统计学意义。心电图改变发生率最高部位为丘脑与小脑;基底节区、脑干、脑叶的心电图改变发生率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急性脑血管病临床诊治中,可通过监测心电图变化情况,指导患者临床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具有积极意义,具备较高临床应用价值与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