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源陨落的反思
2020-06-13李昭
李昭
“花信年华未出阁,色衰爱驰徒余恨”。
看到汇源朱新礼多次被列为限制高消费以及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报道,笔者不由得心疼朱总两秒钟。
曾经,“有汇源才叫过年”家喻户晓,被称为“国民果汁”;
曾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牢牢占据43.8%的市场份额,并创下港交所规模最大IPO;
曾经,创始人朱新礼与柳传志、马云等商界教父级人物并肩坐在《赢在中国》评委席;
曾经,快消品全球带头大哥“可口可乐”为“汇源”开出179.2亿港元的“聘礼”;
如果这起收购案变为现实,也许“汇源”会像“大宝”“小护士”“金丝猴”等民族品牌一样被外资收购后一蹶不振,也许会像“加多宝”和“王老吉”一样双星闪耀,但无论怎样,腰包里塞满现金、掌握上下游产业资源的朱总再造一个新汇源应该是大概率事件。因为在中国像“脑白金”“小罐茶”这种用银子生砸出来的品牌不胜枚举,哪怕是勇气、信心、魄力不足,但快要胀破的腰包足以让人挺直腰杆,何况朱总向来不缺所谓的魄力、信心和勇气,不然也不会在央视的标王上写下汇源的名字了。
然而,没有“如果”。
汇源的高光时刻,也正是其颠峰时刻,在山顶上向哪个方向都是下坡。
在商务部宣布未通过反垄断调查、可口可乐并购失败的那一刻,几乎已经了确立了汇源未来的走向。
尽管“一切皆有可能”,汇源仍然可以凭借多年的品牌积淀以及上下游产业资源凤凰涅槃、再创辉煌,但似乎并购失败后,汇源的真气散了再也无法凝聚,品牌和产品持续老化、市场营销因循守旧,再加上盛传已久的管理混乱和军心涣散,尤其是不为外人知晓的资金链,十年来汇源逐渐滑向泥潭而债务缠身,直至停牌两年面临退市、负债百亿成为“老赖”。
江湖上普遍流行着一种说法是因为当年 “卖身”可口可乐种下“祸根”,据说为了成功“卖身”,朱新礼大幅削减销售人员(从2007年底的3926人,一年之后消减至1160人)。诚然,这给团队、渠道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甚至是大伤元气,不过如果说这是汇源败局的根本原因,委实难以苟同:就算未嫁入豪门韶华流逝,但起码也应是半老徐娘风韵犹存吧,总不至于蓬头垢面枯槁憔悴啊,所以一定是内分泌系统出了问题,需要从企业自身找原因。
从今天“汇源”的身上,依稀可以看到“健力宝”“旭日升”的影子,作为局外人,我们在为“汇源”扼腕叹息的同时,只能说一句“汇源好自为之、朱总尚请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