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几个关键环节
2020-06-12刘春秀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任务之一。文章从小学作文教学要从低要求做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要培养学生勤观察、深思考、多积累的习惯;要传授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技巧;要重视段落写作的训练,加强用语言创造形象的能力的培养;作文题目宜小不宜泛,宜新不宜平;作文评语要讲究艺术性等方面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作文教学;兴趣;创造;艺术
一、从低要求做起,培养写作兴趣
小学生怕写作文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对其作文要求过高。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掌握书面语文的表达能力。目前,不少教师存在作文教学文学化的倾向,拔高了要求。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说话完全一样。”我在作文教学中,根据习作的要求,学生的实际,对写作文有困难的学生降低了要求,即要求一是把字写好,二是把话写通顺,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人人都能享受作文成功的喜悦。这样降低要求,有利于学生打好作文基础,对诱发学生写作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培养观察、思考、积累习惯
写作需要正确而深刻地认识生活,而观察则是认识生活的基础和起点。多观察可以得到很多写作素材,并从中获得启发。如果我们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漠不关心,没有高度的敏感和热情,对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甚至觉得与己无关以至无动于衷,那就没有写作的激情,更谈不上使写作水平提高了。
写作还需要我们勤思考。观察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只有思考了,才能理解。只有经常思考,才能在写作中鉴别材料、判断是非,形成自己的观点,也才能提高我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制作功夫,使我们写出的作品不断贴近生活、反映生活。
写作还需要多积累。积累也就是通过写提纲,做摘录、札记、手册,记卡片等方式对生活阅历、文化知识和具体材料的收集。没有经常的丰富的积累,要想提高写作能力是很难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是我国古代作家关于积累的经验概括。只有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深厚的生活积累,写作起来才能应付自如,文思泉涌。
三、传授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第一,要让学生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在指导学生观察事物之前要交代清楚观察的对象、范围和目的,使学生观察事物时注意力集中,观察仔细全面,深入了解被观察的事物。如带学生去文化宫参观画展,参观前先告诉学生重点参观哪几幅画,你最喜欢其中哪几幅画,为什么,你有什么体会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参观,使学生明白观察的目的,然后口述,最后把观察到的图画用片段练习的方法记录下来。
第二,指导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教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由远到近,由上到下等。观察要有重点、有主次,对事物要有整体认识,还有通过分类观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通过比较观察发现事物的不同特点。如学习《翠鸟》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观察教学挂图,先总体观察翠鸟的羽毛,再一步步具体观察翠鸟的头部、背部、腹部,要求抓住翠鸟的外形特征。课后安排学生有目的地观察一种你最喜欢的小动物。使学生明白观察得具体、细致,写作起来就会有声有色,生动形象,使笔下的动物栩栩如生,描写其他事物也让人有身临其境、亲眼看见的感受。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用概括性的语言提示,引导学生摆脱框框,发表议论,指导有顺序地看图和表达图意,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直接参与学习过程,不仅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而且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
四、重视段落写作的训练
1.指导学词组段,夯实写作基础
先让学生认识词与句的关系——句子由词组成。我们平时用词说话、造句就是由词变句,如“梨、香蕉、苹果都是水果”“春天的景色真美啊!”都是易学而有趣的。然后要让学生懂得,一段话虽然词语丰富、语句生动优美,也往往是我们平时所学的语句组成,因而写一段话也并不难。
开始训练时,教师先把写段的要求讲明白,然后出示重点词,并弄清词义,启发学生灵活运用一些词语,围绕某一意思,写成一段话。我在指导学生描写《美丽的春天》一段时,先出示重点词“春天、美丽、天空、燕子、鸭子、绿色、五颜六色”等,再指导学生了解词意,启发学生用这些词组句,然后引导他们完成一段通顺的话。这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使学生不感到难,不感到无话可写,而是兴致很高,信手拈来。
2.指导连句成段,培养写作思维
一篇好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而段又由语句组成,连句成段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我把排列错乱的句出示给学生,让他们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再说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理顺内容层次,掌握整段内容,让学生按照实际要求的先后顺序,连成一段通顺的话,再按连好的顺序通读两遍,看是否顺畅。这种训练既帮助学生认识了句与句的关系,又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加强用语言创造形象的训练
形象思维的高级阶段就是运用想象“把感官所感受到的东西通过综合加以改造并创造出某种新型的东西”。(车尔尼雪夫斯基)因此,在观察作文与回忆作文的基础上,进行想象作文的训练,是学生形象思维上的一次质的飞跃。这种训练从三个方面着手。
1.扩写:根据朦胧的形象想象出清晰的形象
在学完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后,学生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幅朦胧的画面:有人(贺知章、儿童),有事(回乡),模模糊糊地还会有景有情,但就是不具体。由教师介绍该诗必要的历史背景,并点明是在春天里回江南老家(启发学生联想江南春色),經过学生的合理想象,勾勒出一系列细节,扩写出一个有声有色的故事。
2.续写:根据已知形象的发展趋势想象出未知形象
在学完《小桔灯》后,就小姑娘的爸爸回来与否设计几个结局,由学生完成续写。在学完《孔乙己》后就孔乙己到底死了没有?他死在哪里?是谁害死了他?要求学生根据鲁迅先生小说中所给的材料和结尾“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一句话,充分展开想象,写一篇《孔乙己之死》。
3.创造作文:根据感知的零碎形象想象出完整的新的形象
可以把学生学过的课文内容和生活体验联系起来,启发学生进行再创造。如在学完《珍珠鸟》后,经过教师启发,结合学生平时去动物园见到的鸟的生活习性,让学生写一篇《我们一起飞翔》的作文。学生结合《珍珠鸟》更加领悟到鸟类对自由的向往并扩展到人生。
学生还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联系本地文史资料、传统故事或特征性事物,广泛查找和积累资料,完成调查性质的写作。
六、科学命题
1.题目宜小不宜泛
教育心理学指出,好的作文题目,往往能够激发写作兴趣,开拓写作思路。在作文命题时,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命题时不光要做到“实”“活”“新”“趣”,还应注意命题要“小”。“小”即写作范围不能太大,要求不能过高,因为文章的题目是文章内容的窗口,当学生站在“窗口”向里探索时,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障碍,就会使学生自然地失去写作兴趣,大大挫伤他们的“探索”积极性。
如在指導学生表达对家乡热爱之情时,我将过去的文题“我爱我的家乡”“可爱的家乡”具体化,启发学生说出家乡有哪些可爱之处,这时学生中有的说:“家乡的红椒。”有的说:“家乡的西红柿。”还有的说:“家乡的路。”然后要求学生选择题材,以点带面。拟出的作文题目有:“我爱家乡的红椒”“我爱家乡的路”……这样,作文题目虽然小了,但是写作要求没有降低,表达中心没有变,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激情。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内容丰富、生动。如有的学生通过写家乡的红椒,歌颂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农村产生结构调整,反映了家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又如学生通过家乡的桥梁道路建设的描写,反映家乡的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家乡“路”的建设歌颂了党的改革开放之“路”前景光明、辉煌。
2.题目宜新不宜平
作文命题对作文教学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果命题得当,学生就会很快进入写作佳境。倘若命题只是那些旧、平、直、空的题目,则只能使学生的信息被深锁在大海里,难以顺利地复呈,作文时就无话可说。如校运会后,教师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题目拟为“××加油”就很容易唤起学生对某个同学特别镜头的回忆,引起他们的兴趣。同样写一件事,“记一件难忘的事”“一件烦恼的事”……这只是平淡之题。若教师换一个角度命题,以“老师,我要告诉您一件事”“妈妈,你知道这件事吗?”为题,就能诱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其写作的欲望。为此,教师在命题时应从学生的心理出发,让学生参与命题,注重作文命题的趣味性。
七、作文评语要有艺术性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方法的艺术性与科学性是相辅相成的。在作文教学中,一改过去“语言通顺、结构完整、中心突出”的评语模式,采用简单、艺术的评语,指导启发,其实也是教师在向学生做示范,如观察事物的方法、思考问题的角度、遣词造句、标点符号书写的示范。用艺术的评语批改作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批改的语言要简洁、艺术,富有新意,尽量给予鼓励,让学生通过所修改的情况,看到自己的成绩与进步,看到自己是有能力写好作文的。如“开头不错,富有诗意,文章如能按照这种风格写下去,一定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运用这种评语,容易给学生亲切感,使学生受到启发引导。天长日久,学生可以逐步掌握写作的技巧,渐渐地对语言文学产生兴趣,从而更喜爱语文,作文也不会成为学生的负担。
运用艺术性的语言批改作文也要注意其指导性和示范性:①评语是否中心明确,重点是否突出;②材料的引用是否在情理之中;③比喻、映衬、类比等修辞方法是否恰当;④语言是否规范,具有美感;⑤建议、展望是否得体。
[参考文献]
[1]郭海莲.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五环节[J].学周刊,2016(2):90.
[2]华晓芬.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几个要点[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9):66-67.
作者简介:刘春秀(1973—),女,湖南常德人,小学中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论、语文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