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下的医用防护耗材管理探讨
2020-06-12于靖朱江华黄亮吕中伟
于靖,朱江华,黄亮,吕中伟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医学装备处,上海市,200072
0 引言
2019年12月开始,在我国湖北省武汉市相继发现了多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以肺部病变为主的新型传染病。2020年1月8日,初步确认了新型冠状病毒为此次疫情的病原。2020年2月8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成员:决定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英文简称“NCP”。2020年2月11日,世卫组织在全球研究与创新论坛记者会上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COVID-19”,COVID-19最初在湖北武汉发现,初步考虑与野生动物感染相关,目前已明确可以人传人,并在武汉以外扩散出现输入型病例[1]。新冠肺炎已被国家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管理[2]。截止2020年2月21日24时,在我国境内共确诊75 997例,其中2 239例死亡,病死率为2.946%。
COVID-19被认为对人群普遍易感[3],具有人传人的能力,包括:呼吸道飞沫传播及接触,粪口传播或可通过直接接触带有病毒的分泌物传染[4]。据中国疾控中心报道,截至2020年2月11日24时,共有1 716名医务人员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医护感染是如何发生的?从武汉早期的不知道人传人情况下的“未防护”,到疫情爆发后猛增的病人和医用防护耗材配备严重不足,以及防护措施和人力投入缺乏等等因素,引发了严重后果。如何做好医务人员防护,这是值得我们医用耗材管理人员去思考的。如何保障医用防护耗材的采购及管理,确保重点易感医护人员得到更好的防护,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管理。
根据医用耗材分类,医用防护耗材包括:医用(护理)口罩、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帽子、护目镜、医用N95口罩、隔离衣、手术衣、医用连体防护服、一次性手套、医用防护面屏等。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下面临的医用防护耗材管理挑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被认为对人群普遍易感[3]的时间刚好在春节前后,此时生产企业、相关代理商均已纷纷停工或者返乡,而各大医院往往对于一些医用耗材防护耗材储备有限。以我院为例,2019年我院发热患者平均每天收治98人次,急诊患者平均每天收治1 400人次。2020年1月20日到2月20日,疫情期间平均每天收治率132人次,急诊患者平均每天收治800人次。
多种传播途径使医务人员在诊疗新冠肺炎患者过程中面临很大的感染风险,做好个人防护可以阻断病原体与医务人员接触,降低医务人员感染风险[5]。随着感染风险提高以及坚决保护医务人员“零感染”,防护要求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作为医院医用防护物资的管理者,既要符合防护要求又要节约不过度防护使用。
2 医用防护耗材库存
因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传染性,医用防护耗材中:医用外科口罩、医用N95防护口罩、一次性帽子、护目镜、隔离衣、医用连体防护服和医用防护面屏消耗量极大。其中,医用外科口罩、医用N95防护口罩、医用连体防护服库存与使用之间的矛盾最为突出,主要问题为:临床需求数量增加、采购质量把控、货源严重不足。
2.1 医用外科口罩
我院2019年每天仅消耗840个左右医用外科口罩,一般配备手术操作科室,如:手术室、导管室、内镜室等,防止血液渗透,保护操作医护人员,而非操作科室仅配备医用护理口罩。春节期间,医用外科口罩的需求量从原来的840个,猛增至3 000余个,2月恢复门诊及手术后,消耗量提升至6 800余个。
2.2 医用N95口罩
我院2019年全年平均每天仅消耗5个医用N95口罩,一般配备药剂科(备制预充化疗药物)、呼吸重症、SICU等相关不明原因有创操作时防护佩戴。疫情期间,从原来的上述科室又增加了发热观察、发热门诊、急诊预检分诊、五官科、眼科、口腔科等与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重点科室,医用N95防护口罩消耗提升至每天80余个。
2.3 医用连体防护衣
我院在接到疫情相关通知后,于2020年1月23日紧急将院内日间手术中心改建成抗疑似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留观病房,并对留观病房实施科学管理[6],因疑似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留观患者的增加,我院共计增加近45个发热留观病房。我院2019年全年平均每天仅消耗3件医用连体防护服,一般配备呼吸重症、SICU、发热观察、急诊观察等相关不明原因有创操作时防护穿戴。疫情期间,从原来的上述科室又增加了45个发热观察病房,医用连体防护服消耗提升至每天70余件。
2.4 发挥医工优势,专业指导使用
根据以上库存带来的挑战,我院随即启动紧急预案。首先,全院调动,集中资源,保障最前线重点科室使用,从相关操作科室春节期间不开操作或者少开操作,根据近期领用登记来进行转拨使用;其次,减少相应使用支出可能,例如:发热观察室操作医护人员穿着医用连体防护服时,尽可能延长操作时间,增加操作事项,减少其他人员进入带动的医用防护耗材的消耗;最后,根据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传染性制定规范,进一步有效管理,保障重点科室使用消耗,确保医护人员零感染。
3 医用防护耗材管理规范
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生,促使我们必须严格、精细化管理,确保医用防护耗材的优效使用,尤其是保障相关重点科室:发热门诊、发热观察、急诊预检分诊、重症监护等相关科室医护人员的防护。
3.1 医用防护耗材采购端
来自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一篇最新的回顾性临床研究同样指出,由医院相关性传播所导致的新冠肺炎并不少见,占所报道病例的41.3%(57/138),其中医护人员感染40例(29%),住院患者感染17例(12.3%)[7]。作为医用防护耗材采购人员,在相关医用防护耗材紧缺情况下,尤其是市场需求量一下子放大几倍或者十几倍,如何保护临床医护人员,必须从采购端牢牢把关,确保每一件医用防护耗材的使用安全。
首先,做好相关采购证件的审核,如:产品注册证、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等,确保采购的相关医用防护耗材安全、合格使用,严禁不合格医用防护耗材流入临床,导致医护人员感染。其次,作为采购人员,应具备临床工程师资质,在医用防护耗材极度缺乏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利用临床工程原理以及每天更新接收到的上级指导文件指导临床医护人员使用医用防护耗材,并做好带教工作,确保临床医护人员的零感染。例如:在医用N95防护口罩极度缺乏的情况下,根据2020年2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下发的《关于科学合理做好医用口罩分配和使用的通知》〔2020〕137号文中,规范了相关医用口罩的分配和使用。最后,当采购端极度受限情况下,需要专业知识的辅助以及专业权威部门的认可。例如:上海市医疗设备器械管理质控中心、上海市院内感染质量控制中心联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和中山医院出台了《关于DuPont Tyvek 400 防护服临时加强的指导方案(试行)》,通过视频指导,加强普通防护服的密闭性,确保临床医护人员的最大化防护。
3.2 医用防护耗材使用端
因新冠病毒肺炎被认为对人群普遍易感[3],医护人员自我加强防护的意识会变得越来越强,假设每人一个医用N95防护口罩,那么以我院消耗量来测算,将达到惊人的6 800余个。如何加强医用防护耗材的使用管理,确保医用防护耗材的最优效使用和配备,保障重点临床部门得到有效的保护,这些需要我们管理人员通过专业知识讲解帮助所有医护人员了解和掌握防护级别,并通过院内的感控专家或者相关专家小组认可后按等级进行防护管理。医用防护耗材发放标准具体详见表1。
3.3 医用防护耗材的审批端
我院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初期指南发放领用,但随着对疫情的了解,也认识到随着医用防护耗材的重要性,根据上级要求及文件指示精神,我院制定医用防护耗材发放流程及制度,制度中按四级医用防护耗材发放标准(普通防护、一级防护、二级防护、三级防护)制定目录及规范临床使用,目的是:保护重点岗位临床医护人员用到相应防护的耗材;其他临床人员使用医用防护耗材不过度,将有效的资源利用到最需要的临床部门。
表1 医用防护耗材发放标准Tab.1 Distribution standards for medical protective consumables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由于口罩等物资紧缺,因此建议不要过度防护,在保障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可适当延长口罩使用时间及次数,尽量节约资源,把紧缺防护装备留给医护岗位等高风险暴露人员[8]。根据医用防护耗材发放标准制定相应审批表——《非常规使用三级防护物资申请审批表》,以便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救治疑似感染患者,通过专家们的审批与确认,降低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的感染概率。
4 总结
2020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中强调,要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和应急物资采购供应体系,各医疗单位必须相应的建立、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和应急物资采购供应体系,确保防护医用耗材合理使用,杜绝过度防护现象。我院采用医用防护耗材分类,按部门配给,合理使用紧缺物资,有效节约资源,并做好防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