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临床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方案探索
2020-06-12黄桃任晓霞甘瑞莹任灿徐媛媛
黄桃,任晓霞,甘瑞莹,任灿,徐媛媛
1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症医学科,重庆市,400016
2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信息中心,重庆市,400016
0 引言
重症临床信息管理系统对重症医学的医疗、教学及科研起到全面推动作用,有助于规范和优化ICU临床工作流程,实现多维度查询、统计与分析,达到医护一体化,实现医嘱、质控等流程的闭环管理,提高了ICU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1-3]。近年来,重症临床信息管理系统受到各大医院高度重视,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得到广泛应用。但重症临床信息管理系统必须结合院科两级工作流程、模式及软硬件现状进行建设,故涉及内容、环节众多且技术复杂,具有建设费用高、周期长及招标内容复杂等特点。因此,必须进行前期充分论证,才能确保重症临床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案优化,使其具有良好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性。笔者介绍4款主流重症临床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试用及可行性论证经验,为各医院重症信息系统的建设方案设计提供借鉴。
1 研究思路
本研究选取4款主流重症临床信息管理系统软件(Philips、东软、麦迪斯顿及深医)进行试用,试用流程如图1所示,以探索重症临床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方案。
图1 重症临床信息管理系统试用流程图Fig.1 The trial flowchart of intensive care clinic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4家软件公司各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1个床单元作为试用对象,并将该床单元常用仪器设备(监护仪、呼吸机及PiCCO2等)与重症临床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设备集成,实现设备数据自动采集。同时,信息集成重症临床信息管理系统与院内其他信息系统,包括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电子病历系统(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system,EMRS)、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放射信息管理系统(radioiogy information system,RIS)、护理系统等。并根据我院重症医学科实际情况,优化设计重症临床信息管理系统的护理模块、医师模块及统计中心模块等临床应用功能模块。各重症临床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完成后,由测评小组进行设备集成、信息集成及各功能模块的测试和量化评价;各软件公司信息反馈系统建设存在问题和注意事项。然后,测评小组集4款试用软件各自特点和建设经验,制定优化的重症临床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案和可行性论证报告。
2 研究方法
2.1 成立测评小组和制定试用方案
由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科主任、护士长、专职医师及护士)、临床工程师及信息中心技术人员组成测评小组,主要负责试用软件的设备集成、信息集成及临床应用功能模块的测试和评价,基于科室临床需求和医院软、硬件现状制定“重症临床信息管理系统试用方案”。
2.2 试用软件名称及版本
参与试用的重症临床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共4款,其软件名称及版本为:①东软重症信息管理系统的E-CARE1.0.7.25版本;②Philips重症监护系统的F01.01.004版本;③麦迪斯顿mWiiCare ICU软件的V1.0版本;④深医IntelliCare危重症信息系统的V3.0.1版本。试用时间均为1个月。
2.3 系统软件建设
2.3.1 架构设计
选取重症医学科1个床单元为试用对象,以ICU临床数据为核心驱动重症临床信息管理系统的整体方案建设,并以患者业务流程为主线,架构设计如图2所示。系统自动采集设备数据、信息集成其他信息系统数据,为临床诊疗、护理等业务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持。内容见下:
(1)患者入/出ICU,HIS系统和重症临床信息管理系统之间进行双向通信。
(2)患者注册后可执行床位管理操作:床位分配、转床、换床、出科等。
(3)提供电子化ICU护理记录单(如:ICU特护单、ICU护理计划单等)。
(4)自动采集监护仪、呼吸机等设备数据,以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差错。
(5)实验室检验结果、医嘱信息直接传至重症临床信息管理系统。
(6)可整合重组监测、治疗信息(如表单、图形及对比视图等),方便评估病情和治疗效果。
(7)提供ICU常用疾病严重度评分系统。
(8)根据临床诊疗规范或医师经验建立预警引擎,自动提示预警。
(9)可长期保存诊疗信息,便于查阅、回溯性分析及多维度统计和分析。
图2 重症临床信息管理系统以业务流程为主线的架构设计Fig.2 Architecture design of intensive care clinic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business process
2.3.2 设备集成
重症临床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中央监护站集成和数据采集盒集成方法,设备集成Philips MP60监护仪、Drager Savina300有创呼吸机、Philips V60无创呼吸机及GEM3000血气分析仪等常用设备。设备集成平台需支持符合TCP/IP 协议的RS232等数据输出接口,如没有相应数据接口则升级设备软件和添加接口卡。由于监护仪、呼吸机、血气分析仪等设备数据输出协议没有国际标准,设备数据采集成为重症临床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难点和重点。
2.3.3 信息集成将重症临床信息管理系统与我院现有信息系统(HIS、EMRS、LIS、RIS、PACS、护理系统等)软件数据接口对接,实现信息集成并以有线或无线终端呈现数据信息。开通指定床位数据接口,将重症临床信息管理系统与现有其他各信息系统模拟对接,实现单床位数据集成。明确信息集成时的交互方式及交互内容,确定本系统建设的功能边界及核心数据(医嘱数据、检验数据等)。
2.3.4 临床应用功能模块的建设
(1)护理模块建设
a.患者基本服务:提供床位管理(床位数、新入、转出、空床)及重要信息展示。
b.临床服务:报告查询、出入院登记、患者基本资料录入及个性化定制医疗文书单等。
c.护理交接班:包括环境、患者基本信息、重点病情、护理要点、主要治疗、特殊事件、特殊用药、检查检验及基本体征的变化趋势八大模块。
d.医护沟通:提供医护沟通留言模块,并滚动提示。
e.监测表单:支持自动采集与手工输入两种。监测项目包括基本生命体征、呼吸机参数、出入量平衡计算、各种观察和评分记录等。系统具有模版自定义、一键式抢救模式等功能。
f.医嘱执行与监测:支持医嘱自动集成、筛选、查看、提示等功能;根据医嘱类别进行管理;记录医嘱执行过程;支持抢救模式(快速录入和补录);集成PDA或无线条码扫描枪功能。
g.护理措施:辅助护理措施自定义,并自动集成数据至护理措施记录单。
h.导管维护:导管分类一览,支持不同分类模式(如根据危险度分类;三管导管分类);能提供插管、拔管等数据录入和统计;支持导管置管、导管管理和每日评估。
i.护理评估:皮肤、镇静、GCS、肌力、肢体活动度、跌倒、压疮等护理常用评估。
j.护理计划:提供护理临床路径管理工具,智能化生成每日工作清单。
k.病历打印与归档:文书打印;电子病历归档及病历查询。
(2)医师模块建设
a.患者总览:患者基本信息及临床资料;医嘱状态监控;检验检查结果趋势分析查询;导管图形化、可视化监控;体征实时查阅;一键调阅各类临床电子文书。
b.床位管理:显示床位信息;标记高危、压疮、跌倒等功能。
c.临床工作:每日checklist;重点信息每日交接;诊断分类和存储;营养监控和统计;感染监控且趋势化展示;三管感染实时监控;感染数据统计、分析。
d.评估评分:评估评分总览,分类分层管理。具有多次评分趋势图和器官功能评估工具。
e.医护沟通:医护交流、重要事项发布。
(3)统计中心模块建设
提供工作量、危重度及质控相关数据统计;智能化量效分析;提供院科两级整体数据统计分析,为质控数据上报提供科学依据;自动生成2015年原国家卫计委颁发的《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要求提供的重症医学15个质控指标统计报表[4]。
3 功能测试和效果评价
制定《重症临床信息管理系统试用综合评价表》和《软件公司试用问题反馈表》。其综合评价表测试内容包括:设备连接、设备管理及设备数据自动采集等设备集成功能;采集数据的有效性、完整性、实时性、连续性和稳定性等功能测试;重症临床信息管理系统与现有信息系统(HIS、EMR、LIS、RIS、PACS、护理系统等)是否有效实现信息集成;护理模块、医师模块及统计中心模块等临床应用功能模块功能测试。评价表总分100分,其中设备集成、数据采集20分,信息集成30分,临床应用功能模块50分。各系统软件试用结束后,由测评小组根据评价表进行量化评分,如表1所示。测试结果显示,4款软件均能较好满足设备集成、数据采集、信息集成及临床应用功能需求,均取得较好测试效果。其中,在设备集成及数据采集方面Philips系统表现优秀,在临床应用功能模块方面麦迪斯顿系统测试效果相对更佳。测评小组经过数据综合分析还发现,应用重症临床信息管理系统后,医嘱及护理数据录入效率均值提高3倍,医疗质量显著提高。
表1 重症临床信息管理系统的测试评分表Tab.1 Evaluation table for testing intensive care clinic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各公司根据本次试用情况,通过《软件公司试用问题反馈表》对我院重症临床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存在问题和注意事项进行反馈,并给出解决方案或建议。反馈信息主要内容包括:院内医嘱数据粒度大(如晶体、胶体等药品未分类),需二次结构化处理;特护单记录内容过多,格式有待进一步规范;监护中央站未配原厂数据输出网卡,易出现数据输出不稳定,建议安装原厂网卡;GEM血气分析仪单机如何接入医院LIS系统等。
4 讨论
ICU是一个集专业技术、先进监测及治疗设备为一体的信息密集型专科病房,但全国许多大中型医院ICU信息系统建设相对落后,已不能满足学科发展需求。已有文献证实重症临床信息管理系统在ICU应用中的成效显著。主要体现:①实现监护、治疗设备数据自动采集及储存。②实现医嘱闭环管理。医嘱生命周期是指医嘱从录入、执行到医嘱停止的全过程[5]。重症临床信息管理系统有助于跟踪医嘱生命周期,实现闭环管理。辅助护士完成“三查七对”,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差错发生率及确保患者安全[6]。有研究显示,重症临床信息管理系统可提高医疗质量,缩短住院时间[7]。③实现特护单电子化。可显著提高基础护理和护理文书合格率[8]。④实现APACHEⅡ、GCS等危重疾病评分体系自动化,量化评价疾病危重程度[9]。⑤实现患者信息集成,实时调用临床数据而达到及时救治目标[10]。信息集成共享决定其创新价值[11]。重症临床信息管理系统可实现与HIS、EMRS、LIS及PACS等系统的无缝连接,消除各系统间数据孤岛[12]。⑥自动生成《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要求的统计报表。2018年中华医学会第12次重症医学大会的会议主题即是“智慧.重症”。信息化、数字化和智慧重症将是重症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重症临床信息管理系统具有建设内容多、技术复杂、费用高、周期长及个性化要求高等特点,必须进行前期充分论证。
我们介绍4款主流重症临床信息管理系统软件(Philips、东软、麦迪斯顿及深医)的试用,包括设备集成、信息集成及临床应用功能模块(护理模块、医师模块及统计中心模块)等建设情况和实施效果测试。测评小组根据《重症临床信息管理系统试用综合评价表》对各重症临床信息管理系统软件进行量化效果评价;各厂家通过《软件公司试用问题反馈表》对系统建设存在问题和注意事项进行反馈,并给出解决方案或建议。最后,测评小组根据4款试用软件各自特点、建设经验和我院实际情况,成功完成优化的重症临床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案和可行性论证报告,为该系统最终方案设计、论证、采购及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综上所述,重症临床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必须进行充分的前期论证,才能提高系统建设质量和缩短建设周期。我们介绍了重症临床信息管理系统的软件试用及可行性论证经验,为各医院重症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