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院外猝死患者急救效果分析与思考

2020-06-11臧红梅

中外医疗 2020年10期
关键词:心肺复苏急救

臧红梅

[摘要] 目的 分析院外猝死患者的急救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该院救治的130例猝死病例进行分组分析,其中120急救车送诊的65例为观察组,急诊科直接接诊的6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开始接受心肺复苏时间和救治成功率,并针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接受心肺复苏的平均开始时间为(6.5±1.8)min,通过急诊科直接接诊开始CPR的平均时间为(12.7±6.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28,P<0.05),且观察组复苏成功率为9.23%,对照组复苏成功率为4.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3,P<0.05)。经过 Logistic 回归分析,心室停搏、CPR开始时间等是影响患者治疗后生存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年龄越大、心室停搏、CPR开始时间越晚,生存率越低(P<0.05)。在院外急救开始有效的CPR时间越短,其复苏成功率越高。结论 院外猝死患者救治成功率与开始心肺复苏时间呈正相关,猝死患者应尽早开始心肺复苏。采取防治结合有利于减少猝死发生率并提高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 猝死;急救;心肺复苏;院外

[中图分类号] R5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20)04(a)-0028-03

[Abstract] Objective Analysis of emergency treatment effect of sudden death.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 110 cases of sudden death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in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8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65cases received directly from emergency department as control group and 65 cases sent by 120 ambulances as observation group. The time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the success rate of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related factor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average start time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6.5±1.8 min, and the average time to start CPR through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was (12.7±6.5) mi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6.128, P<0.05).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23%, and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4.61%.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5.173, P<0.05). After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ventricular arrest and CPR start time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affecting the patient's survival after treatment. The older the patient, the ventricular arrest, the later the CPR start time, the lower the survival rate (P<0.05). The shorter the CPR time that is effective at the out-of-hospital emergency, the higher the recovery success rate.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success rate of patients with sudden death outside hospital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time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The combination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is beneficial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sudden death and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rescue.

[Key words] Sudden death; Emergency treatment; CPR; Outside hospital

猝死是指自然發生、出乎预料的突然死亡。猝死的时间概念存在争议,多数学者认为猝死是指出现症状或体征后立即或在24 h以内的死亡者。近年来研究发现,猝死者约75%死于医院外,其中40%死于发病后15 min内,30%死于发病后15~2 h,故临床治疗难度较高[1],因此院前及时救治显得尤为重要。该研究方便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该院120急救车送诊和急诊科直接接诊救治的130例院外猝死病例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120急救车送诊和急诊科直接接诊救治的130例院外猝死病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该院120急救车送诊的65例为观察组,急诊科直接接诊救治的65例为对照组。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心肺复苏方法

1.2.1  突出三早  早识别和呼叫、早CPR、早除颤。早期识别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立即启动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是改善心搏骤停患者预后的关键。现场检查患者的意识、呼吸、心跳(5~10 s),确定心脏骤停立即按“C-A-B”顺序进行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球囊面罩通气或气管插管及简易呼吸器通气)、电除颤、建立静脉通路及药物治疗。

1.2.2  胸外按压  旁观者的CPR以缩短开始首次胸外按压的时间,胸外按压需有效,按压频率100次/min,深度5~6 cm。每次按压后胸廓充分回弹。减少按压中断,减少首次按压的延时。30次胸外按压后做2次人工呼吸。

1.2.3  除颤  急救车组指导呼救者立即取得AED,对成人心脏骤停患者尽快使用除颤器。若不能立即取得AED,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1.2.4  通气  EMS系统全面急救,连续胸外按压,加被动吸氧与辅助气道(插入口咽管),延迟正压通气。安置高效气道的患者,每6秒给1次通气(通气10次/min),同时做持续胸外按压。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突然意识丧失或(和)伴有短阵抽搐,面色发绀,呼吸停止或呈叹气样呼吸,瞳孔散大或固定,伴大动脉搏动消失;心电图显示室颤、无脉性室速、心脏停搏、无脉心电活动。排除标准:排除呼吸或心搏骤停时间超过30 min;未开展心肺复苏;家属放弃继续治疗者。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CPR開始时间、复苏成功率差异情况,并进行生存率相关率分析。

1.5  统计方法

应用 SPSS 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或趋势χ2检验(Cochran Ar-mitage);生存率的影响分析采用 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CPR开始时间和各时间段内分布例数及成功例数、复苏率

观察组CPR开始时间(6.5±1.8)min明显低于对照组(12.7±6.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28,P<0.05),是观察组心肺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的原因之一。且对照组复苏成功率为4.61%,观察组复苏成功率为9.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3,P<0.05),见表2、3。

2.3  影响生存率 Logistic 回归分析

变量赋值见表 4。经过 Logistic 回归分析年龄、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心室停搏、CPR开始时间等是影响患者治疗后生存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年龄越大、心室停搏、CPR开始时间越晚,生存率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国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2]。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因素较复杂,与基础疾病严重程度、首次CPR开始时间、电除颤时间、高质量的CPR、高级生命支持与骤停后治疗等多个环节密切相关[3-4],尽早开始CPR能够提高猝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此外 CRP 时间开始长短将影响患者救治效果,从而间接影响患者生存率。该研究表明,观察组接受心肺复苏的平均开始时间为(6.5±1.8)min,通过急诊科直接接诊开始CPR的对照组平均时间为(12.7±6.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复苏成功率9.23%高于对照组复苏成功率4.61%(P<0.05)。这与陈新等[5]学者在相关研究中表示,经过院前急救的患者,其接受心肺复苏的平均开始时间为(5.94±2.3)min,且复苏成功率为8.94%,结果均优于直接接诊而开始的CPR效果,与该文所得结果相近,表明救助成功率的高低与开展有效CPR的时间早晚成正相关。同时,尽管持续有效的心脏按压对复苏成功率有明显影响,但如果首次CPR开始时间晚,长时间的心脏按压仍不能恢复心电机械活动,则随着按压时间的推移,CPR救治成功率降低[6]。

缩短CPR时间和提高复苏成功率,首先要加强CPR常识普及,目击者的现场救护可有效缩短首次CPR的时间。该研究显示,观察组CPR开始时间(6.5±1.8)min明显低于对照组,是观察组心肺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的最重要原因。由于心跳呼吸骤停4~6 min就可导致脑组织发生不可逆病理改变,因而猝死抢救最佳时间在4 min内。但是,国内院前急救的实际情况,急救车极少能够在4 min内赶到现场。有目击者的院外心室颤动(室颤)性心脏骤停,经急救医疗服务(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EMS)抢救后,患者存活率可接近50%。因此,普及CPR知识与技能对于猝死患者的急救至关重要。其次早期除颤对心搏骤停具有重要意义。心脏性猝死是由心脏原因引起的不可预测的死亡,多由心律失常VT/VF直接导致心脏停博与心脏性猝死[8]。

该研究表明猝死病例中心脑血管疾病占60%,直接影响院外猝死的发生率和复苏成功率。院外猝死一旦发生,周围人所能做的工作仅局限于猝死的心脏复苏。医务人员迫切需要转变医疗工作理念,医疗卫生工作应从以疾病为主导转向以健康为主导,从以患者为中心转向以人群为中心。普及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自觉改变危险生活方式,从而提高全民健康生活水平。进行有效的二级预防,综合规范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等多种危险因素,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间接降低院外猝死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心肺复苏术是猝死患者的基本急救措施,减少CPR治疗时间的犹豫和延误,能够提高心肺复苏术的抢救成功率。同时需要转变医疗救治理念,从高血压、冠心病的防控着手,充分发挥长效钙拮抗剂和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和降压治疗作用,进一步夯实基础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治疗,预防和减少猝死的发生。另外,新技术(心肺复苏机、亚低温治疗、人工膜肺等)在CPR中的应用和推广,也给心肺复苏成功率提升提供了更多的科技支撑。防治结合、理念更新、技术创新、综合施策,将有利于降低院外猝死的发生率、提高猝死抢救成功率,不断提高人民健康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  郑康,马青变,王国兴.心脏骤停生存链现状及预后分析研究[J].中国急诊医学杂志,2017,26(1):51-56.

[2]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专业委员会.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7,5(1):1-14.

[3]  赵秀发,李斗.不同现场心肺复苏方法对复苏成功率的影响[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医学杂志,2016,11(1):97-98.

[4]  赵娟,李淑霞.心源性猝死患者发病特点及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25(4):102-105.

[5]  陈新,韦建革,覃向华,等.团队心肺复苏成功74例报告[J].临床急诊杂志,2017,18(6):457-459.

[6]  董燕妮,侯水珍。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预后影响因素与护理[J].中国处方药,2014,13(10):129-130.

[7]  陈小叶,黎蔚华,谢红珍.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家属应激反应的研究进展[J].现代临床护理,2017,16(11):66-71.

[8]  徐文颖.脑卒中患者院内急诊救治延迟影响因素[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8,34(5):120-126.

(收稿日期:2020-01-08)

猜你喜欢

心肺复苏急救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以及护理方式
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与护理
急诊科昏迷患者抢救治疗的临床分析
82例心脏骤停患者急诊心肺复苏效果分析
集中护理管理模式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的影响
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体会和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