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思路研究
2020-06-11刘捷
关键词 基层党建 品牌化建设 路径探析
作者简介:刘捷,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高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5.193
高校不仅属于现代化建设时期的主要人才输出场所,也是强化国民整体道德素养的关键阵地,其中,党员受众实际发挥着显著的榜样模范效用,因而,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不可或缺,并具备较强的现实工作价值。近些年来,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的关注度逐渐增加,也已然获得了一定的成果,而受新时期革新发展、外部思想持续准入等协同影响,具体品牌化建设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因此,积极创新各类优化方法尤其必要。
一、内涵及建设特质
(一)内涵
品牌化建设即指在高校党建工作中,能够应用品牌管理思维,依据党建工作特性与发展实况,适时制定科学性党建目标,并不断创新探索与发掘党建工作发展新思路,以全面推进党建工作品牌化发展模式,从而更好发挥党建工作的综合化品牌成效。品牌化建设是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一种形象和精神塑造。一直以来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都是以经济效益为主,而忽视了其社会效益。开展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品牌化建设将高校独特的校园文化、时代发展的新特色与党建工作相结合,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注入新鲜活力,使其紧随潮流、不断发展进步。
(二)建设特质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整体呈现出稳中有进的优化态势,也恰好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转型期,在这一特殊阶段亟需国民强化科学、正向的精神素养,以更好使国民精神强化适应于社会经济革新发展速率,基于此,就高校可持续性发展而言,基层党建工作实属必然,相应地,作为党建工作主推力的品牌化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
由于院校学生党员具有模范带头效用,同属于学生群体中踊跃分子,因而,强化对院校内学生党员的建设,利于优化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有序开展。然而,经由对当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现况探析可知,依旧频现相对工作能动性较差、重视不充分等窘况[1],其极大限制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此,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还需适时找准经济与政治间的协调点,以深入强化基层党建工作。
二、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缘由
(一)高校发展的内部限定
高校属于国内主导性人才培育基地,其同时肩负着科学探究与文化传承的双重使命,并对基层党建体系化以及高校整体性发展水平有直观化影响。党建工作品牌化发展不仅利于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与拓展党建影响力,还益于革新高校人才培育模式与品质,整体属于高校良性、科学发展的基础保障。开展品牌建设工作是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结合高校独特的校园文化,帮助高校塑造一个富有创造性的、能体现时代特色的新形象,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
(二)基层党建发展的趋向要求
新时期下,基层党建工作逐步产生出全新的历史使命,而现实工作中依旧存在各类问题,对此,在党建工作中应与日俱新、创新思维,有机融合品牌化建设及党建工作,以适时创设基层党建崭新路径,从而确保基层党组织与党建工作机制的先进性与创新活力,这样不仅强化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还极大催化了高校党建工作的优化发展。
(三)高校党建工作良性发展的必要路径
党建工作的品牌化建设,属于新时代发展下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机延展,其既明晰了高校党建目标、强化了党建向心力,也有效确保了党建工作的先进性。其一,品牌化推广与组织效用,利于增加党建工作的影响力,也适时增强了对高校党员的感召力,整体提升了党员的工作参与主观性。其二,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的主旨更为明确,利于在工作中高效、精准地探寻突破口[2],并较好地收受党员群体的认同性,从而更好地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的良性化发展。
三、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现况
(一)品牌意识淡漠
1.高校党员专项教育培训的缺乏。近些年来,受高校规模化拓招的影响,大学生数量呈现逐年递增态势,相应地,院校内的基层党员数量也适时增加。其中,关于入党方面问题较为突出,即多数大学生将入党作为自身发展的一块跳板,起初入党的热情十分高涨,而真正具备党员的身份,却很难调动起积极性,甚至有部分大学生还持有个人需求已然实现,就无需再做任何努力等不良心理,这使得系列党员活动无法有序推进,也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有极大阻滞影响。
2.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优化开展,社会范围内多维思想日渐融入高校内部,这也促使多数学生产生较大的思想变动,其中,受众多西方思想影响,相当一部分學生在思想意识层面对党的认知产生了一定的变化,比如,众多大学生对院校内部的党建工作持有异同的看法,长此以往,就极易产生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意识较为淡漠的境况。
3.实际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涉及方法较为滞后。具体如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一惯依据《党章》而展开,也惯常沿袭既往的党组织会议内容,这使得众多工作的实践开展较为缺失创新生命力,后续也会频现大学生党员实践工作参与度较低、党员主观色彩浓重等现象[3],诸如此类的状况都会极大制约党建工作的时效性,从而致使基层党建工作未能构建起自身的特色品牌。
(二)保障机制缺失
任意类型工作的有序开展,都不可避免地需要机构内部应势制定相契合的运行机制,参与对象唯有接受相关规范化制度的实时束缚,才可以更好地促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良性开展。然而,目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较为缺失科学机制的有效保障,众多党组织也缺少定式的运行机制以有效保障品牌化建设,当然也不乏一些高校尚未认识到品牌化建设的价值必要性,以上相关境况致使基层党建工作的品牌化建设成为无稽之谈。
另外,高校在开展基层党建工作时惯常运用会议形式,其间,常会适时选举一些优秀党员发表主题演讲,内容基本是围绕个体的入党历程、自身入党动机,以及支部代表参与感悟等,然而,由于缺少专项、规范的运行机制进行限定,致使整体党员的活动参与积极性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基层党建工作的推进难度。此外,也存在相关高校确实制定了相应的运行机制,也获取了较好的成效,但将其推进方法与形式运用于其他高校,却往往很难获得预期性的优化效果。基于此,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品牌化建设,还须根据自身发展实况因地制宜、适时开展[4],切忌不假思索地直接照搬。
(三)品牌创建立意不明晰
就一项工作任务而言,当实际制定的目标清晰明了时,整体的工作就更利于有序推进,根据实践调研可知,众多高校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并不具备明确的工作立意,在实践组织活动时也较少提及目标性,该境况下,整体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更多仅局限于一些基础性的党建项目工作,这不仅难以聚集党员的注意力,也实际缺少一定的品牌建设执行力。
就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品牌化建设而言,最关键的即为高效运用院校自身的标识特色,优势凸显校内基层党员的个性特征,以及明晰内部党建工作的目标立意,唯有优化结合以上的方式,并树立坚定的自信心,才可以有效促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的有序开展[5]。然而,当下众多高校的目标性并不明晰,致使其党建工作也难以获得明晰的方向。
四、关于品牌化建设路径
(一)强化品牌意识
1.对高校而言,可顺势以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为导向目标,积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有效开展一系列具有标识性的专题活动。与此同时,还可特别专门邀请一些在高校党建工作中有所建树的专家学者,以适时开展相关专项演讲的形式,有机强化高校内部党员受众的党建品牌意识。党建工作的品牌意识不应成为一种口号。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应该加入对党员的品牌意识宣传工作,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宣传活动,例如:开展辩论会、讲坛和宣讲会等,将品牌建设的意识深入到每个党员的内心深处。
2.负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涉及人员,也应积极汲取一些在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维度卓有成效的院校成果经验,还可适时与其他高校建立紧密、优化的平台联系,并周期性开展系列党建品牌化建设活动,后续利用联谊等交互形式显著提升院校师生对实践活动的能动参与度。当然,也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特性,积极调动党员积极性,以更好为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发光、发热”。
(二)充分运用自身标识特色
异同的高校在师生培育进程中,都逐步构建起了相对独立的自身标识特色,对此,在开展党建品牌化建设时,还应优化结合自身特色,依据现有资源进行优化规整,适时制定行之有效的工作方针以及计划,该类良性工作方式可为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注入全新活力。其一,党务工作的开展,需有效倾听基层党员的切实意见,还应深入悉知院校内部品牌化建设的实存困窘,结合党员的客观建议,順势探寻最佳的问题“突破点”,并从中凝练党建品牌要点。其二,适时拓宽党建工作范围。从实践工作开展视域分析,依然存在一定的缺劣,由于基层党建工作最小的开展单元即为专业,而多数学生专业活动的参与多具被动性,因而,可适时将党建服务范围适时转移至公寓,围绕该场所利于将党建工作真正落实,这样在体现因地制宜成效的同时,也提升了受众的党建参与能动性。
(三)树立党务工作品牌形象
为有效强化党组织的感召力与凝聚力,高校师生应协同奋进,适时优化党组织的服务系统,并依据党建实况,科学制定规范化制度。另外,还需在强化高校党员学识储备的同时,适时引导党员受众积极参与各类课外实践活动,以综合提升工作效率与自觉责任意识。通过树立党务工作的品牌形象,在最大化发挥院校内党员榜样带头效用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塑造党员的良好形象,这样整体上更益于促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品牌化建设[6]。
(四)加大党建宣传及监督力度
1.应充分借用互联网络等信息化优势,譬如,以微信、QQ等社交应用软件为交互平台,面向全校有效推广基层党建工作的导向主旨与预设目标,以更优化、高效地凸显党建工作的品牌影响力。
2.高校可积极开展有关党建内容的系列校内活动,比如党建主题演讲竞赛、观点性辩论赛等等,即受众喜闻乐见的趣味形式有机强化专项宣传效用,以促进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
3.高校还可针对受众党员开展系列不定期的党务教培活动,侧重推广与传播中共党史相关内容,以进一步增加校内党员群体党务工作学习的专项时长。
4.还需注重常规党建监督工作,并依据专项工作的开展实况适时制定监督机制,逐层递进式把控,以便更优化地推进党务工作的品牌建设等。
五、结语
综上述,目前国内高校党建工作的品牌化建设依旧实存各类现实困窘,因此,还需高校内涉及分部依旧院校发展实情,科学制定相适应的系类规范限定,以有效强化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创新活力,从而促进国内高校的良性、正向发展等。
参考文献:
[1]梁勤.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的实践[J].广西教育,2018(47):31-32.
[2]陈伟锋,卢惠璋,潘彬霞.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实践研究——以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为例[J].北方文学,2019(12).
[3]王晓兵,王志红.新常态背景下高校基层服务型党建品牌化分析[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9(3).
[4]杜娟.新时期高校基层党组织品牌化建设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28).
[5]蔡超明.“三型”党组织建设视角下东莞高校党支部工作品牌化建设实证研究[J].青年与社会:中,2018(12):13-14.
[6]姜玉原.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体系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