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能力问诊与提升研究
——以太原工业学院计算机工程系为例
2020-06-11武永勤
武永勤
(太原工业学院计算机工程系, 山西太原 030008)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与国家经济的发展、 教育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就业难”问题一直是政府、 学校和大学生关注的焦点.造成“就业难”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方面, 当前社会需求与大学生就业能力之间的较大差距是其中一项重要原因.大学生就业能力问诊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通过教师组织学生对其就业能力进行自评和小组内互评, 深入探讨和剖析大学生在就业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探索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方法和措施.
1 大学生就业能力问诊设计
就业能力问诊对象选取的是太原工业学院计算机工程系2019届233名应届毕业生.问诊分三个步骤: 第一, 教师指导学生参照就业能力评价表进行就业能力自我评价; 第二, 学生分组面对面问诊交流.分小组面对面交流环节主要是学生根据自己填写的就业能力评价表, 交流对自荐就业意向和岗位的理解, 以及自身掌握专业知识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情况.具体包括以下五方面内容: 一是个人就业目标定位, 包括就业地区、 行业、 岗位等; 二是对意向就业行业的认知.该行业需要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 三是意向就业的相关理由, 包括个人兴趣、 自身知识、 能力结构、 自身具备的资源、 就业地区生活习惯、 语言的融入以及与就业目标相关的理由; 四是自身在就业能力方面具有哪些优势与不足; 五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学生本人陈述结束后, 由本小组的同学和老师针对每位同学的就业意愿、 专业能力、 综合素质能力等提出建议, 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 发现不足, 准确定位就业目标, 从根本上解决就业过程中的困惑; 第三, 学生在就业能力问诊工作中的认识和收获.
2 大学生就业能力问诊结果分析
大学生就业能力自我评价问卷共包括两部分内容, 一部分是专业能力, 另一部分是人文综合素质能力.专业能力方面列举了四项能力, 人文综合素质能力方面列举了十一项能力, 每一项能力设有优、 良、 中、 差四个等级, 由大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此次问诊共发放就业能力评价表233份, 回收就业能力评价表233份.通过问诊, 太原工业学院计算机工程系2019届毕业生在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方面有优势, 也有不足(详见表1).
表1 学生就业能力自我评价结果统计表
2.1 从专业能力角度评价分析
专业能力评价共有四项能力需调查对象进行评价.调查结果显示, 学生评价自己在优和良的等级占比情况分别是: 81.1%的同学认为自己在学校学习的专业基础知识比较扎实; 82.4%的同学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一种专业语言; 73.4%的同学认为自己熟悉一种数据库; 33.0%的同学认为自己专业实践动手能力较好.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学生在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一种专业语言方面评价较高.而大部分学生的专业动手实践能力较弱, 这表明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2.2 从人文综合素质能力方面评价分析
人文综合素质能力评价共有十一项能力需调查对象进行评价.调查结果显示, 学生评价自己在优和良的等级占比情况分别是: 新环境融入与适应能力为88.6%; 基本沟通与交往能力为76.9%; 具备抗压能力为75.1%; 是非认知能力为93.1%; 严己宽人的能力为88.0%; 解析问题能力为36.0%; 准确的表达能力为61.8%; 基本的写作能力为58.8%; 道德法规的自律能力为97.0%; 发现爱与美的能力为75.3%; 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能力为82.4%.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学生对自己在新环境融入与适应能力、 是非认知能力、 严己宽人的能力、 道德法规的自律能力、 发现爱与美的能力、 中华优秀文化的承继能力方面评价较高.学生对自己在基本沟通与交往能力、 具备抗压能力方面评价一般.学生对自己在解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准确表达的能力、 基本写作的能力方面评价较低.
2.3 学生分组面对面问诊交流方面评价分析
通过对学生分组面对面问诊交流的情况进行统计, 48.5%的学生认为他们在专业学习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惑, 对专业学习比较迷茫, 不知道自己将来能做什么工作; 51.5%的学生认为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主动学习意识不够; 46.8%的学生认为他们缺乏持续学习的意志力.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缺乏学习目标, 学习的动力不足.
3 大学生就业能力欠缺的原因
3.1 学校层面原因
大学生就业能力欠缺和学校的教学质量、 专业设置、 人才培养方案等有很大的关系.高等学校的办学既不能脱离社会现实, 也不能只关注于学校的排名和论文发表情况等层面.关注的重点应该放在教学质量、 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上.近几年, 大学的持续扩招也带来了许多的问题, 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升.如办学经费不足, 教学硬件设施短缺, 师生比例不达要求, 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等.大学的专业设置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 导致部分大学生在毕业时凭所学专业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人才培养方案存在滞后现象, 不能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做出及时调整, 学生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脱节[1], 导致用人单位很难招聘到满意的大学毕业生, 大学毕业生也很难找到心仪的工作.
3.2 教师层面原因
近几年的持续扩招,导致师资力量严重短缺.大批非师范类的硕士、 博士研究生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 只通过学校较短时间的集中岗前培训就直接走上讲台, 在短时间内很难完成角色的转换, 年青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有待提高.
在高校教师中普遍存在重科研、 轻教学的现象.以科研带动教学, 在教学中进行科研, 相互促进的格局还没有形成.部分教师为了评职称, 把大部分精力用于申请项目和发表论文上, 忽略了教学工作.一些青年教师对高等教育的教学理念缺乏深刻的理解, 缺乏适当灵活的教学模式应用, 缺乏巧妙的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过程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更有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 对课堂的纪律要求低, 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在高校教师中普遍存在重“教”轻“学”的现象.越来越多的老师对大学的教学工作不重视, 采取敷衍的态度.课程的备课环节准备不充分, 课上只是机械式的看着PPT从头念到尾, 在课堂上只管按照设计好的教学内容讲授知识, 不去了解学生对所讲知识的掌握程度, 也不重视学生的探索能力、 研究能力、 交流能力、 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导致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感到困惑、 迷茫, 对所学知识缺乏融会贯通的理解.
3.3 学生层面原因
学生就业危机感不强, 缺乏主动学习意识.部分大学生对大学学习认识不足, 没有树立合理的就业观, 自主学习意识缺乏, 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导致学习没有动力.学生将大量的时间都用于上网、 打游戏、 谈恋爱等, 浪费和虚度了大学有限的学习时间.
学习目标不明确, 缺乏个人学业规划.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 没有了升学压力, 学习也失去了方向、 目标和动力, 出现上课迟到、 旷课等现象.另外, 大部分学生对选修课重视不够, 属于为完成任务式的被动学习, 目的只是为了拿学分, 导致人文综合素质能力缺失.
意志力不坚定, 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大学的学习生活更多需要自我管理、 自我约束.部分学生习惯于高中时受老师督促的学习方式, 升入大学后突然失去老师的督促, 放松了对自我学习的管理, 生活变得迷茫, 懒惰情绪占据了主导地位, 学习的积极性消失殆尽.上课只抢最后排的座位用来看手机或睡觉, 不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 不重视与老师的课堂互动, 失去了解析问题的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4 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措施
4.1 把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作为目标导向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之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高低直接体现着人才培养的效果.因此, 大学的人才培养应该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作为目标导向.第一, 高校的发展要找准定位, 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要与社会接轨.高校的领导要组织相关人员认真研究社会的发展对就业岗位的需求, 要与时俱进设置专业课程, 明确定位每个专业和每个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第二, 改革高校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为出发点,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制定相应教师年度评价考核体系.第三, 教师队伍是提升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高校要严把教师引进关, 重视师德师风建设, 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第四, 高校要把第二课堂作为提升大学生人文综合素质能力的载体.学生参与各种活动需要相互交流, 团结协作, 而整个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便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开展各类学科竞赛, 如软件杯大赛、 互联网+大赛等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互相配合, 分工合作, 充分培养与提升学生发现、 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 讲座、 团体辅导等活动, 让他们掌握一些调适心理压力的方法和技巧, 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抗压能力.
4.2 教师要回归本位
教育部长陈宝生讲: “高校教师不管名气有多大, 荣誉有多高, 老师是第一身份, 教书是第一工作, 上课是第一责任”.首先, 教师要切实做到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可以说是紧随时代步伐.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教师, 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 了解学科发展前沿, 丰富自身知识结构. 提高人文修养和人格魅力,才能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 教师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00后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单一, 以教师占主导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 教师要针对教育对象的特点, 灵活运用合适的教学方式, 不断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把教师角色由台上的演员转为台下的观众, 转换成演出的策划者, 做一个高水平的评论家, 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增强教学效果.再次,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讲授专业理论课的同时, 可以将一个项目拆减成多个片段, 根据不同片段, 有针对性的将一些知识点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 让学生在课后反复练习.教师还可以通过课程实践周或课程实践月的形式组合几个知识点放到一个项目中, 让学生来训练.教师要指导学生参与一些科研项目, 鼓励他们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组建团队, 参加专业类竞赛等, 以此来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3 加强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大学生上大学要首先明白“为什么学”, 最直接的答案就是为了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 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大学生要客观地认识自我, 评价自我, 努力激发自己对学习的兴趣, 明确自己发展的方向,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并付之于实践[2].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围绕就业方向确立学习目标, 通过实现既定学习目标, 来激发自主学习意识, 提升自己就业的能力.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是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为导引, 依据个人的理想、 兴趣、 天赋和潜质, 特别是未来职业的定位和发展, 确立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3].造成就业能力欠缺的主要原因是自我控制能力水平较低.陶行知先生指出: “加强自主学习的意志能使人产生内在的求知欲和驱动力, 并支配自己持之以恒的学习, 表现出一种意志的坚韧性, 实践证明, 随着学习困难的逐个解决, 学习体验和能力的提高, 学习的意志就会日益强化”[4]. 另外, 大学生必须树立自我反思意识, 培养自我反思的学习技能, 认清自己在学习上的优势和劣势, 保持自己的优势和长处, 改进和弥补不足, 以培养自己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激励自己不断前进.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不是靠某个人或某件事就能完成的, 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就业能力的培养既有独立性, 又有关联性.需要学校、 教师和学生个人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 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共同努力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合格的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