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的高职公共英语信息化教学模式探究

2020-06-11詹欣珍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公共英语信息化高职

■詹欣珍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龙岩 364021)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世界已经进入高速信息化时代。中国的信息化技术发展有目共睹,“互联网+”的浪潮一次次地推翻传统行业的运营模式,却对教育事业的渗透不足。俄国心理学家维果茨基(L.S.Vygotky)所提出的社会文化理论,主张社会和个体对人类认知发展的影响,时代背景下的信息化技术发展,势必影响教育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理解与掌握,加之新时代的学生成长于信息化技术的历史进程中,已经具备一系列完整的互联网思维,并掌握了大量的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将信息化教学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可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以充分发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基于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一、社会文化理论的概念

社会文化理论是俄国心理学家维果茨基(L.S.Vygotky)生前提出并主张的一项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认知和发展与社会及个体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社会文化因素以中介的形式在人类思维认知和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社会文化理论下,语言被阐释为一种社会文化的现象,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者将语言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打破了语言文化的学习及运用,从深层掌握语言文化知识。从字面上来理解,社会文化理论有关于社会与文化,但它却属于心理学的范畴,既不研究社会也不研究文化。它是维果茨基许多年研究的成果,是一种对人类思维高级功能发展的研究,被称作是文化心理学,在二语习得领域也被称作为社会文化理论。其本质是将人类文化历史的研究,融入到人类思维发展的理解中,主要用于理解文化、历史及教育背景与人类思维这几者之间所存在的关系[1]。从成分上来讲,社会文化理论由五个核心部分组成,包括中介(Mediation)、内化(Internalization)、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搭手架(Scaffolding)、活动理论(Activity Theory)。本文主要从中介和最近发展区着手进行讨论。中介(Mediation)在社会文化理论中是一个核心概念,它将人类生活分为两个世界,一为物质世界(受生物因素影响),二为抽象世界(受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简而言之,在物质世界中,我们参与人类活动时,将头脑与双手作为工具进行中介转换,而在抽象世界中,人们主要是进行心理活动与控制,在这里语言则成为了中介转换的另一种方式。中介转换的主要形式是调节,也是本文重点论述的一个概念,意指通过对物质世界、抽象世界的调节,完成人类活动[2],它主要分为物体调节、他人调节、自我调节三个阶段。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人主要通过他人调节,即通过教师和家长以及社会的帮助完成主要学习,再辅以物体调节和自我调节,采取诸如模仿和游戏等一系列内化(Internalization)手段,根据环境配合自己对二语的理解,完成整个学习。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与搭手架(Scaffolding)密切相关。它指的是“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者在与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1]。最近发展区预示着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弱,在关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过程中,要注意建立与学生之间的协作联系,即搭手架(Scaffolding)。需要注意的是,当教师发现学生已经具备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时,应该持续关注其最近发展区,并立即停止提供帮助。

二、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多年积累下来,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课堂教学逐步完善,但在主观客观上,都还遗留了许多问题。从客观学情出发,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基础功底不够扎实,知识储备量匮乏,从学生的主观角度来说,英语学科并不具备“实用价值”,在职业发展上,学生通常认为英语的作用不大,因此将英语学习作为“完成学期检测”的一个学习动机,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再看教学安排,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与对应专业英语课程不同,均为统一采购的教材,学生学习过程中缺乏与其专业匹配的内容,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以上种种因素的制约都强烈地抨击了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了“英语无用论”的恶性循环,由此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亟待改革[3]。

三、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的高职公共英语信息化教学的利弊分析

(一)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优势

21世纪,就传统教学模式而言,信息化教学模式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既顺应时代的发展又加强了教学手段,并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社会文化理论角度出发,信息化教学模式具有生动的多模态语境(多模态,即多符号,包含口语、书面语、图片、声音、动作以及网络技术等各种符号资源),在二语习得过程中,通过多媒体组合实现多模态语境从抽象化到具体化,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中介(Mediation)的调节机能,也能更好地完成对学生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的关注与挖掘。

目前来说,高等职业教育日趋完善,需要提升教学质量,并以内涵发展为主。关于信息化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在2010年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O10一2020)》和2012年印发的《教育信息化的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中都明确表示,要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调配,高效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并以现代信息化教学技术为配置手段,将传统课程与信息技术教学相继整合融为一体。北京师范大学的何克抗教授把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做了一个详细阐述,即以信息化技术教学为核心手段,与各个学科充分整合,打造一套新型教学模式与教学环境,构建一种主导与主体之间相互协作的教学结构,以实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二者相互协作,提高课堂教学效果[4](详见图1)。

图1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模型结构图

何克抗教授对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定义解释了信息化技术教学与传统课程教学相结合的本质,是一种教学并重的模式。

(二)信息化教学模式现存的问题

1.主客观因素对信息化技术教学的制约

(1)学校缺乏使用信息化技术教学支撑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的认知(主观)

传统的学校教师在职业定位与教学观念上,制约了教师以信息技术化为依托进行信息技术化课程整合的主动性。尽管在高职院校中,公共英语课堂教学多以多媒体介入的形式进行教学,但广大英语教师依旧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要手段,仍然是以知识的传授者为基本定位。实际教学中,语法翻译法等传统教学手段仍旧大量存在。

(2)信息化教学软硬件设施良莠不齐(客观)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技术平台软硬件设施均通过自主研发网络平台或是大量采购服务器等方式获取,并将其应用于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这样做的弊端之一在于无法统一各院校、各学科的资源分配,二是网络平台过于单一,难以实现个性化创新教学,再来是课堂教学效果与教学评价均基于电子平台,对于高职公共英语这样的语言学科而言,更加难以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动态。

2.师生信息化素养的缺失

尽管在大数据信息化浪潮下,大多数人都掌握了基本的互联网操作技能,但信息化技术教学并不是简单的大众级产品技术。很多情况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师非常缺乏专业的技术支持,很大一部分老教师仍然愿意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回到了前文所述的诸多问题中。同时,相较于城市发展,农村的信息化技术普及仍然不够,尽管大部分新生代的学生成长于信息化技术的重要发展历程中,但仍然存在一些对于信息化技术了解缺失的同学,信息化网络技术的普及依旧存在地域性的特征,他们对于信息化技术的掌握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高职公共英语课堂在信息化技术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尚存阻力。

3.信息化技术的过度盲目使用

信息化技术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具有省时、省力的特点,有一些走在前沿的年轻教师更加乐于采用这种全新的教学方法,由此盲目地过度地采用,多以PPT的方式代替板书,用音视频多媒体的方式取代实践,增加了自身效益,加强了理论知识的理解,却削弱了学生对于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更有一些教师在面对互联网中大量的教学资源时,无法筛选出优质的内容进行教学,将很多资源盲目地叠加重合输出给学生,无法获得来自学生良好的反馈,教学效果堪忧。

四、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的高职公共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实施策略

综合时代发展、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现状以及社会文化理论的概念剖析,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英语课堂势必成为一种优质高效的选择,也是信息化时代对于高职院校公共英语学科教学的必然要求。从前文所述的观点出发,下文就高职公共英语信息化教学在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的实施策略做出探索:

(一)信息化技术的课前整备

结合实际情况,对高职院校的软硬件平台设备做出整改,优化教学平台及教学资源,提高信息网络平台的稳定性,给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不要让课堂教学时间大把地花费在教学平台的调试上[5]。另外,提升教师与学生的信息化教学素养,通过培训等方式,针对性地提高师生对于信息技术平台的掌握能力,并培养教师信息化技术的教学能力,将信息化技术教学的输出作用最大化,而不是使用简单的PPT、音视频等媒体整合完成教学。

(二)做出合理的、完整的课堂设计

在英语学习的课堂上,学生仍然是学习的主体,如何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是每一个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传统教学模式上,教师台上讲,学生座下听,没有良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反而造成一系列厌学情绪的产生,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在教学准备上,教师应该着眼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成立学习小组,以新型的线上沟通方式为手段,建立师生互动群等。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师生也拥有了一个良好的教学平台,可以进行丰富有趣的课堂互动,教师完全可以组织设计一些优秀的课上活动案例,鼓动学生参与进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优化调动机能,强化动态,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三)收集良好的课后反馈

信息化技术教学在教学评价上依赖于电子设备,在这一点上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做好一系列的课后设计,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完成充满趣味的、具体的课后学习任务,然后通过网络平台及时收集信息,并反馈给学生,优化资源配置,节省时间。还可以建立学习日志等模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找出自身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Development)的优势,通过中介(Mediation)自我调节,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四)加速教师对于教育观念的转化

在教师的角色定位上,大部分老教师的角色定位还处在传统的教与学上,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难以改变,是历史遗留的教育观念问题。在这一点上,大大地阻碍了高职公共英语信息化技术教育模式的改革。新时代的到来,也带来了一批滋养在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中的新生代,高校90后乃至00后对于信息技术强大的掌控能力是一种必然的发展结果,教师应该顺应时代背景,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教学技能,为新生代的高职学生提供更适应他们的教学环境[6]。为此,教师对于教育观念的转化是一项亟待完成的改革工程,各大高职院校应该以培训或技术支持等手段,加强教师在教育观念上的培训,主张新兴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社会文化理论这一强有力的概念,在二语习得领域得到了良好的应用,许多学者做了相关的深入研究。本文就高职公共英语信息化教学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实际,在社会文化理论的视角下,做出了一些探索,希望能对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技术改革提供参考建议。同样的,在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信息化技术教学模式仍有很多需要探索的地方,关于网络平台和师生信息化素养的提高等等,还需要大家更为深入地进行研究。

猜你喜欢

公共英语信息化高职
转型视野下大学公共英语教师角色困惑与职业发展研究
公共英语阅读教学的金课实施模式探析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服务区域经济为导向的公共英语构建研究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中职院校公共英语和职业英语教学的衔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