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肺癌和肺结核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0-06-11武艳霞
武艳霞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61)
肺癌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我国恶性肿瘤的首位[1-3],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我国是肺结核高负担国家,发病率居全球第2位[4-5],2种疾病均严重危害着我国居民健康。肺癌和肺结核均在肺部发病,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均相似,临床中容易出现误诊情况。肺结核诊断的黄金标准是病原学阳性,但由于技术手段和标本质量的问题,导致病原学阳性检出率过低,不利于早期诊断。近几年,一种新的结核病感染检测方法γ-干扰素释放试验逐渐应用于临床,成为结核病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γ-干扰素释放试验根据原理不同分为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和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前者是通过计数产生免疫应答的T淋巴细胞来进行定量分析,后者是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全血中γ-干扰素的释放水平。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方面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在国内外已被广泛报道[6-8]。本研究利用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对肺癌、肺结核和健康体检者进行分析,探讨该方法在肺癌和肺结核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一些参考,以期减少误诊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治疗的肺结核患者67例(肺结核组)、肺癌患者59例(肺癌组),另选取同期在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6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肺癌组59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并排除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依据为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8版)[9],其中男34例、女25例,年龄(61±13)岁。肺结核组67例,病原学阳性确诊,诊断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肺结核诊断(WS288-2017)[10],其中男39例、女28例,年龄(49±15)岁。对照组健康体检者61例,其中男37例、女24例,年龄(46±14)岁。
1.2 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试剂盒QuantiFERON-TB Gold(以下简称QFT试剂盒),购自德国凯杰公司。具体方法:第一步采集全血,使用2种方法中的1种,将1 mL全血分别直接收集到3个QFT血液收集管中,并在室温下保存16 h,然后孵化。或者将3 mL全血收集到单个肝素锂管中,在室温下或冷藏条件下静置53 h,然后转移到QFT管和孵育器中。3个血液收集管分别为TB检测管、Nil管和Mitogen管,TB检测管含有肺结核特异性检测抗原[ESAT-6、CFP-10、TB7.7(P4)],Nil管为阴性对照管,Mitogen 管为阳性对照管。第二步37 ℃孵育16~24 h,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中释放的γ-干扰素。第三步使用QFT分析软件分析结果。QFT结果判读标准见表1。
表1 QFT 结果判读标准 IU/mL
注:1)以Nil管的反应做校正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比较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肺结核组、肺癌组、对照组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结果阳性率分别为94.93%(63/67)、55.93%(26/59)、16.39%(10/61),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973,P<0.001)。肺结核组阳性率明显高于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456,P<0.001);肺结核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921,P<0.001);肺癌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38,P=0.001)。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诊断肺结核感染中的敏感性为94.03%,特异性为70.00%。
3 讨论
2019年10月17日,WHO发布的2019年版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新发结核病患者1 000万例左右,中国新发肺结核患者86.6万例(占全球的9%),居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的第2位。2018年全球结核病死亡数124万左右,死亡率达到16/10万,连续十几年位居单一传染病死因第1位[4]。有研究[11]对我国2015年癌症统计数据分析发现,肺癌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率的第1位,当年新发肺癌78.7万,发病率57.26/10万,当年死亡人数63.1万,死亡率45.87/10万。肺结核和肺癌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但两者在临床早期诊断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肺结核的早期诊断。肺结核诊断临床常用方法包括病原学检测方法(痰涂片、痰培养、分子生物学检测等)、影像学方法、结核抗体检测、结核菌素试验等,其中影像学方法只是肺结核诊断的一种辅助方法,结核菌素试验由于受到卡介苗接种的影响假阳性率过高,结核抗体由于抗原的差异导致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偏高,已失去临床诊断意义。另外,目前常用的病原学检测方法阳性率太低,达不到早期诊断目的。黄芳等[12]报道痰涂片显微镜检查阳性率仅为24.6%,液体培养阳性率为49.7%。近几年国内外已广泛报道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方面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其原理是机体初次感染结核分枝杆菌会导致产生致敏T淋巴细胞,若再次遇到同样的结核分枝杆菌抗原时,该细胞立即活化为效应性T淋巴细胞,效应性T淋巴细胞会释放出细胞因子,比如γ-干扰素等。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检测γ-干扰素水平来判断结核分支杆菌的感染情况,进而确诊或排除肺结核。高磊等[6]在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开展了大规模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其结果显示我国人群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在15%~18%之间。本研究发现健康体检者的检测结果阳性率达到16.39%(10/61),与前述研究结果一致。另外本研究还发现肺癌组阳性率为55.93%,与黄毅等[13]的50.00%基本一致,但高于刘旭辉等[14]的27.30%(6/22),其原因可能与试剂盒、标本质量和样本量不同有关。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肺结核组阳性率94.93%,明显高于肺癌组和对照组,肺癌组阳性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能原因是结核分枝杆菌更容易感染机体免疫力低下者,而肺癌患者由于放、化疗的原因致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引起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可能性增加。另外,黄毅等[13]认为在肿瘤形成过程中可能产生一些相似的效应性T淋巴细胞,在受到EAST6、CFP10蛋白刺激后释放γ-干扰素,从而出现假阳性的结果,具体原因需进一步考证。
综上所述,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诊断肺结核感染中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肺癌和肺结核的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