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中医护理方案在眩晕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20-06-11龙细妹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15期
关键词:高血压病病患者病程

龙细妹

(韶关市中医院,广东 韶关 512026)

中医眩晕病包含疾病种类相对较多,如高血压病、脑动脉供血不足等,但以高血压病最为常见,尤其是原发性高血压为主。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居民饮食结构、生活方式转变、肥胖人群增加及老年人总体数量增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发病率逐年提升[1]。中医护理方案对于改善眩晕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积极意义[2],为此进行相关研究,并总结如下

1 资 料

1.1 一般资料

120例患者均是我院自2018年1至12月间收治的病人,均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其中观察组60例,男性36例,女24例,年龄在41-75岁之间,平均年龄(66.9±3.4)岁,其病程在3个月-32年之间,平均病程(11.3±2.9)年;对照组60例,男性35例,女25例,年龄在37-77岁之间,平均年龄(66.3±2.4)岁,其病程在10个月-27年之间,平均病程(10.9±2.7)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

1.2 纳入标准

符合中医眩晕病的诊断标准;符合西医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神志清晰交流自如;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参与本研究。

1.3 排除标准

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恶性高血压患者;妊娠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危象者;严重心、脑、肝、肾功能损伤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精神病患者;中途治疗退出者。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护理及基础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具体措施如下

2.1.1 中医情志护理

眩晕病患者因长期饱受眩晕痛苦,容易出现焦虑、烦躁或抑郁等不良情绪,若不能得到有效的疏导,会直接影响其血压水平,药物难以控制,因而实施中医情志护理工作是改善其临床症状、维持血压稳定的基本前提[3]。中医认为焦虑、等不良情绪划归于其“恐”、“忧”等范畴,以“喜”胜之。对于眩晕患者开展情志护理要具有针对性,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并积极向患者讲解治疗成功患者的案例,树立其治疗的信心。

2.1.2 中医辨证护理

根据患者中医辨证分析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对于肝阳上亢型患者,因其精神相对紧张、亢奋,护理过程中注意充分沟通,了解其需要;同时,注意将其安排在安静舒适且相对背阴的病房以提高其凉爽感及舒适感;饮食以清淡具有降逆功效的食物为主,如芹菜、冬瓜等;同时配合针刺患者的风池穴、 侠溪穴、肝俞穴、 太冲穴等穴位以达到平肝降逆,清泄肝胆实热的目的。对于气血亏虚型患者,因其气血不足,应当安排其入温暖向阳的房间,注意房间温度控制,不可过于寒凉;饮食以补益气血健脾和胃的食物为主,适当增加山药、牛肉、大枣、大豆等滋补类食物的摄入;同时适当配合艾灸治疗以达到温阳通经、调畅气血的目的。对于肾精不足型患者,辨清其为肾阴虚、肾阳虚或阴阳具虚的具体情况,根据不同情况合理安排病房,阴虚者入通风背阴的病房,阳虚者则入温暖向阳的病房;饮食以补益精气为主,食物多样化,蔬菜、肉类摄入均衡;同时配合针刺肾俞、脾俞穴、 三阴交穴等穴位以达到填精益髓之目的。痰浊中阻型患者饮食以健脾和胃,化痰利湿为主,多食用红小豆、薏米、等食物,配合针刺脾俞、中脘等穴位治疗以健脾和胃。

2.3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运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3.1 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见表一

表1 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

4 讨 论

中医眩晕病是目前的常见病多发病,西医以原发性高血压病最为多见。中医认为眩晕病本身可以分为肝阳上亢型、肾精不足型、痰浊中阻型及气血不足四种证型,实施中医护理方案也要从不同的证型出发,针对性的实施不同护理措施以获良效。在本研究当中,我们针对不同证型的患者通过不同的护理措施,从情志、饮食、病房安置、针灸等不同方面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P<0.05)。可见,中医护理方案对于眩晕病效果显著。

综上,我们认为对眩晕病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方案能够有效的控制其血压水平,有助于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高血压病病患者病程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陈金水教授辨证治疗老老年高血压病临床经验总结
急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高血压病眩晕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40例临床观察
浅谈老年咳喘病的临床护理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