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2015年天津市滨海新区甲状腺癌流行特征及长期发病趋势分析
2020-06-10任秀利柳艳萍宋富军王亭倪明张平平刘明法
任秀利 柳艳萍 宋富军 王亭 倪明 张平平 刘明法
天津市滨海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科 300541
近年来,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引起了科研工作者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但目前对造成甲状腺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的原因尚无定论。甲状腺癌作为甲状腺疾病中较严重的一种,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上升趋势[1-2]。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已上升至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的第5位,成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内分泌肿瘤之一[3]。本研究利用1990—2015年天津市滨海新区肿瘤登记系统中甲状腺癌的相关数据,分析其发病的长期变化情况,以期为甲状腺癌的流行趋势及其病因研究提供线索,同时为针对性的制定本地区甲状腺癌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199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天津市滨海新区户籍居民诊断为甲状腺癌的数据。甲状腺癌发病资料来源于天津市肿瘤随访登记系统,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编码。天津市肿瘤随访登记系统监测数据覆盖管理全市居民,其中包含全部滨海新区户籍人口。天津市肿瘤登记数据的质量评价参照《五大洲癌症发病率》(第9卷)[4-6]和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编写的《中国肿瘤登记工作指导手册》[7],质控指标达到国家B级标准。
1990—2015年天津市滨海新区户籍人口数据来源于原公安大港、塘沽、汉沽分局,现滨海新区公安局及天津市公安局。
1.2 统计学处理 采用的指标为甲状腺癌的粗发病率、标化发病率、累积率(0~74岁)以及截缩率(35~64岁)。标化发病率采用2000年全国普查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进行调整。甲状腺癌发病率的趋势分析采用Joinpoint回归。发病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1990—2015年天津市滨海新区甲状腺癌发病基本情况 滨海新区1990—2015年甲状腺癌新发病例共3 178例,粗发病率为12.36/10万,标化发病率为9.97/10万。3 178例新发甲状腺癌中男性817例,粗发病率为6.14/10万,标化发病率4.97/10万;女性2 361例,粗发病率为19.04/10万,标化发病率15.35/10万。男、女标化发病率比例为1∶3.09。
3 178例甲状腺癌患者中,发病中位年龄为47岁(P25~P75:39~55岁),发病最小年龄为11岁,最大为113岁。按年龄分组后发现,甲状腺癌发病率从10~15岁开始迅速上升,至50~54岁发病率到达高峰后下降。0~74岁累积发病率为0.86%,35~64岁截缩率为20.00/10万。
2.2 1990—2015年天津市滨海新区甲状腺癌发病时间趋势分析 1990—2015年,滨海新区甲状腺癌粗发病率从1.81/10万上升至51.26/10万,标化发病率由1.69/10万上升至41.39/10万。经Jionpoint检验发现,滨海新区甲状腺癌粗发病率及标化发病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但不同年份间上升趋势有所不同,滨海新区甲状腺癌标化发病率从1990—2003年呈平稳增长趋势,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2.83%;2003年后甲状腺癌发病呈迅速增长趋势,其中2003—2010年为较快增长期,APC为14.39%,2010—2013年迅速增长,APC为53.62%,2013—2015年甲状腺癌的增长率有所下降,APC为7.94%。1990—2015年滨海新区甲状腺癌发病率及标化发病率情况见表1。
2.3 不同性别甲状腺癌发病时间趋势分析 按性别进行分层后统计显示,1990—2015年滨海新区男性甲状腺癌粗发病率及标化发病率增长分为两个不同阶段,其中1990—2006年呈缓慢增长趋势,标化发病率APC为3.25%;2006—2015年迅速增长,APC为34.25%。1990—2015年滨海新区女性甲状腺癌标化发病率增长趋势分为3个阶段,其中1990—2010年处于缓慢上升阶段, APC为5.67%;2010—2013年增长迅速,APC为49.48%;2013—2015年趋于平稳,APC为4.42%。1990—2015年滨海新区不同性别甲状腺癌的发病情况见图1。
2.4 不同区域甲状腺癌发病水平及时间趋势分析 1990—2015年,3 178例甲状腺癌患者中,滨海新区南部地区(原大港区域)1 378例,占43.4%;滨海新区中部地区(原塘沽区域)1 426例,占44.90%;滨海新区北部地区(原汉沽区域)374例,占11.8%。从南到北3个不同地区粗发病率分别为:57.47/10万、51.53/10万、35.59/10万,标化发病率分别为:12.46/10万、9.38/10万、6.74/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15.270,P<0.001),南部地区高于北部地区。
经Jionpoint趋势检验发现,3个地区甲状腺癌的发病趋势不同,表现为南部地区1990—2006年甲状腺癌发病呈现缓慢上升趋势,APC为5.27%;2006—2016年快速上升,APC为39.66%;2013—2015年上升趋势减缓,APC为4.02%;中部地区,1990—2006年也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但2006—2015年则呈现快速上升,APC为29.62%;北部地区,2009年以前一直缓慢上升,APC为2.93%,2009—2015年出现迅速增长,APC为30.88%。1990—2015年滨海新区不同地区甲状腺癌发病变化情况见图2。
表1 1990—2015年天津市滨海新区甲状腺癌发病率及标化发病率情况
注:APC:年度变化百分比
3 讨论
近30年来,全球范围内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中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并且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甲状腺癌发病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8-9]。滨海新区作为东部沿海地区,1990—2015年甲状腺癌粗发病率增长27倍,标化发病率增长24倍,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其中,2003—2013年为滨海新区甲状腺癌发病率增长最为快速的10年;2003年滨海新区甲状腺癌标化发病率为2.85/10万,与全国平均水平(2.89/10万)相比基本持平,但至2013年时,滨海新区甲状腺癌标化发病率已增长至36.49/10万,为我国甲状腺癌平均水平(8.82/10万)的4倍之多[10]。与天津市甲状腺癌整体发病情况相比,滨海新区甲状腺癌标化发病率及增长率均较高[11]。并且,本研究结果显示,滨海新区甲状腺癌发病率还在持续增长中。滨海新区甲状腺癌发病水平呈急剧上升趋势,在国内其他省市也有报道,如同为东部沿海地区的辽宁五市,尤其是大连,其居民甲状腺癌标化发病率从2000—2011年增长了6倍,至2011年时标化发病率已高达24.59/10万[12]。深圳市宝安区监测数据也显示,2001—2015年,15年间其粗发病率增长了近13倍,2015年标化发病率为2001年的9.11倍[13]。总体而言,滨海新区甲状腺癌的发病随时间变化趋势与全国甲状腺癌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就性别而言,以往研究表明男、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而甲状腺癌更好发于女性,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3[11,14]。本研究结果同样显示,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远高于男性,男、女标化发病率比为1∶3.09。但与以往研究不同,本研究结果显示1999—2015年,滨海新区男性甲状腺癌标化发病率APC为17.18%,女性为14.12%,男性甲状腺癌的发病增长速度高于女性,提示虽然滨海新区男性甲状腺癌总人数少于女性,但发病增长速度较女性快,应引起重视。
此外,滨海新区不同地区的分析结果显示,1990—2015年滨海新区南部、中部、北部地区甲状腺癌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南高北低;甲状腺癌发病增长速度南快北慢,这与天津市甲状腺癌发病率南高北低的趋势基本一致[11]。但本研究发现,滨海新区南部地区甲状腺癌发病率自2006年开始快速增长,而北部地区却从2009年开始出现明显增长,南部地区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不仅高,并且较北部地区早3年出现增长趋势;此外,结合天津市恶性肿瘤地图集报告结果发现,围绕滨海新区南部地区出现了一个甲状腺癌高发病率圈,具体表现为,天津市内与南部地区接壤的天津市静海县、津南区以及西青区,甲状腺癌发病率在均在17.00/10万以上,与滨海新区南部接壤的河北省黄骅市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也高达13.12/10万,这种区域性高发病率现象应引起重视[11,15]。以往研究认为,电离辐射、碘摄入量、雌激素与遗传因素是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16-18]。滨海新区及河北省黄骅市均为环渤海湾的沿海高碘地带[19-20],且位置毗邻,居民饮食习惯等也较相似,但滨海新区南部地区以及围绕南部地区出现的甲状腺癌高发病率现象,考虑与环境因素以及人群暴露危险因素的机会增多有关[16-18],但具体原因仍需进一步探究。
除此之外,以往研究甲状腺疾病发病情况时,多按高碘地区、适碘地区、低碘地区进行划分,本研究中滨海新区南、中、北部虽同属高碘摄入地区,但3个地区甲状腺癌发病率及发病增长趋势不全相同,提示今后进行甲状腺疾病发病与地区高碘摄入的关系研究时,高碘地区的划分仍需进一步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