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段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超声及造影特征分析
2020-06-10张
张
作者单位:122100 辽宁 北票,北票市中心医院超声科
结节性甲状腺肿是一种常见甲状腺疾病,多数患者有单纯性甲状腺肿病史,至晚期则多形成多发结节,成人结节性甲状腺肿发病率为4%~10%[1],具有恶变倾向[2]。有报道显示[3],年龄是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年轻人是良性病灶恶变的高发人群,因此,对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进行长期超声随访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对近年来在我院就诊的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癌患者的超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2015—2019年在我院超声科进行甲状腺疾病检查的患者;年龄20~80岁;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甲状腺肿伴甲状腺癌或单纯甲状腺癌;既往未因其他甲状腺疾病接受手术治疗;无先天甲状腺发育畸形;超声平扫和造影资料完整。最终,本研究共入组甲状腺肿伴甲状腺癌患者258例(观察组),单纯性甲状腺癌患者63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见表1。
1.2 检查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9 MHz。患者常规取仰卧位,头后仰暴露颈部。首先以灰阶超声常规扫查甲状腺区域,观察结节内部回声和钙化情况;然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结节血流情况进行评估。超声造影[4]:选取甲状腺成像最佳切面固定探头;以0.9%氯化钠溶液将造影剂充分稀释成白色乳样微泡混悬液,抽取2~3 mL经肘静脉注射,持续采集注射后120 s的动态图像。1.3 分组及评价方法 依据患者年龄将观察组分为3个亚组,即低年龄组(20~39岁)126例、中年龄组(40~59岁)73例和高年龄组(≥60岁)59例,比较不同亚组患者平扫状态下病灶内部回声、钙化和血流情况。血流情况分级:Ⅰ型为病灶内及周边均未见血流信号;Ⅱ型为病灶周边血流信号较多,而病灶内血流信号较少;Ⅲ型为病灶内血流信号较多,而病灶周边血流信号较少。观察并比较观察组各亚组及对照组超声造影主要血流参数,包括:平均收缩期流速(SPV)、阻力指数(RI)及造影剂平均渡过时间(MTT)[5]。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的数据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观察组各亚组超声平扫特征比较 观察组各亚组间病灶回声、钙化和血流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观察组各亚组与对照组超声造影参数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亚组之间SPV、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多由单纯弥漫性甲状腺肿发展而来,其演变过程是滤泡上皮由弥漫性增生转变为局灶性增生,而在增生过程中伴随局部退变,增生与退变反复交替作用下病灶呈局灶性,最终形成结节。因此,可将结节性甲状腺肿视为单纯性甲状腺肿的晚期表现形式[6-7]。
超声检查是甲状腺疾病主要辅助诊断方法之一[8],尽管超声检查具有快速、无创、分辨率高和可重复等优点,但是对于病灶较小或复杂性病灶的诊断效能不高,究其原因,良性结节病灶更容易引起超声医师的注意,恶性结节病灶数目较少且难以观察,因此极易被忽视[9]。
本研究对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癌患者的超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平扫状态下低年龄组患者低回声、微小钙化和Ⅲ型血流分布比例最高。甲状腺癌的显著特点为细胞大、间质少,超声回声反射不强,多表现出低回声;微小钙化为甲状腺癌的一种特异性表现,与肿瘤血液供应不足、增生等有关;Ⅲ型血流分布为病灶内有较多血流信号,符合良性病灶向恶性病灶转变的自然演进过程。超声造影结果发现,低年龄组患者的血流速度和血流阻力高于其他年龄组,且与单纯甲状腺癌患者较为接近,这主要是由于以Ⅲ型血流分布为主的低年龄段患者,甲状腺癌病灶内易形成新生血管,癌灶内血管壁薄,受挤压易变形,故其收缩期流速快,血流阻力增大。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项基线资料比较
表2 观察组各亚组患者超声平扫特征比较(例)
表3 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亚组患者超声造影参数比较
综上所述,超声科医师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区分不同年龄段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癌患者的超声声像特征,警惕良性病灶中的恶性病灶,以免造成漏诊和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