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思考

2020-06-09陈芳

天津教育·下 2020年4期
关键词:数学兴趣小学生

陈芳

【摘  要】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心理活动频繁波动的过程,按照小学生理解和了解知识的特征、他们的年龄所特有的心理以及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来说,这些因素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数学兴趣是一种激发自己主动行动的力量,具备追求摸索的特质,是建设性学习的重要条件;数学兴趣是学生提高学习主动性中最基础、最跳跃的部分,也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其中数学兴趣最常见的表达方式是对数学的喜欢与不喜欢。兴趣越大所生出的学习动力的影响就越大,学生的注意力也就越可以长时间地集中,这样学生就会主动以相对亢奋的精神面貌投身学习当中,并且非常乐于接受学习中的困难和烦恼。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兴趣;培养思考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带动人类走向求知、寻找真理的一种强大的精神能量。小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喜欢一般都是来源于兴趣,从产生兴趣到探索寻求、从探索寻求到成功、在成功的快乐中诞生出新的兴趣,如此不断地重复再重复,带动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获得成功。可是毕竟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就是具有想象力、逻辑思维,这又令学生在了解、掌握、运用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困难。所以,教师在设定教学过程的时候,需要从开发学习兴趣下手,激励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从“辛苦学习”变为“喜欢学习”“快乐学习”。

一、明确目的,使学生产生兴趣

通过心理学研究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兴趣是以人们的需求为基础产物,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产生和发展。当一个人的心里有某种需求的时候,就会被有关联的事物引起注意,从而产生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引入新的课程之后,要明白地告诉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使学生确定本节课学习的具体内容在知识架构当中和在现实运用中的实际作用,以引起学生的重视程度,满足学生的心理诉求。

二、善于运用各种数学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按照情况的变化程度而使用不一样的方法,即使教导的是同一个年級的各个班级,教学方法也是各不相同的,要按照实际情况中的教学目标、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选择多种不一样的方法,而且还要把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起来穿插运用。“教学有方法但没有固定的方法”,教学方法是有千千万万种的,没有哪一种教学方法是能够百试百灵的。但有些教师总是想要研究出一个适合所有学生使用的教学方法,也有些教师想要推行某一个方法或是某一个架构用于每个年級,使所有的课程都依照同一个版本开展教学。这种做法不仅不符合现实生活的規律,还会造成教师教学的混乱,制约了教师自主制定课堂内容的能力,因而无法更好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品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因为数学课堂内容、教导的小学生还有教师的教学风格的差异,教学方法也不是唯一的,必须结合不同的方式解决不同的问题。

三、改进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用勉励性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学生在课堂之上表现出学不会、出错、溜号等状态,是可以理解的。当学生表现出这些状态的时候,假如不是受到打击、责骂,而是获得教师适当的提醒、勉励性的评价,他们就能继续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继续奋步向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要经常鼓励学生“大声说”“说错了也没事”“再认真看看”等,为学生增加与强化继续前行的动力。学生在课堂上如果表现得特别好,同样渴望教师给予肯定。例如,学生回答某一个问题回答得特别好,教师可以进行勉励:“回答得非常好!回答得非常到位!”如果学生的回答超越了教师的预计,教师可以使用吃惊的语气鼓励学生:“真出乎老师的意料,这位同学的回答太精彩了!”对学生努力的学习态度和好的学习成果给予勉励性评价,也是对学生兴趣的提升。这样多用勉励性的评价,不但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开阔了学生的见识,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模式。

(二)用延迟性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小学阶段是个非常脆弱的时期,这个时候教师做出的任何一个不好的举动,都会对学生造成不可预计的伤害。教师需要每时每刻都充满热情、小心地维护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不要马上就给出评价,要多用关爱的眼光、宽容的态度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然后换个方式评价,从而让学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接受评价并且改正错误。

(三)用伙伴和父母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仅仅依靠教师的勉励是不够的,还要充分运用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父母评价,让学生多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数学所获得的快乐。

四、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一)巧妙运用多媒体功能,增加学生对数学的了解

多媒体技术是以照片、文字、音效、图像等形式为主要表达方式,有静有动、生动鲜明、声情并茂,让不好理解的数学知识变得充满活力、充满代入感,表现了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灵活多变,改变了以往数学课堂教学的沉默氛围,可以帮助学生丰富理性认知,进行深度探索。

例如,在讲解“时间的单位-秒数”的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用“春晚倒计时”为蓝本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春晚迎新倒计时的场景,带领学生和主持人一起倒数“10、9、8、7……3、2、1”,这样就可以把难以理解、没有形态的时间单位,转变成可以感觉到的场景,使学生可以切身地了解概念,品味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层层联系,进而提升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度。再如,在学习“图形-圆”的时候,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建立生动的场景,增加强化学生对于概念的了解:小妮打算骑车去找小宁玩,但是她前边放着三辆车子,她先选了一辆方形轮子的车子,但骑不动;小妮又试了一下椭圆形轮子的车子,终于骑动了,但很难骑;小妮最终选了圆形轮子的车子,骑得很快……课件放完之后教师要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为什么三种不同形状的轮子有着不一样的效果呢?”“为什么只有圆形的轮子才可以行动自如呢?”如此引导,加上前边多媒体播放的内容,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引起学生的自主思考,使学生的心里产生“想了解为什么”的好奇心,增加强化学生对不同图形的了解与认知。

(二)巧妙设计多媒体课件,扩充课堂教学内容

数学是一门特别看重数学思维和时空感的传统学科,许多知识点在讲授的时候如果只是凭借口头阐述是很难被学生所理解的,学生只会做到知道这些知识,却不知道如何加以利用。而综合多媒体课件的多变的特性配合讲解,既节省了课堂的时间,又扩充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含量,提升了教学进度。例如,在解析“图形-角”的时候,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可适当添加闪烁工具,把“角”的顶点和两“边”增加“闪烁”,以此增加强化“角”的组成;这时再把另一个“边”定住,另一个“边”顺时针分别移动,变换成各种不一样的“角”,借此让学生获得最为直观的感受,从来理解图形和知识,充分理解“角度的变化与两边”之间的关系。这种动态的演示,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知识,让整个数学思维变得活跃起来。再如,在解析“轴对称的图形”的时候,课本上只是列举了“树叶、天平、飞机”等几个简单的图形,只凭借这些图形来进行课堂教学,效果明显不理想。为此,教师要在课程开始之前先搜索“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图片加入课件之中以充实教学内容,同时还要多寻找一些“非对称图形”和“对称图形”进行比较,以此强化学生对不一样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五、结语

提升学习兴趣,就可以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从而,获得好的学习成绩,而好的学习成绩又可以刺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形成良性重复。作为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多从学生的位置出发,打造良好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状态下,自己主动地、努力地进行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越发浓厚,就可以起到全面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金厚.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陕西教育,2011(6).

[2]杨保珍.小学生对数学兴趣的调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6).

(责任编辑  范娱艳)

猜你喜欢

数学兴趣小学生
小学生迷惑行为鉴赏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奥数教学和数学兴趣的分析
培养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探析
以“媒”为“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试论数学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用生活助燃数学之光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