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择偶价值感、同性榜样兴趣条件对大学生择偶复制的影响

2020-06-09王巧芸刘建榕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同性榜样意愿

郑 琳,王巧芸 ,童 宁 ,刘建榕

(1.福建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2.嘉定区中光高级中学,上海 201800)

0 引言

择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其对一个种族的延续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对动物的研究中,研究者已发现雌性动物会优先选择其他雌性偏好的雄性动物作为自己的配偶[1,2].同样地,在人类身上也发现了个体的择偶偏好容易受到其他同性择偶偏好影响的现象[3,4],这种现象被称为择偶复制(Mate Choice Copying)[5,6].

复制就是模仿.在模仿过程中,示范者(榜样)因素起引导作用[7],尤其是同性榜样[8].在择偶领域,个体择偶复制行为会受同性榜样择偶意愿与择偶兴趣的影响[9,10].如Place等[4](2010)发现,被试对潜在伴侣的评价会随着同性榜样的选择(感兴趣或不感兴趣)而增高或降低,发生一定的择偶复制现象.但以往对榜样兴趣影响的研究只集中在探讨“YES(感兴趣)”或“NO(不感兴趣)”两种兴趣水平对择偶复制的影响上,而并未对“榜样兴趣模糊”时可能对个体择偶复制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当榜样未表达意愿时,个体是会因榜样人物本身的客观存在而偏向积极的择偶态度,还是会因失去了间接线索而更倾向于选择负向的择偶态度?本研究将引入“未表达意愿”这一兴趣条件,进一步观察个体的择偶复制行为.

除了榜样人物特征,被试特征也是择偶复制行为的影响因素之一[11,12].在个体择偶行为中,择偶价值感(SPMV)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择偶价值感是个体对自身所具有的成功吸引、寻找和留住配偶的择偶价值(能力)的感知[13],是自尊在择偶领域的具体体现[14].大量研究发现,择偶策略的选择主要依赖于个体的择偶价值感[15].个体的择偶价值感与择偶标准和择偶行为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择偶价值感越高,对异性的择偶标准越高,也更倾向于使用积极的择偶行为策略[16,17].高择偶价值感的女性会倾向于选择有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男性作为自己的配偶[14,18,19],同样地,高择偶价值感的男性也会倾向于选择有较高外表吸引力的女性作为自己的配偶[20,21].而低择偶价值感个体的择偶倾向性似乎不如高择偶价值感个体的择偶倾向性标准明确.

回顾以往择偶复制的相关研究,发现已有的关于人类择偶复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被试的外部特征方面[4,22,23],缺乏从被试的内部特征,尤其是被试自我感知的吸引力、价值等角度对择偶个体的复制行为进行探讨.择偶价值感作为一种对自我吸引异性能力的元认知,是否同样会影响到个体择偶复制行为?高择偶价值感个体是否会因其高择偶标准,而在榜样人物未表达意愿时,采取负向择偶行为?而同样面对榜样人物未表达意愿的低择偶价值感个体是否会因榜样人物的客观存在,采取正向的择偶行为?基于上述问题,本研究将在3种兴趣条件下,观察不同择偶价值感的个体在不同榜样兴趣水平上表现出的择偶复制行为是否存在差异,期望对择偶复制这一现象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实验假设如下:

H1:择偶价值感高低水平不同的个体均在榜样感兴趣条件下发生更多的择偶复制行为,而在榜样未表达意愿的情况下,发生的择偶复制行为最少.

H2:榜样人物兴趣条件对低择偶价值感个体的影响更大.

H3:择偶价值感高的个体在面对榜样未表达意愿的情况时,会产生负向的择偶复制行为;而择偶价值感低的个体在面对榜样未表达意愿的情况时,会产生正向的择偶复制行为.

1 方法

1.1 实验设计

研究中择偶复制的操作性定义为:在操纵自变量之前(前测)和之后(后测)的两次测量中,被试对异性照片(潜在异性目标)吸引力水平评价分数的差值,即后测分值减去前测分值.该差值的符号体现了择偶复制的方向,若差值为正数,则表示产生正向择偶复制;若差值为负数,则表示产生负向择偶复制.而差值的绝对值体现了择偶复制效应的大小,差值越大表示择偶复制效应越大.

因此本实验采用2(择偶价值感:高、低)×3(同性榜样兴趣条件:感兴趣、未表达意愿、不感兴趣)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其中择偶价值感为被试间变量,兴趣条件为被试内变量;因变量为择偶复制效应值,即被试前后两次评分差值的平均值.

1.2 被试

通过校园广告招募的形式,以福州各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择偶价值感量表.量表共收回400份,剔除无效数据后,剩余有效量表376份.按照择偶价值感总分排序,从前后30%划分高分和低分的标准,筛选出符合实验要求并有意愿参加后续实验的被试共74名(年龄20.49±2.51岁),51人无男/女朋友,无已婚人士.其中高择偶价值感组36名(女生20名),低择偶价值感组38名(女生28名).大部分男性被试为研究生,而大部分女性被试为本科生.所有被试均身心健康,且此前没有参加过类似实验.

1.3 实验材料

1.3.1 择偶价值感量表

择偶价值感量表(Self-Perceived Mating Success Scale)用于考察个体对于自身能否在择偶过程中成功寻觅另一半的感知.阮鲁君(2013)对该量表进行了进一步翻译和修订,共计10个项目,其中,项目5和项目7为反向计分.该量表采用Likert-7计分形式,“1”表示“完全不符合”,“7”表示“完全符合”,测量标准为总分,总分越高,表明个体择偶价值感越高.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测量大学生自感配偶价值的有效工具.本研究使用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774.

1.3.2 择偶复制任务照片

1)照片采集.实验材料为男女面部黑白照片,男性照片57张(正面55张,侧面2张),女性照片64张(正面62张,侧面2张),照片中人物视觉年龄与被试同龄.主要来源有:经本人同意拍摄的高校在校大学生照片、经本人同意获取的个人照片、通过网络图库收集的照片.所有照片均使用Photoshop CS6和证照之星进行统一标准化处理:背景均为白色,亮度一致;尺寸均为295像素(宽)×413像素(高),保留肩部及以上部位,人物头像位于照片中心位置;服装一致;无佩戴眼镜、首饰,无化妆,表情自然.

2)吸引力及情绪效价评定.选取某高校大学生共计70人(年龄21.5±1.38岁),其中男生35名,女生35名,均为异性恋取向.让他们对收集到的异性照片分别进行吸引力的Likert-7点评定及情绪效价的Likert-7点评定,其中“1”代表“毫无吸引力”与“面孔毫不愉悦”,“7”代表“非常有吸引力”及“面孔非常愉悦”,分数越高则说明面孔吸引力越高,情绪越积极.剔除使用极端值和重复值进行评定的数据,最终得到的女性照片有效数据为32份,男性照片有效数据为31份.

3)作为靶目标的男女照片.经过实验材料的吸引力评估,最终选取吸引力水平处于中等(吸引力平均分为2.69~3.40),表情愉悦度为中等(表情愉悦度平均分为2.50~2.99)的照片,选取标准为分值位于均值±0.5个标准差之内的数据[24].最终选取20张男性图片(吸引力评价均值为2.7±0.27,表情愉悦度评价均值为2.6±0.11)和20张女性图片(吸引力评价均值为3.04±0.34,表情愉悦度评价均值为2.67±0.14)作为正式实验材料.

4)作为榜样人物的男女侧面照.包括男女侧面左朝向微笑表情照各1张、男女侧面左朝向自然表情照各1张和男女侧面右朝向自然表情照各1张.其中,右朝向自然表情照是使用Photoshop CS6由左朝向自然表情照转换而来.

5)靶目标照片与榜样人物照片的配对.将20张作为靶目标的男性单人照与3张作为榜样的女性侧面表情照随机配对,供女被试使用;20张作为靶目标的女性单人照与3张作为榜样的男性侧面表情照随机配对,供男被试使用.

所有配对照片按兴趣条件分为3组:1)感兴趣组,由1张侧面左朝向微笑表情照(位于右侧)和1张单人照片配对而成,每张照片的正下方标注“YES”字样,共计7张,见图1;2)不感兴趣组,由1张侧面右朝向自然表情照(位于右侧)和1张单人照片配对而成,每张照片的正下方标注“NO”字样,共计7张,见图2;3)未表达意愿组,由1张侧面左朝向自然表情照(位于右侧)和1张单人照片配对而成,每张照片的正下方标注“?”字样,共计6张,见图3.

图1 感兴趣组

图2 不感兴趣组

图3 未表达意愿组

配对照片统一使用Photoshop CS6合成,背景均为白色,亮度一致,距离相等,尺寸为602像素(宽)×402像素(高),男性略高于女性,以使视觉协调.

1.4 实验程序

实验在安静、光线充足,无噪音干扰的环境下进行.首先收集被试人口统计学数据,再向被试介绍实验流程及注意事项.实验分为练习阶段和正式实验阶段.练习阶段与正式实验阶段流程一致,具体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实验:根据被试性别,依次呈现20张男性或女性单人照片,每张照片呈现时间为4 500 ms,要求被试进行1~7级吸引力评分,“1”代表“毫无吸引力”,“7”代表“非常有吸引力”,每次按键后照片消失随即呈现下一张照片.

第二部分实验:随机呈现1张男女配对照片,呈现时长为6 100 ms,在此过程中被试只需仔细观察无需评价,之后该配对照片中的异性单人照片再次出现,每张照片呈现时长为4 500 ms,要求被试对这位男性或女性的吸引力再次进行1~7级的评价.按此顺序呈现直至20张异性照片评价完毕.为保证3种兴趣条件照片的呈现顺序平衡,照片呈现顺序进行了伪随机处理.

1.5 结果

实验共收集74份有效数据.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结果显示,在感兴趣条件下,被试均产生正向的择偶复制效应值;在不感兴趣条件下,被试均产生负向的择偶复制效应值;在未表达意愿条件下,高择偶价值感被试产生了负向的择偶复制效应值,而低择偶价值感被试产生了正向的择偶复制效应值.

表1 不同择偶价值感组在3种兴趣条件下择偶复制效应值(M±SD)

图4 择偶价值感与兴趣条件的交互作用

将择偶价值感、兴趣条件作为自变量,将被试对异性目标前后两次的吸引力评分变化值(即择偶复制效应值)作为因变量,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见图4.结果显示,兴趣条件主效应显著,F(1.51,109.01)=32.88,P<0.001,=0.31,不同择偶价值感组的大学生均呈现出感兴趣条件的择偶复制效应值最大,不感兴趣条件的择偶复制效应值次之,未表达意愿条件的择偶复制效应值最小,出现择偶复制效应.择偶价值感主效应不显著,F(1,72)=0.13,P>0.05,=0.00.兴趣条件与择偶价值感交互作用显著,F(1.51,109.01)=4.45,P<0.05=0.06,榜样兴趣条件和择偶价值感共同作用于择偶复制.对兴趣条件和择偶价值感的交互作用进行简单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在同性榜样感兴趣条件下与未表达兴趣条件下,择偶价值感高低水平不同组的择偶复制效应值没有显著差异[感兴趣条件:F(1,72)=1.53,P>0.05=0.02;未表达兴趣条件:F(1,72)=1.76,P>0.05=0.02)].在同性榜样不感兴趣条件下,择偶价值感高低水平不同组的择偶复制效应值差异显著,F(1,72)=4.67,P<0.05=0.06,即相比于高择偶价值感的个体,低择偶价值感的个体在同性榜样不感兴趣条件下产生的择偶复制行为更多.

2 讨论

本研究将不同择偶价值感水平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行为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个体在榜样感兴趣条件下产生的择偶复制行为最多,而在榜样未表达兴趣条件下产生的择偶复制行为最少,此结果验证了实验假设H1.同时,在面对同性榜样不感兴趣条件时,高择偶价值感的个体产生了正向的择偶复制效应值,而低择偶价值感个体产生了负向的择偶复制效应值,此结果验证了实验假设H3.择偶价值感和榜样兴趣条件共同影响择偶复制,择偶价值感高低水平不同的个体在同性榜样感兴趣与未表达兴趣的条件下,产生的择偶复制行为没有显著差异.而在同性榜样不感兴趣条件下,低择偶价值感的个体比高择偶价值感的个体更容易产生择偶复制行为,此实验结果部分验证了实验假设H2.

择偶价值感水平不同的个体在同性榜样感兴趣条件下都更容易产生择偶复制行为,这一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4],即同性榜样感兴趣条件会提升个体择偶复制行为.从公共信息理论角度来看,择偶复制是个体利用公共信息来评估潜在配偶品质、提高分辨能力的一种行为,是一种信息传递的过程[25].其中,榜样意愿、潜在配偶相关信息等都是可参照的社会信息.在实验中,配偶的相关信息缺乏,感兴趣条件代表了榜样对潜在异性配偶的正性或积极评价,实验材料中榜样是微笑面对潜在异性配偶的,传达出一种“肯定”或“欣赏”的态度,被试在观察和感受中将接收这一信息,因而表示出对潜在异性配偶的好感.此外,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择偶复制是个体的择偶偏好“模仿”与“学习”其他同性择偶偏好的现象,其他同性的择偶决策会对被试自身的择偶决策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26].同性感兴趣条件表示该异性在社会上某种约定俗成的标准中“得分”更高,而被试将模仿这种择偶偏好,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标准.

个体在榜样未表达意愿时产生的择偶复制行为最少.榜样未表达意愿是一种不明朗的态度,个体未能在其他同性个体的配偶选择中得到有效且准确的信息,故择偶复制行为减少.认知启发式(Cognitive Heuristics)认为人们在信息加工过程中热衷于“走捷径”,面对不确定事件时,人们往往倾向采用加工速度快、占用资源少的认知启发式加工.而在个体择偶的过程中,需要个体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对潜在配偶进行评估,面对榜样的不确定态度,择偶价值感不同的个体也许都采用了认知启发式,对榜样的态度进行了一个快速判断,而未对榜样人物信息进行更深入的加工.但值得注意的是,高择偶价值感个体的择偶复制效应值呈负向,而低择偶价值感个体的择偶复制效应值呈正向,说明在面对同性榜样未表达意愿条件下,二者择偶复制行为依然有所不同.高择偶价值感个体的高择偶标准让他们更关注同性榜样做出的正面评价,而同性榜样的“不表态”可能就暗示潜在配偶不能满足他们的高标准.对低择偶价值感个体而言,其择偶标准不如高择偶价值感个体明确,榜样人物本身的存在,可能就会对他们产生影响,使他们偏向积极的择偶行为.

另外,择偶价值高低水平不同的个体,在不感兴趣条件下的择偶复制行为存在差异.从公共信息论角度来说,负性评价对其来说表达了一种“否定”或“疏远”的态度,低择偶价值感个体在这一社会信息下,即容易随之发生相应的排斥之感,对潜在异性配偶的评价下降,产生择偶复制行为.择偶复制可以说是从众效应在择偶领域的体现,而择偶价值感是自尊在择偶领域的体现.低择偶价值感被试的择偶复制行为显著多于高择偶价值感被试,与前人研究发现的低自尊个体更容易发生从众行为一致[27].自我肯定理论认为,个体会通过肯定自我价值的方式来应对所遇到的威胁,从而维持自我平衡[28].在面临同性榜样不感兴趣条件时,个体可能面临着“选择失误”的威胁,此时,高择偶价值感者更容易肯定自我的重要价值;而低择偶价值感者难以消除认知失调感,从而更容易产生择偶复制行为.同时,有研究表明,择偶价值感与择偶成就呈正相关,并与负面情绪呈负相关[29],这也意味着高择偶价值感个体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择偶过程中的负面影响.为避免择偶失败的结果影响自身择偶成就,择偶价值感低的个体在面临榜样人物的负性评价时,会更加谨慎考虑,从而复制榜样负性的态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低择偶价值感个体比高择偶价值感个体更加依赖同性榜样的兴趣条件.

总体来说,对不同择偶价值感水平的被试来说,榜样的不同态度都会对个体产生影响,且影响的效果不同[30],但总体上都是为了趋利避害,避免失误,寻求自己认为的“别人”心目中的最佳伴侣.

3 结论

择偶价值感高低水平不同的个体均在榜样感兴趣条件下发生更多的择偶复制行为,而在榜样未表达意愿的情况下,发生的择偶复制行为最少.榜样人物不感兴趣条件对低择偶价值感个体的影响更大.在面对榜样未表达意愿条件时,高择偶价值感个体会产生负向的择偶复制行为;而低择偶价值感个体会产生正向的择偶复制行为.

猜你喜欢

同性榜样意愿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同性极式感应子电机有限元分析及试验研究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同性危险性行为管理有空白
报告
作为美女,压力山大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