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学科护理模式对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2020-06-09赵俊霞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17期
关键词:跨学科甲状腺癌心理

赵俊霞

(遂平仁安医院 急诊科,河南 驻马店 463100)

甲状腺癌是一种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或滤泡旁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也是头颈部最常见的肿瘤之一。目前,针对甲状腺癌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但其为有创治疗方式,会对患者心理情绪造成一定的影响,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1]。因此,针对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的护理工作需要格外注意。本研究探讨跨学科护理模式对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遂平仁安医院收治的85例甲状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男10例,女32例;年龄34~52岁,平均(43.37±4.28)岁;乳头状癌20例,滤泡状癌19例,髓样癌3例。观察组男13例,女30例;年龄35~53岁,平均(43.83±4.08)岁;乳头状癌20例,滤泡状癌20例,髓样癌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上报医院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宣教、禁食禁水、术后切口护理、生命体征监测、输液、换药等。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接受跨学科护理模式干预,具体如下。(1)于患者入院后邀请多学科专家联合制定护理手册,其中主要涉及甲状腺外科、耳鼻喉科、营养科、药剂科及心理精神科,手册包括甲状腺癌常识、治疗方式、药物的使用、营养指导、心理咨询、社会支持等。(2)组建跨学科小组,每组成员均由1名护士长及若干护士组成,具体分为术后康复小组、疼痛护理小组、营养支持小组及心理咨询小组。术后康复小组主要负责患者术后切口的恢复工作,需对患者的切口情况进行及时护理和记录;疼痛护理小组持续关注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负责协调患者合理使用镇痛药物;营养小组详细计算患者对热量、葡萄糖、蛋白质等的摄入情况,并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调整营养食谱;心理咨询组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及时有效地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避免患者产生过多不良情绪。

1.3 观察指标(1)精神心理情况: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进行评价。SAS采用4级评分,20个条目,标准分界值为50分,15道反向计分题;SDS共有20个题目,10道反向计分题,53分为分界值。(2)生活质量: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the 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估,共有36个条目,分8个维度,标准化后分值为0~100分。各维度得分越高,所代表的功能损害越轻,生命质量越高[2]。

2 结果

2.1 精神心理情况护理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对比分)

注:与组内护理前比,a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bP<0.05;SDS—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

2.2 生活质量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F-36量表各项目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SF-36量表各项目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甲状腺癌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患者在患病早期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表现,随着病情的发展,肿瘤可能会压迫临近的组织器官,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表现。该病的治疗多以外科手术为主,患者在治疗前后易对手术产生恐惧导致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3]。

跨学科护理模式是一种通过多学科专业人员集体参与制定护理计划的护理模式,能够综合解决患者在疾病、康复、心理、营养等多方面的需求与问题[4]。甲状腺癌患者常因复发、短期之内出现不适症状等因素,而出现心情低落、睡眠质量差、食欲不振等,及时而高效的护理工作有助于缓解患者不适、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传统护理模式比,跨学科护理干预时间长,能够在各科手术后的护理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5]。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护理后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跨学科护理模式应用于甲状腺癌患者,亦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1)跨学科护理模式通过多学科人员集体参与制定护理计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护理的科学性、严谨性,减少患者的担忧;(2)通过对护理团队进行精细分组,能够更专业、更高效、更迅速地改善患者术后出现的症状,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本研究选择的跨学科护理模式覆盖了患者对术后切口、疼痛、康复、营养、心理等多方面的护理需求,在保证护理质量的同时能够满足患者的护理期望。

综上所述,跨学科护理模式应用于甲状腺癌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跨学科甲状腺癌心理
甲状腺癌“低位领”式与“L”型切口淋巴结清扫术的比较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我校成功承办“生命科学与老龄化社会”跨学科论坛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护理干预在降低甲状腺癌患者焦虑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