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字花科蔬菜上黄曲条跳甲的绿色防控初报

2020-06-09曹小俊韩杜斌陈向荣张海波周福才

上海农业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黄曲溶液剂保护率

曹小俊 王 勇 韩杜斌 陈向荣 张海波 周福才*

(1光明食品集团上海川东农场有限公司种植业中心,江苏省盐城市 224100;2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江苏省扬州市 225009)

黄曲条跳甲[Phllotreta striolata(Fabricius)]是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1-2],严重影响蔬菜的产量和商品性。在广东,该虫一年有春季和秋季两个发生高峰,且秋季发生高峰的虫口数是春季的2.4~2.5倍[3]。从为害表现来看,黄曲条跳甲成虫在地上咬食叶肉,可将菜叶吃成细密的孔洞,仅留主脉;而越冬成虫在取食时,仅吃叶肉留下表皮,不穿孔。黄曲条跳甲幼虫在地下沿须根向主根为害,主要啃食根的表皮,可把根的表面蛀食成许多弯曲的虫道,也能钻入根内蛀食,咬断须根,使地上部逐渐发黄,直至植株枯萎死亡[4]。目前,黄曲条跳甲的防治一直依赖化学药剂,且以叶面施药为主,因此所用药剂往往难以兼顾土中的幼虫、蛹和卵,这样药效一过,成虫又不断羽化出土为害[5]。

小白菜和萝卜是江苏省重要的十字花科蔬菜,近十多年来,这两种蔬菜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据调查,在江苏省小白菜有露地栽培和保护地栽培两种方式,萝卜以露地栽培为主,而蔬菜栽培方式的多样化,特别是设施栽培面积的逐年扩大,为黄曲条跳甲提供了丰富的食料来源,导致黄曲条跳甲常常对苗期蔬菜造成毁灭性危害。因此,为有效控制十字花科蔬菜上黄曲条跳甲为害,提高蔬菜品质,笔者以保护地小白菜和露地萝卜为试验对象,对几种新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对黄曲条跳甲的控制作用及对蔬菜叶片的保护作用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十字花科蔬菜上黄条跳甲的绿色防控提供新的手段。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萝卜品种为“扬州白”,小白菜品种为“苏州青”。

供试药剂为0.5%藜芦碱可溶液剂(杨凌馥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0.3%苦参碱水剂(杨凌馥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5%除虫菊素乳油(云南创森实业有限公司)、0.3%印楝素乳油(成都绿金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5%鱼藤酮可溶液剂(云南南宝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10%倍内威可分散油悬浮剂(美国富美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美国富美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 试验设计

1.2.1 在萝卜上的防控试验

试验设4个处理:(1)5%鱼藤酮可溶液剂0.6 mL/L,(2)10%倍内威可分散油悬浮剂0.12 mL/L,(3)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0.02 mL/L,(4)空白对照(CK1)。药剂处理每小区用小型喷雾器喷施稀释后药液500 mL。分别于施药前及施药后8 d、20 d、40 d调查黄曲条跳甲虫量,同时测定叶片面积,计算叶面积损失率。

1.2.2 在小白菜上的防控试验

试验设5个处理:(A)0.5%藜芦碱可溶液剂0.3 mL/L,(B)0.3% 苦参碱水剂0.45 mL/L,(C)5%除虫菊素乳油0.15 mL/L,(D)0.3%印楝素乳油0.27 mL/L,(E)空白对照(CK2),药剂处理每小区用小型喷雾器喷施稀释后药液500 mL。分别于施药前及施药后1 d、3 d、5 d、7 d、9 d调查黄曲条跳甲虫量,同时测定叶片面积,计算叶面积损失率。

1.2.3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蔬菜试验基地进行,试验地土壤为沙壤土。试验为小区试验,每处理重复3次,小区面积为10 m2,随机区组排列。萝卜于9月15日露地播种,植株长至4~5张叶片时进行试验;小白菜于1月20日在覆盖薄膜的大棚中播种,植株长至4~5张叶片时进行试验。

1.3 调查项目

每小区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取长10 cm、宽10 cm、高10 cm的土样及土样上的蔬菜进行调查。每个样点的土样分别用细筛网在水中筛淘洗净,调查土样中黄曲条跳甲的数量。同时,在上述取样点随机取2株蔬菜,每株蔬菜取1张叶片,参照张恒敢[6]的方法测定叶片面积。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黄曲条跳甲的防效用校正防效表示,计算公式:虫口减退率(%)=[(处理前虫量-处理后虫量)÷处理前虫量]×100;校正防效(%)=[(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对叶片的保护作用用叶片校正保护率表示,计算公式:叶片损失率(%)= [(叶片完整面积-叶片实际面积)÷叶片完整面积)]×100;校正保护率(%)=[(对照叶片损失率-处理叶片损失率)÷对照叶片损失率)]×100。

试验数据采用DPS软件处理,应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萝卜上黄曲条跳甲的控制作用

由表1可知,化学药剂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和10%倍内威可分散油悬浮剂对萝卜上的黄曲条跳甲均有较好的防效,施药后8 d,对黄曲条跳甲的校正防效均在57%以上,施药后40 d对黄曲条跳甲的校正防效均在90%,说明这两种药剂对萝卜上的黄曲条跳甲既有较好的速效性,又有一定的持效性。5%鱼藤酮可溶液剂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农药,施药后8 d对黄曲条跳甲的校正防效仅为32.68%,施药后40 d对黄曲条跳甲的校正防效达67.42%,说明该生物药剂对萝卜上黄曲条跳甲的控制效果虽低于上述2种化学药剂,但对黄曲条跳甲仍有较好的防效,且持效性较好。

表1 不同处理对萝卜田黄曲条跳甲的校正防效比较 (单位:%)

2.2 不同处理对萝卜叶片的保护作用

由表2可知,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10%倍内威可分散油悬浮剂、5%鱼藤酮可溶液剂对萝卜叶片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且随着施药时间的延长,对叶片的保护作用逐渐增强。其中,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和10%倍内威可分散油悬浮剂对萝卜叶片的保护作用相对较好,施药后8 d的保护率分别为55.01%和63.92%,显著高于5%鱼藤酮可溶液剂;施药后40 d两种药剂的保护率分别为91.68%和90.42%,显著高于5%鱼藤酮可溶液剂。

2.3 不同处理对小白菜上黄曲条跳甲的防治效果

由表3可知,生物农药0.5%藜芦碱可溶液剂、0.3%苦参碱水剂、5%除虫菊素乳油、0.3%印楝素乳油对小白菜上黄曲条跳甲均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其中0.3%苦参碱水剂、5%除虫菊素乳油、0.3%印楝素乳油对黄曲条跳甲的校正防效,施药后3 d均在55%以上,施药后9 d均在63%以上,且0.3%苦参碱水剂和0.3%印楝素乳油对黄曲条跳甲的校正防效均在70%以上。

表2 不同处理对萝卜叶片的保护率比较 (单位:%)

表3 不同处理对小白菜黄曲条跳甲的校正防效比较 (单位:%)

2.4 不同处理对小白菜叶片的保护作用

由表4可知,生物农药0.5%藜芦碱可溶液剂、0.3%苦参碱水剂、5%除虫菊素乳油、0.3%印楝素乳油对小白菜叶片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且有较好的速效性。施药后3 d,4种药剂对叶片的保护率均在53%以上,其中,0.3%苦参碱水剂、5%除虫菊素乳油对叶片的保护率达72%左右;施药后9 d,4种药剂对叶片的保护率均在68%以上,其中,0.3%苦参碱水剂对叶片的保护率达82.30%,0.5%藜芦碱可溶液剂对叶片的保护率最低,为68.19%。

表4 不同处理对小白菜的叶片保护率比较 (单位:%)

3 结论与讨论

黄曲条跳甲成虫繁殖能力强,世代重叠严重,成虫和幼虫分别在地上植株和土中根系为害;长期以来,蔬菜生产中,对黄曲条跳甲的防治主要以叶面喷洒化学杀虫剂为主,但这对生活在土壤中的幼虫、蛹和卵的防治效果差,导致菜田中不断出现新羽化的黄曲条跳甲成虫。近年来,蔬菜生产上利用噻虫嗪等内吸性药剂在播种前拌种,保护刚出土的幼苗免受伤害,延长了药剂对害虫的作用时间[7-9],但随着常用药剂使用时间的延长和农民的不合理用药,黄曲条跳甲的抗药性已明显上升,黄曲条跳甲已被认为是较难防治的蔬菜害虫之一[10]。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有机蔬菜生产中的害虫防控要求,前人实施了绿色防控技术。例如,间作不同嗜好性植物进行诱虫或驱虫[11],利用灯诱、食诱、性诱、色诱等诱集技术,以及黄板+信息素[12]、黄板+诱集剂+生物农药[13]、植物间作+病原线虫[14]等技术进行防控。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本试验,以期为防治黄曲条跳甲提供新的药剂。

试验结果表明,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和10%倍内威可分散油悬浮剂两种新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以及生物农药5%鱼藤酮可溶液剂、0.5%藜芦碱可溶液剂、0.3%苦参碱水剂、5%除虫菊素乳油、0.3%印楝素乳油对黄曲条跳甲均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且不仅具有一定的速效性,还有较好的持效性。

猜你喜欢

黄曲溶液剂保护率
不同配方山苍子精油溶液剂的抑菌效果评价
0.5%藜芦碱可溶液剂与20%乙螨唑悬浮剂配合应用 防治柑橘红蜘蛛药效试验
苏云金芽胞杆菌HA和HD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毒力分析
20%啶虫脒可溶液剂对苹果绣线菊蚜防治效果
36%草甘膦·草铵膦可溶液剂的配方筛选与药效试验
提高林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措施
牛脾转移因子联合核酸疫苗对虹鳟鱼IHN病的保护率影响研究
上海地区有机蔬菜上黄曲条跳甲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
黄曲毒素危害非洲食品安全
儿童接种水痘疫苗效果及影响因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