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觉视角下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高专大学英语的实践路径探索①

2020-06-09戈马军

现代英语 2020年2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英语

戈马军

一、文化自觉的概念与内涵

“文化自觉”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它是由我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费孝通先生在1997年正式提出,其目的就是为了应对全球一体化趋势下不同国家民族间的相处关系。在费孝通看来,文化自觉指的是“只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及其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旧”,同时也不主张 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文化自觉以尊重世界各国的不同文化差异为前提,真正目的就在于为消除不同文明之间的摩擦和冲突提供文化准则,构建不同文明之间“和而不同”的文化关系,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人类文化对话新图景。这和今天国家所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完全一致。在这样的意义和背景下,大学英语自然而然就肩负着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去构建跨文化沟通桥梁的重任。在这个过程中大学英语如何以“文化自觉”的理念去指导并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英语教学相融合,实现中外优秀语言文化互鉴,让中华优秀文明走向世界值得深思。

二、文化自觉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语言和文化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本身就是一种相互共生的关系。语言是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的载体,而文化是语言得以发展与演进的土壤。大学英语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其在学生人文素养培育过程中架构东西方语言与文化沟通桥梁的重任。然而,长期以来,高职高专的大学英语教学在东西文化关系处理上存在着厚此薄彼现象,突出地表现为对于西方文化的盲从和对民族文化的自卑。这就直接导致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对自身文化认同与表达上的失位,影响了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自卑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学资源的传统文化关照缺失

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材和在线学习平台是当今高职高专学生线上和线下英语学习的主要资源。教学内容中中国文化渗透的程度直接制约着学生能否在校期间接触到充分的英语语言形式下的中国文化。为了解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资源中中国文化的含量,笔者以两批次“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书目中的大学英语教材为调查对象进行内容分析。调查结果如下:

表1 职业教育“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中国传统文化容量分析

续表

从调研可以看出,作为高职高专阶段代表性的大学英语教材,绝大多数“十二五”规划教材在内容编排上缺乏对中国文化的整体关照,呈现出中国文化的内容涉及面窄、整体数量偏少,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比例严重失衡,导致师生在授课过程中无法从教材中接触到充分的中国文化养分,对于中国文化的跨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二)教师层面的文化表达能力欠缺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素材选择和使用的主体,因此基于现有教材中中国文化缺失的现状,教师理应自觉增强自身的文化自觉意识,肩负起让中国优秀文化走向世界的重任。为了高职高专大学英语任课教师的文化自觉认知及表现,笔者对西部某省会城市的39所高职高专学校的大学英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为395份。主要调查结果如下:

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很少主动将中国文化作为教学素材融入语言教学中(图1)。在探究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中国文化的原因(图2)时,因教材内容涉及导致教师被动地去讲授占了近60%,教师出于传播优秀民族文化的紧迫性和责任感而主动讲授不到10%。对于英语教师传播中国文化意愿不强的原因分析显示:相当大比例的教师本身具有“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明”的想法,但由于自身中国文化知识的知识储备和跨文化沟通与表达能力的限制,导致在授课过程中无法自如地在将中华优秀文明与英语语言教学融合起来。因此,对于任课教师的职前和职后系统化的中国文化表达能力提升培训成为英语教师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前提。

图1 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讲授中国传统文化频度

图2 英语教师讲授中国文化原因分析

(三)学生层面的文化自信获得感差

在外语学习上,学生的文化自信就是能够自信地、如实地、准确地用目的语的语言去表达本民族的优秀文化。这种自信建立的前提是学生一方面要懂得去理解和欣赏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另一方面也应掌握去传承和表现本民族优秀文化的能力。大学英语课堂是学生获得这种文化自信的重要渠道。为了解学生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文化自信获得感以及文化传承能力发展的现状,本文设计了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表达能力与英语课堂文化自信获得感综合问卷(表2)。

表2 高职高专学生英语语境下的中国文化自信力和课堂文化自信力获得感调查表

续表

本次调研将被试分为非英语专业和英语专业两组,非英语专业组发放问卷300份,有效问卷276份,在总共80小题(80分)的测试中,平均得分16.4分,最高分33分,最低分4分。英语专业组共发放问卷100份,有效问卷98份,平均得分46.7分,最高分58.2分,最低分18.5分。从整体看无论是非英语专业还是英语专业在测试表现上都无法令人满意,文化自信的知识基础相当薄弱,根本无法支撑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体系。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自身语言能力等内在因素,也有教学支持系统缺乏等外在影响,在所调研的400名被试中的具体的分布比例见图3。另外,从英语课堂文化自信的获得感调查也能充分证明,学生无法从英语课堂上汲取充分的中国文化养分,现有的教学模式无法让学生完成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的转型。

图3 学生中国文化自信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三、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的路径

(一)加强民族文化认知,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在费孝通看来,“文化自觉,一是对自己的文化要有‘自知之明’,二是在处理不同民族文化的关系问题时要树立‘和而不同’的文化观”。在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堂上,强化师生对民族的文化认知就是要让其对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明确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克服民族文化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强化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在世界多元文化协同发展的新环境中保持中国人独特的身份认知。同时,学会正确处理英语教学过程中,东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克服民族文化的狭隘主义、霸权主义和沙文主义,在忧患意识和文化自信之间保持平衡,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和而不同”的新文化观去拥抱人类社会创造的文明,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保持对异域文化应有的尊重和敬畏,以主动的姿态去克服东西方文化沟通中的差异和隔阂,以坦然的心态去看待不同文明碰撞与冲突中所存在的大同和小异。最后,顺应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者、维护者、实践者、传播者、促进者、弘扬者和建设者,主动担当、知行合一,明确时代的使命,强化实践的理念,在国家崛起的过程中为中国先进文化走向世界作出贡献。

(二)优化英语课程标准,构建科学评价体系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和《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以下简称量表)是现行指导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三个纲领性文件,他们都明确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是大学英语的一个重要职能。如2018年1月出台的《量表》中就在语言表达能力和策略板块对口头说明进行了九级的能力描述,其中第四级就是“能经过准备,就名人、名胜古迹或文化习俗做简短介绍或评论”。这些文件一定程度为高职高专的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方向,但是在民族文化传承与传播层面。这些文件的条款对于如何实现中华传统文化与大学英语教学相融合还没有给出明确的指导和说明。因此,顺应我国的外语教学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主动应对国家层面对英语教学在传播中华文明上的挑战,各高职院校主动顺应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的要求,从本校人才培养的实际出发,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融入课程标准中,把双文化能力(bicultural competence)和双语能力(bilingual competence)作为课程培养的核心两大目标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同时基于能力形成的过程性原则构建科学的学生中国文化习得能力评价体系,让教学过程的文化融合从形式向内容转移,从结果向过程转变。

(三)基于师生协同发展,共同提升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最终的落脚点是人,在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这个层面,教师和学生就是文化自信最终得以体现的根本。教师和学生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自信的提升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在一个和谐共生的教学生态环境中协同发展、教学相长的过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客观、辩证地看待自身在跨文化交际和教学能力上的短板,强化民族文化意识、丰富中国文化知识、增强文化表达能力、提升文化教学能力,唤醒学生文化自觉、激发学生文化自信,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和好榜样;另一方面,学生要发挥好主体作用,主动增强母语文化意识,打好英汉双语语言基础,体系化地去积累中国文化知识,提升英语环境下中国文化的呈现与传递能力,确保对外文化沟通与交流过程的真实性、准确性和优雅性,原汁原味地去展现中国文化独特的美,同时遵循文化的平等交流原则,学会站在人类文化共同繁荣的高度去审视西方文化,学会去鉴别和欣赏西方文化的美,充分利用跨文化交际的实践机会,在各美其美的立场下搭建东西方文化沟通的桥梁。总之,教师和学生明确双方在促进彼此文化自信上的使职责和使命,构建文化自信协同提升共同体,以新的文化观为指导去重新审视大学英语的教学,主动去挖掘课程内外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养分,实现文化自信上的双向提升。

(四)整合文化教学资源,构建文化自信生态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资源不成体系、针对性差、融合度低、覆盖面窄是当今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典型问题。因此,整合英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构建文化自信养成的生态系统成为师生文化自信提升的组织保障。在文化资源整合之前,首先应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内容上的梳理和分类,考虑到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在整合时应结合课程标准的制定,以单元教学主题为基础进行内容上的整体优化。如单元教学主题是旅游,那么教师就可从本地区出发点,收集整理旅游文化相关的教学资源,如当地的名胜古迹、名人轶事、民俗风情、文化遗产等,采取project项目式教学的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点进行文化特色陈述,强化学生的文化表达实践。同时,教师在文化教学内容整合上还应紧扣社会热点,以与时俱进的方式吸引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关注。另外,创建师生文化自信生态系统还应师生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把握好英语课堂教学外的时间,以师生协同的形式去创建中华传统文化第二课堂、在线中国文化学习平台、手机App等新型学习媒介,让英语课堂的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成为校园文化创建的一部分,潜移默化地融入师生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四、结语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当下,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是时代的必然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在整个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了半壁江山,作为所有高职高专学生的必修课,大学英语课程理应肩负起提升师生文化自信的重任,着眼于“和而不同”文化观培养,创建师生文化自信协同提升共同体,系统化整合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资源,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和中国文化的有机融合,构建以师生双语英语能力和文化自信能力协同提升为导向的中国传统文化生态系统,真正实现大学英语在促进民族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传播中华文明,推进中国梦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上的价值。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教学英语
浅谈O2O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留白”是个大学问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以混合式英语教学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