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爱陪伴成长

2020-06-08张诗虞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1期
关键词:随班就读特殊儿童

张诗虞

摘 要:随班就读是我国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本文以小学班主任的视角,以一个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教育个案,从教师、家长、学生三方面探讨如何进行特殊学生的教育。

关键词: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教育个案

1994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了“世界特殊教育大会”,会上颁布了《萨拉曼卡宣言》,明确提出了“全纳教育”的思想。我国高度重视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工作,同年,国家教委便印发了《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其中规定了“随班就读”的对象、入学及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此后几乎每年都在推进相关工作,保障特殊儿童拥有平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

随班就读是指特殊儿童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1]我国在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普通学校应当接受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这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但当特殊儿童真正地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生活或学习上的问题,作为老师应当如何公平地关注和照顾他们,值得我们思考。

在我走上教师岗位的第一年,便遇上了一个特殊儿童桐桐。一年级入学那天,我把所有孩子的名字都做成小标签贴在软木板上,让前来报到的孩子找到自己的名字,几乎每个孩子都能够快速找到自己的名字,并且高兴地向老师介绍自己,唯独桐桐一直沉默不语,是妈妈把她的名字拿下来对老师说,她有些害羞。从那天起我便一直关注着桐桐,她安静、爱笑,从不捣乱,但是她无法与我们正常交流,也无法写字。通过与家长几次沟通,他们带着桐桐去了专业的儿童医院对孩子进行了检查和测试,最终报告结果显示,桐桐的智力水平只有40分,智力低下,感统失调。与桐桐相处过一段时间,我对这个结果并不意外,我知道,我应该为孩子做更多的事情。

一、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在此之前,我从未了解过特殊儿童,遇到桐桐之后,我主动查阅各方面资料,了解低智儿童的心理,以及他们的思维方式与感知能力。资料中显示,一般低智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正常儿童相比,往往发展得比较迟,速度也较慢,比如普通儿童一岁左右在语言方便就有比较明显的发展,但是低智儿童就要晚很多,在语言和其他技能的学习上也显得比较迟缓。在思维能力方面,低智儿童只有极简单的、直观的概括,且很难理解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2]在与桐桐的相处中,我尽量选择她更易接受的方式与她沟通。

在开学之初,她总是无法在进校园之后准确地找到自己的教室,我抽课余时间一遍一遍地带她从教室走到校门口,又从校门口回到教室,一遍一遍地和她讲我们会经过哪些地方,询问她是否记住了。在如此反复了四天之后的一次去校门口的路上,我问她“桐桐,你现在知道怎么走了吗?”她朝我点了点头,看到她的回应,我心中五味陈杂,这个乖巧的孩子,也许一直在努力地记住我和她说的话。我牵着她的手,再走了一遍这条熟悉的路,这是我给予桐桐一个人专属的一年级入学课程。特殊教育学校一线老师曾说过:“学校教育对特殊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着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生融洽相处,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特殊儿童的性格。”[3]桐桐不爱与老师和同学交流,不爱参加集体活动,运动能力尤其缺乏,无法和同学们一起上体育课,我便专门在体育课时带着她在旁边看其他同学如何上课,与她交流,即使她很少回应,我也努力让她感受到老师对她的关爱。

桐桐刚入学时,也许是因为紧张,常常在课堂上尿裤子,在课间如厕时也不会关上卫生间隔间的门,非常害怕有人把她锁在里面。为了更加周到地照顾桐桐,我制作了一份她的基本信息表,上面有她的日常课堂习惯和家长的联系方式,发送给班上的每一位任课老师,希望每一位老师都能够了解她的情况,如有任何意外情况发生,若我有特殊情况不在场时能及时地联系到她的家人。同时,我也为她建立了一份特殊的个人档案,记录着她每天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有无特殊情况发生,有没有在哪方面呈现明显的进步。桐桐虽然是特殊儿童,但她在我眼中仍然是一个可爱的孩子,我希望给予她更多的爱与保护,让她能和其他孩子一样,感知到世界是那么美好。

二、家校沟通,为爱守护

为了更好地帮助桐桐,我积极地去了解了桐桐的家庭情况。令人欣慰的是,她生活在一个完整且幸福的家庭,除了父母以外,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都对她十分宠爱。但同时也呈现出一些问题,桐桐的家人对于孩子的问题不够重视,他们总认为孩子仅仅是发育缓慢一些,总是抱着期望有一天会追赶起来和普通孩子一样。

因此,我主动加强了家校沟通,首先让家长正视孩子的问题,通过几次交流,家长愿意让儿童医院的心理专家介入孩子的康复治疗,在校时,我也寻求了学校心理咨询室老师的帮助,让桐桐每周与校心理老师进行一次交流,和老师一起玩沙盘游戏,及时了解她的心理状况并反馈给家长。

通过了解,各种研究证明,坚持进行感统训练对神经网络有改善和帮助的作用。可是,姚璐璐和江琴娣在特殊儿童家长参与子女早期教育方面的调查中也曾提到过,家长将亲职教育与学校教育混为一谈,认为如何指导孩子是学校或康复中心的事情,忽略了自身对子女教育的重要性。[4]于是我一方面鼓励桐桐妈妈带着孩子定期到专业的康复中心进行感统训练,另一方面向她建议自己多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这样对孩子的帮助是极大的。

长期且有效的家校沟通,让孩子妈妈采纳了我的建议。在一段时间后,我们都发现孩子的进步很大,不仅自己可以简单地收拾物品,有时候还会听到她突然背诵起课文中的小诗来,家长也受到极大的鼓舞。彤彤妈妈说,他们在康复中心学到了许多感统训练的小游戏,比如夹豆子、接小球等,通过专业书籍、培训讲座等方面的学习,她自己也明白了孩子的康复最主要还是要靠家庭,现在家人们都在努力學习相关知识,并且尽量在孩子面前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看到孩子能在家庭和学校两方面的关爱中慢慢进步,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三、我有一个特殊的朋友

智力障碍学生认知差,语言不清晰、沟通不畅,社交经验不足,心理理论发展不完善,适应行为弱,交往反馈的反应不当,导致同伴关系难以维持。[5]加之班上的孩子年龄尚小,最初,我非常担心桐桐会受到其他同学的欺负。于是我抓住桐桐请假的时机,在班上向孩子们普及特殊儿童的相关知识,告诉他们桐桐现在就像一个比他们更小的小妹妹一样,需要我们共同去照顾她,虽然她和大家不太一样,但她是我们班集体当中的一员,我们一样要像对待朋友似的对待她。

班上的孩子学着老师的样子,时时刻刻照顾着这个特殊的朋友,不仅在日常的升旗、出操、体育课时牵着桐桐的手一起走,吃饭时争着帮她打饭,还会在老师发放物品时首先记着给她拿一份。在一次语文课上,我讲到“三人行,必有我师”,有同学突然提问:“老师,那我能从桐桐身上学到什么呢?”令人欣慰的是,还没等我回答,周围的同学纷纷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她不会在课堂上讲话。”“她一点都不调皮捣蛋。”“桐桐早上都来得很早,不会迟到。”他们的答案是出乎我意料的,我没想到孩子们对桐桐如此爱护,也没想到原来他们眼中的他人,是如此闪光。我告诉他们,桐桐除了有你们刚刚说的那些优点,她还悄悄地教会了我们关心他人,照顾他人,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三年级一个午间休息的时候,我惊喜地发现桐桐和班上两个女孩子在走廊上手拉着手一起玩,我看在眼里,没有去打扰她们。事后我抽出时间问其中一个女孩子,想知道她们在玩些什么,说些什么。她说,桐桐下课会主动来找她玩,其实有时候并不知道桐桐在说些什么,但她觉得桐桐很喜欢她。没过多久,批改孩子们周末日记时,我看到一篇作文名为《我有一個特殊的朋友》,我为桐桐感到高兴,她成功地融入到了班集体当中,我也为班上的孩子感到自豪,他们包容、谦让,接纳了这个特殊的朋友。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小天使,即使是特殊儿童,都是一个家庭的宝贝。我感恩与桐桐的相遇,让我有机会成为她生命中一段微光,有幸参与她的成长,给她力量,让她带着爱前行。

参考文献

[1] 华国栋.随班就读教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2] 茅于燕.弱智儿童的思维和意志[J].父母必读.2003(5).

[3] 石春阳.小学特殊儿童教育问题探究[J].甘肃教育.2019(10).

[4] 姚璐璐,江琴娣.上海市特殊儿童家长参与子女早期教育的现状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11(1).

[5] 罗帅.中度智障学生同伴交往与心理理论关系得研究[J]心理科学.2009(32).

猜你喜欢

随班就读特殊儿童
对随班就读中SEN学生有效参与的教学研究
对随班就读中SEN学生有效参与的教学研究
论政府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中的职能
普通小学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调查
浅析特殊儿童管理的教育困境及解决对策
西安市特殊儿童教育权法律问题研究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谈主题月活动让随读生绽放笑容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融合教育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