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元认知的初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2020-06-08张蓓蓓
张蓓蓓
【摘 要】众所周知,数学这门学科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重要的学科之一,数学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如何“解题”是重中之重,学生需要学习读题、看题、判断、提取有效的信息等能力,这样才能在看到一道题目时有更加明晰的思路,从而让数学能力得到更有效的提升。“元认知”指的是人对自己认知的认知,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自我调节与控制、自我认识、自我反省这几个方面上。下面就教师如何运用元认知理论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展开论述,以助力于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解题能力;元认知;初中数学;培养策略
众所周知,新时代科学技术以及经济的超高速发展使得社會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人才培养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发展目标,故基础教育的创新发展越来越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着眼于初中数学教学,教学应侧重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但传统数学教育仍停留在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上,严重偏离了教学的目标,不利于学生主动作用的发挥。在此种背景下,元认知理论越来越被认可,被称为学生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一、元认知的概念与构建
(一)什么是元认知
多数数学学者认为“元认知”指的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人们对自己整个数学元认知知识学习和体验过程的过程的监控与认识,其中数学知识、自身体验与对认知的监控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结且相互支撑渗透的,只有把握好这三个方面,才算是真正发挥元认知的作用。另外,元认知还表现为学生对自己数学知识的学习效果、题目难易程度把握、知识掌握与应用能力以及学习感受等认识。而对于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可是说是对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与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的培养,应用元认知理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深刻认知自我的数学学习能力,最终帮助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元认知的构建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元认知的构建主要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要充分知识元认知这个理论的相关知识。元认知对于学生学习过程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能通过学生的自我调控与认知产生对自己数学能力的更深刻的、正确的认识,主要体现在学生对题目类型的把握以及解题思路的构建,还有学生遇到数学问题时的自我状态等方面。另外,元认知还能帮助学生准确判断自己的解题策略,反思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二,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认知过程产生正确理解,对自己的解题能力有最真实的认知。第三,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自我提问、自我反思意识的培养,重视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自主作用的发挥,引导学生在看到问题时能及时发现疑惑,并勇于提出自己的问题。例如,在遇到一道数学问题时,学生能问自己你真的看懂题了吗?这道题最适合用哪些公式与解题技巧?是否还存在另外一种更简便的解题方法?计算过程准确无误吗?……当学生学会问自己这些问题时,就能对自己的解题能力有个最专业的认识,那么,在解题时,学生就会对自己的解答有最准确的把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第四,初中数学教师还要注意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在教学时,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但又不能完全“撒手不管”,要在一旁合理引导。举例来说,教师可给学生提供一些与教材习题相关的代表性的例题,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理论内容,并将自己所学应用到解题实际之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二、基于元认知的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激发学生解题兴趣
笔者认为,初中生学习兴趣的高低对于学习效果有很关键的作用,若是学生充满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则会达到认知的最好状态,提高解题效率。现阶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能发现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问题,例如不能及时理清思路、不能准确判断公式原理的套用、思维转变不灵活等,这就导致学生题目写错或根本不会写的情况出现,严重影响学生的数学成绩。除此之外,初中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往往会出现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差等现象,这也对解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对解题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有二,其一,基于数学学科的枯燥性与复杂性,多数学生不喜欢做数学题,讨厌计算,反而对趣味性强的知识关注较多,忽视了解题能力的重要性,导致解题能力迟迟得不到提升;其二,多数数学教师教学时忽略学生感受,功利性地关注教学任务的完成,忽视了对学生的兴趣的调动,泛泛的教学不仅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升,还不利于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呢?笔者以为,从元认知的角度来说,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做题情况、数学学习兴趣等内容,在教学时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展开课堂活动,让学生产生解题的兴趣,那么,解题能力在长久的学习中自然会有所提升。其次,教师还可给学生拓展一些课外的内容,例如,给学生分享数学家的故事、创造数学公式的背景等,通过给学生拓展些趣味性强且生动易懂的内容,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魅力,更有兴趣参与到数学学习之中。另外,教师还可营造教学情境,设置选择情境、问题情境、反驳情境等,以引发初中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他们对矛盾问题的求知欲望。
(二)重视学生的元认知体验
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对题目中已知问题的分析,重视丰富学生的元认知体验。在进行解题教学时,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审题教学,不仅要“会审题”,还要“审对题”,教师在教学时不能一味地讲解内容,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将题目表述出来,在转述题目的过程中把握题目重点、标记重要信息,只有在充分认识题目的情况下,才能为后续的解题过程打下基础。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挖掘题目中隐藏的条件,从解题策略、题目材料、具体任务等角度丰富学生的解题经验,让学生对元认知有更多的了解。其次,教师在定解题的提纲时,要注意一下几个小问题:第一,一定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超出其认知发展规律和已有知识,要尊重客观的规律;第二,还要注意在给学生布置题目时,不能让难题“扎堆”,要注意题目难易程度排列,一定要注意合理的编排。第三,题目涉及到的知识不能全都是旧的知识,还要适当有新知识的加入,那么,学生解题的过程又是巩固复习新旧知识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掌握新旧知识间的联系。第四,教师要重视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注意宏观到微观、困难到简单的程度控制。
三、结语
对于初中数学解题教学,“元认知”是影响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因素。首先,教师一定要对元认知有个准确的认识,认识到其应用对于提高初中生自身能力的关键作用。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结合认知规律、思维阶梯性、差异性等特点,不断调整题目类型与难度,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另外,还要重视丰富教学活动,通过更具趣味性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解题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其次,在解题教学过程中,要正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并注意给予学生科学恰当的指导,让学生养成一个好的认知习惯,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挖掘自我的潜力,最终有效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郑太年,王美,林立甲,文剑冰.我国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其对学生数学成绩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J].全球教育展望,2013(02).
[2]尚晓晶,马玉慧.问题解决情境下认知工具的设计研究——以数学应用题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2(02).
[3]陈晓龙.基于元认知的初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