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在身边 益劳益生活
2020-06-08张李琦
张李琦
摘 要:劳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与劳动能力,使幼儿在劳动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全面发展的经验。本文采用观察法、文献法对本幼儿园小、中、大三个年龄段幼儿的劳动能力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并找到家园共育的策略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劳动教育;一日生活;家园共育
陈鹤琴先生提出的“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直指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即开展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现在的孩子接触劳动教育的机会却并不多,并不是孩子们没有劳动的能力,当然不同幼儿的劳动能力也是不一样的,那么小、中、大年龄段幼儿的劳动能力到底如何?各年龄段幼儿在幼儿园里可以干什么呢?我在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发现教师和家长的确都关注到了孩子劳动习惯的培养,但做法仍有些不足,因此我提出了这一论题,想通过自身做法的对比研究结果,找出家园共育的有效策略。
1 各年龄段幼儿劳动教育的内容
1.1 小班——个体劳动制度
1.小班幼儿在认识周围事物时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能站在对方或集体的角度看待问题,所以在考虑开展劳动教育之前,激励幼儿的动起手来比获得劳动结果重要。所以在一日生活中,幼儿可以为自己劳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
(1)保持个人的卫生。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饭后擦嘴漱口等卫生习惯。
(2)注意个人区域的卫生。自己使用过的桌面、椅子和材料,能用小抹布擦干净、保持整洁并能将使用过的物品放到原位。
(3)照顾自然角和小菜园。自己带来的动植物能够细心地观察并及时浇水,慢慢地将自然角、小菜园一起分人照料,让幼儿体验小花农、小饲养员的工作和责任感。
(4)重视午睡期间的生活自理能力。小班幼儿在不断地尝试和突破中学会穿脱衣物、翻开被褥的技能,提高了入睡的质量。
2.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发现小班的幼儿虽然年纪小,但是做事的兴趣并不小。如图1-1中源源小朋友在午饭后能后主动拿起小扫帚去清理弄脏的地面,图1-2宁宁小朋友在点心后拿起小喷壶去给花苗浇水,把幼儿园的生活当做是家里的生活,有了小主人的意识。在幼儿为自己服务独立完成一件小事的时候,老师耐心等待幼儿的成长并给予积极适时的鼓励,一朵小红花或是一个大拇指都是幼儿劳动的动力。当动力变成习惯的时候,幼儿的动手能力也就得到了发展。
1.2 中班——“小帮手”制度
1.中班的幼儿在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同时,对班级有了初步的集体意识,能从为自己服务慢慢转化为为他人服务,于是“小帮手”制度油然而生。那么“小帮手”可以做什么,前期和幼儿进行讨论之后,内容如下:
(1)照料班级的动植物。
(2)负责倒垃圾。
(3)整理零乱的工具和材料。
(4)监督洗漱、喝水的情况。
(5)分发材料和奖励。
(6)摆放图书和玩具。
(7)领操领舞。
(8)播报天气或新闻事件。
2.相对于小班的劳动内容,中班的丰富不少,每项内容都由一位幼儿来负责,如图2-1两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做操,图2-2天天小朋友拿着话筒在主持节目,幼儿更加有身为班级小主人的意识。每天放学前进行“小幫手”的评选,对幼儿劳动的肯定使得他们更加热衷于当选“小帮手”,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1.3 大班——“小组长”制度
1.大班幼儿在一日生活中会拥有主人翁意识,也对同组的幼儿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能够做班级的管理者。这时候,幼儿不仅能为集体劳动,还能帮助教师进行常规性的管理。“小组长”在中班的基础上,面向组员进行活动:
(1)选择和分发材料。
(2)清洁桌面和摆放碗筷。
(3)整理材料和处理垃圾。
(4)提醒用餐和上课的要求。
(5)评价并奖励组员。
(6)组织和设计游戏。
2.“小组长”能做的事情其实有很多,在一日生活中更多的是幼儿同伴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团队中的劳动大大促进了社会性交往的发展。每组幼儿轮流当选并在一天结束前进行组长和组员相互的评价奖励、不同组之间的评价奖励,幼儿能感受到更多的责任感和自豪感,社会情感不断加强,有了更深的集体意识。
2 幼儿园各年龄段劳动教育的策略
2.1 教师策略
2.1.1 树立正确劳动观念的策略
教师不必强硬地布置任务,让孩子自然的学会自己动手,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是劳动教育的第一步。让幼儿劳动并不是干活,而是让幼儿经历探究、思考和操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会提高劳动能力,得到发展。
2.1.2 巧用同伴影响的策略
不同的幼儿一起游戏、学习、吃饭、睡觉,彼此之间的影响非常大,好的影响对孩子的成长是一种激励,并学习模仿他人。
2.1.3 耐心鼓励和及时赞扬的策略
在幼儿动手能力还在慢慢习得甚至不会做的时候,老师要耐心引导并给予帮助。幼儿很聪明,他们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慢慢地信任感和满足感建立起来了,劳动也会越有动力。
2.2 家园配合策略
2.2.1 从园到家策略
幼儿园能做的事情在家也能做。家长在家里不要为了省时省力而包办代替,不要只关注智力上的成长,动手能力的差距才容易潜移默化被超越,久而久之只会养成好吃懒做、五谷不分的人。
2.2.2从家到园策略
把进到幼儿园的过程看做是“从家到家”的过程,鼓励幼儿做班级的主人。只有把班级当做是自己的天地时,才会有更深的责任感,从而发展更加自主的劳动能力。家长可以配合幼儿园进行相对的家务事劳动,松弛有度地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 吴玲.陈鹤琴幼儿劳动教育思想探要[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