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红色文化加强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20-06-08晏娜

成长 2020年4期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晏娜

摘 要: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艺术类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建设者,肩负着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把红色文化的思政价值与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政工作有效结合,既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促进其行为向好向善转化,也有利于红色文化的进一步传播,促进全社会的思政工作良性运转。

关键词:红色文化;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红色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共同浴血奋斗所创造的民族文化、大众文化,”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艺术类大学生因思维活跃、个性明显,易被贴上“难以管教”的标签,做好他们的思政工作,进一步成为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是高校立德树人的目标之一。在对艺术类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把红色文化贯穿其中,让他们了解党史国情,增强他们的爱党爱国情怀,坚定为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而努力的信心。

1 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1.1 培育爱国主义情怀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中华民族虽饱受磨难,却依生生不息、薪火相传,这同它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密不可分。红色文化的内核,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红色文化生动体现了先辈们对家国情怀的传承,这有助于艺术类大学生理解家国情怀的内涵和时代价值,从而更好地理解个人、家庭和国家的关系。

1.2 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类的灵魂和永恒的价值追求,是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显著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负面信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艺术类大学生涉世未深,人生观和价值观尚处于形成巩固阶段,对当前复杂的国内情况缺乏理性的认识和判断,理想信念会发生动摇。红色文化所呈现的理想信念、政治立场和价值追求,有助于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1.3 强化担当意识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孕育形成了内涵丰富、具有不同时代特点的红色精神,从革命战争年代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再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涌现出的红色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重要组成部分,将这些精神融入到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弘,能引导大学生牢记国家赋予的责任,强化担当。

1.4 锤炼品德修为

红色文化中内含的勇于自我革新的特点,可以帮助艺术类大学生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面对复杂的世界大变局,做到明辨是非、面对外部诱惑,保持定力,在奋斗实践中练就过硬本领、不断锤炼品德修为,做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新时代中国青年。

1.5 传承艰苦奋斗之风

崇尚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基因。任何幸福美好的生活,都不可能唾手可得。当下,不少大学生认为生活条件愈发向好,艰苦奋斗“过时了”。这种观点是错误和有害的。艰苦奋斗精神始终是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精神动力,今后更需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2 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

2.1 思想道德方面

一是对国内外时事不够关心,艺术类学生相对于以前更加注重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以大理大学艺术学院的学生为例,调查显示95%以上的学生政治立场坚定、鲜明,30%的学生表示平时会通过网络、电视关注时事政治,但是大部分同学表示不怎么关注时事政治。二是艺术类大学生注爱国爱党意识、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等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表现为理想信念缺失,出现信仰危机。三是缺乏集体主义观念。艺术类专业小班教学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容易让学生养成我行我素的行为方式集体感不强。四是纪律观念不強,很多学生认为宽松轻松的学习生活环境才有利于进行艺术创作,有的学生认为深夜才有创作灵感,所以经常出现夜不归宿、随意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

2.2 学习生活方面

重专业知识,轻文化知识。很多艺术学生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知识就可以了,文化课成绩的好坏无所谓,这与艺术类学生高考时更多强调专业成绩忽视文化课成绩有关。步入大学之后,学生这种思想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转变,过分追求专业技巧忽视人文素养的现象在艺术类学生中广泛存在。

生活方面,艺术类学生个性鲜明、强调自我,存在生活散漫、纪律性差等缺点,多表现为寝室脏乱差、没有班级归属感。另外,在艺术类大学生群体间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一方面家庭环境优越的艺术类大学生节俭观念淡薄,攀比心理较强烈,加之有机会参加一些演出,所得的酬劳比普通学生做兼职高出很多,有着强烈的自负感;另一方面家庭经济贫困的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压力大,高额的学费、学习过程中学习材料的支出,这些必备的开销使得艺术类大学生经济负担较重,由此产生的心理压力较大。

2.3 实践活动方面

艺术类学生有一技之长,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较多,这样的艺术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艺术才能得以展示,服务了社会,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但是学生个人通过各种渠道参与的勤工助学,如酒吧驻唱、当礼仪等,过早的接触了社会,他们涉世不深,世界观尚未完全成熟,不可避免的受到一些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倾向。

3 红色文化融入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要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必须围绕艺术类大学生的根本特点,为此,要着力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与艺术类专业课堂相结合,要将校园文化活动的线上和线下模式相结合,要将“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构建全员育人的氛围。

3.1 畅通思政理论教学“主渠道”,专业课发挥同向效应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艺术类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学生普遍反映思政课枯燥乏味,不感兴趣,因此需将红色文化资源中的人物、事迹、精神贯穿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各门课程中,这要从整合内容与创新方法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有效整合红色文化教育内容。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远离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加之教育方式灵活性不够,使得大学生难以通过单纯的理论讲授产生情感共鸣,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政功能大打折扣。要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对红色文化资源所承载的核心价值观念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与大学生的现实关切相契合。二是创新红色文化的教育方法。充分挖掘红色文化中的经典人经典故事,讲好红色故事,将理论讲授法与实践体验法相结合,让艺术类大学生对红色文化产生兴趣,若能进一步转化为艺术创作动机则为更好。

除思政理论课堂这個主渠道之外,要紧扣艺术专业小班授课的特点,重视发挥专业课程的作用,发挥协同效应,共同种好责任田,守好一段渠。比如,针对音乐大类专业的学生,要深挖红色经典音乐、话剧等的价值,经典的红色音乐作品饱含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精神,极具教育意义与感染力,专业教师在教学生专业演唱方法或者演奏技巧时,要对作品产生的背景、意义进行全方位阐释。同时,在思政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可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红色歌曲环节,既解决传统课堂教学枯燥的问题,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思政课堂教学效果。针对美术大类的学生,学生在欣赏或临摹革命题材油画时,教师要对作品的背景和内涵进行介绍,把红色精神传递给学生。学生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争取将红色文化资源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创作弘扬主旋律的作品。动画专业的学生,要学会欣赏红色影视作品,利用动漫的表达方式,创作红色动漫。

3.2 筑牢校园文化线下“主阵地”,抢占线上网络“制高点”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良好的环境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沃土,大学校园文化有了红色文化的点缀,才更有生命力。一方面,用红色文化资源装点教学场所,使大学生在休闲空间里能够看到中国革命道路的光辉历史和感人事迹,无形中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发挥艺术类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作用。高校在重大纪念日都会开展纪念活动,艺术类学生创作能力强,思路活跃,在举办各类文艺演出、各类画展时,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比如去年各大高校兴起的“歌唱祖国”的快闪活动,不仅让他们学以致用,进一步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也为校园红色文化氛围的创造尽一份力,惠及更广的学生层面。

除了线下的校园文化活动,构筑线上清朗的红色网络空间也是大势所趋。在互联网+背景下,必须利用好各类新媒体抢占艺术类网络思政的制高点。除了普通采用的红色教育公众号推送红色文化外,要将互联网受众面广与艺术类学生的特点相结合:艺术类学生是网络群体中的积极分子,他们经常在网上展示自己的音乐、绘画、微电影、微剧等,如动漫专业的学生,他们发挥专长制作红色动漫影视作品,在备受年轻人追捧的抖音、B站等进行传播,既提升了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也间接的让大量潜在的网络用户接受了思想洗礼。

3.3 “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

依托地方红色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博物馆等社会资源,组织艺术类大学生外出参观学习,这也是对思政课“主渠道”的一个重要补充。“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带领他们了解我党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探寻先烈们的奋斗足迹、感悟艰苦奋斗精神。“走出去”除了学生学习的途径,更要引导艺术类大学生走向基层、服务社会,利用寒暑期社会实践,发挥他们能歌善舞、能写能画的优势,将红色文化精神编入舞蹈、绘画中,走基层送文化,让他们既做红色文化的学习者,更要当红色文化的传播者,更好的践行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为他们未来成长成才进一步指明方向。

“引进来”是指邀请先进人物典型进校为学生亲自讲解自身事迹,增强感染力;还可邀请各红色教育场馆的工作人员走出景区、走进校园,为学生们送上红色文化盛宴。

总之,红色文化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为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导向,艺术类大学生又是红色文化重要的传播者、继承者。积极探讨二者的有效结合,是传承红色文化的有效手段,也对做好艺术类大学生思政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汪勇.《论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月刊,2012年第4期.

[2] 沈宝莲.陕西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艺术类大学生德育研究[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

[3] 吴跃峰.红色文化融入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J],教育现代化,2019年12月第100期.

猜你喜欢

艺术类大学生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特点分析与对策研究
浅谈艺术类大学生消费心理及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新媒介视阈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