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研究
2020-06-08李泞静
李泞静
摘 要:体育与健康是一门可以帮助学生增强体质技能的学科,对学生身心健康的综合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使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目标逐渐由应试教育与理论知识考核向素质教育转化,导致体育教学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越来越重视。因此,体育与健康教师必须结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只有将积极培养高中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全面渗透到体育与健康的教学中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健康知识与体育技能。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实践措施
1 引言
体育与健康作为一种偏娱乐性的科目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繁琐的文化课学习中得到良好的调节,而且还能帮助其增强体质。然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将重点放在学生应试成绩的提升上,却忽视了培养其核心素养,从而不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 运动认知技能的培养
学习指的是以旧知识为基础建立新知识的认知过程,因此教学以帮助学生完善认知结构为核心,即从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转化、完成对知识的思考评价等方面进行教学。教师应该将这种完善的教学方式应用到体育与健康的教学中,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完善丰富。同时,旧的知识经验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意识,不仅帮助学生更容易学习新知识,而且也有助于促使学生进行思维发散,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教学方式可以使教学内容丰富连贯,体育与健康课教师要将这种教学方式积极应用到实际教学中[1]。例如,在背越式杆前训练的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采取自由形式的助跑不过杆训练,完成直线以及斜线形式的起跳,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约束,即要求学生沿着弧形线路起跳且以外侧脚为固定脚。这样便可以完成教学内容的自然过渡,从而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学习新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有以下两个优点:①由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是在旧知识经验上过渡的,因此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更容易,而且也容易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②由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可以使课堂导入与知识衔接更为流畅自然,而如果直接讲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新知识则可能导致学生感到新知识乏味枯燥、难以掌握,从而影响教学效率。
3 社会适应技能的培养
社会适应技能的形成需要长时期的教育培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体育与健康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教学策略与手段帮助学生培养社会适应技能。高中教学中学生常以班级为单位,各个班级中的学生便是一个集体。每个学生都在自己的班集体中扮演者特定的角色。因此,在实践教学中体育与健康教师可以班级为单位让学生在互相竞争与配合中锻炼社会适应技能[2]。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合作性训练帮助其培养相互合作能力,从而为学生建立团队意识。这样也可以促使学生通过与其他人接触而逐渐学习团队合作的相关技能与优秀品质。对篮球教学而言教师可以在班级建立篮球运动技能探讨小组,从而让学生在组内互相探讨篮球比赛技能,增加学生的团队合作技能。同时,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篮球比赛,并告知学生将其组内探究出的相关技能应用到篮球比赛中。
4 健身实践技能的培养
健身实践技能属于健身运动的实际操作范畴,指的是将健身理论应用到实践操作中的技能。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轮流教学指导以及分组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提升健身实践技能。轮流教学的好处是可以让所有学生在健身实践过程中的错误与不当之处都真正暴露出来,此时教师便可以为每位学生都采取针对性的纠正指导,从而确保所有学生都能毫无例外的掌握正确的健身实践技能。例如,在排球教学中教师讲解完排球运动的相关内容后让所有学生排队按照顺序进行实践操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便可以有时间发现所有学生存在的实践操作问题,并对每位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点。与此同时,其他学生便可以此为戒,避免自己出现同样的错误,从而有利于确保每位学生都掌握排球运动的各种动作要领[3]。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所有学生都將注意力集中于排球运动的实际操作步骤,而且还能通过一对一教学找到每位同学在排球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实现针对性教学。
5 结语
高中学生的学习任务量较大,体育与健康课不仅能使学生的学习节奏在繁忙的文化课学习中获得有效的调节,而且也有助于帮助学生改善身心状态。核心素养是体育与健康课的灵魂,体现在学生对所学体育与健康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社会适应技能以及个人的实际操作水平等。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必须积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运动认知、社会适应以及健身实践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从而促进高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曼玲,刘畅.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探索[J].江苏教育,2019,14(43):25-28.
[2] 史仲武.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研究[J].学周刊,2019,18(23):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