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2020-06-08张春莉宋霞陈勇
张春莉 宋霞 陈勇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的方法。因此,在阅读目标中强调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
关键词提高;农村;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8-0189-01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而仅仅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的能力。
一、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要让学生兴趣阅读
在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在家中,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其次,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脱节,造成课堂所学的方法无用武之处。可见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一)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让学生乐于读书。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二)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想去阅读。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成才之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因为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
(三)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讲述,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迭,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要让学生学会阅读
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一)略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二)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
(三)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四)摘抄评价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
(五)写心得体会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寫日记或读后感,也就是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
三、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要让学生快乐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地进行课外阅读。(1)开发图书馆。(2)建立班级图书库。(3)给学生创造足够的阅读时间。(4)优化读书环境。
四、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要让学生坚持阅读
完善阅读能力的评价机制。学校要建立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一直处于积极快乐的状态。让学生在阅读方面时时感受到老师的表扬,并且要积极引导,适时激励把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调动起来。
(一)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总结读书成果,交流读书经验。
(二)密切配合使学生坚持读书。总之在提高课外阅读能力时教师要处处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地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
参考文献:
[1]李培君.语文素质教育浅谈[J].大视野,2008(07).
[2]魏玉梅.素质教育中的语文教学[J].林区教学,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