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质量管理双PDCA循环模式的实施
2020-06-08黄海燕刘存香
黄海燕 刘存香
【摘 要】本文以构音语音障碍的评估与训练课程为例,采用行动研究方法,对课程诊改周期目标运用大的静态的PDCA循环模式进行管理,对诊改实施过程中各问题解决目标运用小的动态的PDCA循环模式进行管理,形成8字形螺旋上升的双PDCA循环模式,探寻课程质量管理的新PDCA循环模式,以促进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并为其他课程的质量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课程质量管理 双PDCA循环模式 构音语音障碍的评估与训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0450-9889(2020)02C-0096-03
质量管理是课程有效诊改的重要措施,是职业教育质量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是高校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的重要途径,是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课程质量管理研究对职业院校教育诊改和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使用“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PDCA循环模式对课程质量管理开展了多项研究。各研究表明,PDCA循环模式能够提升课程管理质量。而研究均以单向PDCA循环模式开展,对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各类问题未能及时、系统地给予对应策略。如何在课程质量管理中,既对目标进行有效的管理,又实施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质量管理,成为本次研究的主要探究内容。所以,本文以构音语音障碍的评估与训练课程为例,采用行动研究方法,对课程诊改周期目标运用大的静态的PDCA循环模式进行管理,对诊改实施过程中各问题解决目标运用小的动态的PDCA循环模式进行管理,形成8字形螺旋上升的双PDCA循环模式,探究课程质量管理的新PDCA循环模式,为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和其他课程的质量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构音语音障碍的评估与训练是社区康复专业儿童康复方向的专业技能课程,以提高学生治疗构音语音障碍能力为目标的课程。该课程32学时,2学分,第三学期开设。课程面向职业是言语治疗师、语言康复教师、应用行为分析师、儿童康复教师、特殊教育教师。
(二)方法。使用行动研究方法,以PDCA循环模式为主要课程质量管理方法,对课程学生进行调研,再根据调研结果对课程的目标、标准、学生、教师、教学资源进行干预。通过干预前后数据和成效对比,探究8字形螺旋上升的双PDCA循环模式对课程质量管理的可行性。
(三)过程。课程的一个诊改周期的质量管理采用的运行过程是“C-A-P-D”,实施过程D内部的目标质量管理采用的运行过程是“P-D-C-A”。具体情况如图1。
二、结果分析
(一)大的静态的PDCA循环模式运行结果及分析。大的静态的PDCA循环模式运行过程是“C-A-P-D”,即对课程先进行调研,再对调研结果提出解决策略,接着对解决策略给予改进计划,之后组织实施计划,最后再对成效进行检验,为下一个周期的质量管理提出新的诊改策略。构音语音障碍的评估与训练课程在这一周期里获得的数据见表1。
课程诊改前,学生对课程教材满意度为33.34%,课堂满意度为74.54%,教师满意度为92.16%,综合满意度为66.68%;通过PDCA循环模式的诊改后,学生对课程教材满意度提升了19.99%,课堂满意度提升了6.94%,教师满意度提升了0.43%,综合满意度提升了9.12%。课程各项满意度从高到低排列顺序为“教师—课堂—综合—教材”,满意度提升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教材—综合—课堂—教师”。这说明在课程建设中,学生对教师满意度最高,对教材满意度最低;通过诊改,课程教材诊改成效最高,教师诊改成效最低。另外,通过PDCA循环模式的诊改,达成本周期诊改目标的是教材、课堂和综合,未达成本周期改诊改目标的是教师。其中,教材诊改成效超出周期诊改目标的3.33%,课堂诊改成效超出周期诊改目标的1.48%,综合诊改成效超出周期诊改目标的1.80%,教师诊改成效与周期诊改目标的差距为0.41%。这说明,在本周期的诊改过程中,教材、课堂和综合的诊改措施有效,教师的诊改措施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
(二)大的静态的PDCA循环模式各环节运行结果及分析。大的静态的PDCA循环模式运行过程是“C-A-P-D”,其各环节运行结果获得的信息见表2。
通过评估对象、工具、方法和内容确定,可以全面掌握课程现阶段建设情况。构音语音障碍的评估与训练课程从学生、教材、课堂和教师四个维度开展摸底排查,查找课程现在存在的各项问题,为下一步工作打下基础。这是为了清晰自身状况,有针对性地实施改进工作而做的诊断。这项工作具有两项功能,一是对上一周期诊改结果的检验,了解上一周期诊改的有效性;二是对下一周期诊改开始的部署,了解下一周期诊改的方向。
通过评估获取到相关的结果数据,经过对数据的分析了解到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风格,教材的不足,课堂存在的问题和教师教学技能的欠缺,从而明晰诊改具体问题和改进策略。构音语音障碍的评估与训练课程依然从学生、教材、课堂和教师四个维度对各维度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再汇总各类信息给予结论,同时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地提出改进建议(见表3)。这一环节,既能对上一工作环节进行完整性检验,还能为下一工作环节提供决策依据。它也属于诊改工作的诊断部分。
根据上一环节的改进建议,在本环节确定本周期的诊改计划。计划从目标、标准、周期和活动四个维度开展。目标和标准具体、可操作和可衡量,周期符合实际,活动可组织和实施。构音语音障碍的评估与训练课程诊改方案根据报告的建议,以解决学生需求为目的,确定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和制订相关的诊改方案。基于工作过程,对教材和课堂的诊改各给予了三个月和一个学期周期,分类管理同步实施(见表4)。这一环节,不仅可以对上一工作环节进行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检验,对下一工作环节的实施也具有指导意义。
诊改实施的执行过程,是完全按照诊改方案的内容和要求开展。计划写明了各任务的执行流程,检测次数与流程阶段对应,预警与检测异常结果对应,督导数与预警数对应。构音语音障碍的评估与训练课程教材编写流程设置了4个步骤、5次检测,课堂改革流程设置了3个步骤、4次检测,检测中教材编写出现了2次预警、课堂教学出现了1次预警,伴随预警的出现对应地给予了相应的督导(见表5)。这一环节里,可以边组织计划的实施,边与方案的目标、标准对应,了解诊改方案的措施是否能够完成诊断存在的问题。执行环节,既成为诊改方案的实施过程,又成为诊改方案的完成度检验过程。
(三)小的动态的PDCA循环模式运行结果及分析。从表5中还可以获知,执行环节里的计划、检测、预警和督导又形成一个小的PDCA循环模式。这个小的PDCA循环模式主要解决的是诊改实施过程中每一项活动存在的问题,确保各活动目标得到有效的质量管理。如果计划实施过程中检测到数据没有异常,计划则继续常规开展;如果计划实施过程中检测到数据存在异常,则会出现预警,同时启动督导工作,及时解决相应问题,直至计划能够继续常规开展。这个小的PDCA循环模式呈现动态管理特征,对应的大的PDCA循环模式呈现静态管理特点。
(四)双PDCA循环模式运行结果及分析。大的静态的PDCA循环模式,主要管理课程的一个周期诊改,以确保诊改周期以质量为目的。这个周期,从C(检查)开始运行PDCA循环模式,通过对课程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开始梳理,查因追源,开启螺旋上升的周期诊改。小的动态的PDCA循环模式,主要管理课程诊改实施过程,以保障计划实践的有效管理为目的。各计划内容的实践,从P(计划)开始运行PDCA循环模式,通过对计划的组织实施,及时掌握各类突发问题的原因和发展动态,快速、得当和有效地解决问题,使计划的组织实施能够形成螺旋上升的管理。大的静态的PDCA循环模式和小的动态的PDCA循环模式,两者依伴同行,构成8字形螺旋上升的质量管理模式。
三、结论
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对构音语音障碍的评估与训练课程进行双PDCA循环模式质量管理。结果表明,双PDCA循环模式与单PDCA循环模式一样能够有效管理课程质量,它能及时发现与处理PDCA中实施环节的动态问题,落实诊改实施环节的各项组织活动目标。此外,双PDCA循环模式介入课程质量管理后,构成8字形螺旋上升的循环模式,这样的循环模式需要网络数据平台作为支撑才能更好地实施。由此可得,双PDCA循环模式能够有效促进课程质量管理,可以丰富PDCA循环模式内涵,为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和其他课程的质量管理研究拓展方向,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
【参考文献】
[1]肖频.基于PDCA循环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质量管理[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16)
[2]贾奥博.基于PDCA循环的课程质量管理研究——以高職电子类专业为例[J].职教通讯,2018(10)
[3]曹柳,李琴.PDCA模式在中职汽修专业基础课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以韶关市某中等职业学校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8(2)
[4]王晓方.试述护理质量目标管理的四元工作模式——PDCA循环[J].中国医院管理,1992(12)
【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语言康复类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GXGZJG2018B012);2019年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专项建设项目“构音语音障碍的评估与训练”(GXYZ-XTHKC-5)
【作者简介】黄海燕(1976— ),女,壮族,广西百色人,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特殊教育和言语语言康复;刘存香(1981— ),男,广西宁明人,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博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车辆工程。
(责编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