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视阈下高职软件类专业师资团队建设探讨

2020-06-08王丽娟龙柳萍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双师型现代学徒制高职

王丽娟 龙柳萍

【摘 要】本文针对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软件类专业校企师资团队素质不高、校企师资建设缺乏完善的保障机制等问题,提出加强对院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师傅管理、提升校企师资团队协作、严格执行师资团队考核激励制度等对策,通过优化配置教师资源,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高职  软件类专业  双师型  师资团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2C-0085-03

当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探索正向纵深推进,为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深入分析影响现代学徒制运行的各项要素。师资团队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现代学徒制的运作质量,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要素。

现代学徒制实践中,一般由职业院校的专任教师和企业师傅组成的“双师型”团队共同承担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教学,职业院校专任教师教授专业理论知识,合作企业安排企业指导师傅开展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学。遵循这个原则建设高职软件类专业现代学徒制师资团队,需要创新思路,解决由于软件类行业企业的特殊性出现的问题。如何构建职业教育理念先进、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双师型”师资团队,成为影响高职软件类专业现代学徒制建设成效的重要因素。

一、现代学徒制视阈下高职软件类专业师资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校企师资团队素质有待提高。来自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双师型”师资团队的质量决定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质量,软件类专业专任教师具备与“双师型”教师要求相匹配的知识技能与业务能力,才能有力地推动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但在实施过程中,软件专业的专任教师除了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外,还要规划专业发展、制作课程资源、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参与专业招生等;一些高职称的专任教师虽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但其本人的知识结构未能与时俱进,无法跟上软件技术的发展;年轻教师虽掌握新技术,却缺乏对职业教育的了解,也缺乏在相关行业企业的工作经验,教学常常是从理论到理论,学生的专业技能未得到培养。

企业师傅拥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较高的业务技能,但是大部分从未接受过系统的教育理论与方法的学习,往往不擅长理论知识的教学,不了解实践教学的规范,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同时软件类专业发展历程短、专业知识更新快,企业为保障核心技术,不会派出最优秀的员工到院校参与教学,导致来自企业的师傅数量少、资历浅、能力低,无法保障高质量的教学,难以真正将实践技能传授给学生,制约了现代学徒制的发展。

(二)校企师资建设缺乏完善的保障机制。由于现代学徒制师资建设的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对教师、企业师傅双向交流的保障管理制度,加之专任教师和企业师傅的教学、工作任务繁重,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双师”教学团队往往各自为战。职业院校专任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实践的人数较少,即使到企业挂职,也难以进入企业核心团队,难以学习到先进的技术;企业师傅由于本职工作繁重、到校授课的待遇不高,也很少有师傅到职业院校交流学习。专任教师和企业师傅之间学习交流少,集体备课、集体磨课、集中说课等活动少,因此难以共同进步和成长。

二、现代学徒制视阈下高职软件类专业师资团队建设策略

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的“继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引领带动各地建立一支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企业经营管理者、技术能手与职业院校管理者、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制度”要求,根据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需求,任用具备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教学管理经验丰富并具有创新精神的专任教师和企业师傅,建设持续成长的“双师型”师资团队,是高职软件类专业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力保障。

(一)加强对院校专任教师管理。校企共同管理现代学徒制“双师型”师资团队,必须以建立严格的现代学徒制专任教师和师傅资格准入制度,完善管理制度为前提。

首先,要完善专任教師综合能力提升管理制度。职业院校的教师作为职业教育的主导性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对于新时代的职业教育教师,应从专业理论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专业技能和企业经历等方面提出高要求;应配套制度,促使专任教师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更新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教育心理学知识,积累行业企业经验,不断学习掌握新技术、新技能,确保专业教学与行业发展对接,确保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融入课程设计。

其次,要完善专任教师挂职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教师职业发展规划,通过让教师“走出去”,推动专任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推动专任教师定期“走出去”到企业挂职,全面了解企业的运作过程、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行业发展情况,同时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实践技能,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成为真正的“双师”;校企联合制定挂职教师技能提升考核制度,按行业要求定期组织考核,给通过考核的教师发放技能证书,给予行业企业资质认定。这样既有助于企业管理挂职教师,又有利于激发挂职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挂职教师主动提升技能,并推动校企深度合作。

(二)加强对企业师傅的管理。协调企业师傅到校开展专业讲座,参与授课和管理。这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重要而富有特色的部分。

校企协同制定企业师傅聘用条件与选拔标准,明确师傅的职业能力要求、基本规范以及师傅带徒的数量、方式等,才能确保选择适当的人才担任师傅。合格的师傅除了应具备丰富的行业企业实践经验外,还要熟悉现代教育教学方法,不但要将技能传授给学生,还要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因此现代学徒制的师傅应该在技能传授之前,制订清晰完整的培训计划、明确的指导方案,并考虑学徒的生涯发展。

应根据行业特色制定标准,进行现代学徒制不同层级师傅的选拔,每位师傅可就其擅长的领域对学徒进行指导,学徒可根据职业生涯规划选择多个导师,形成“一带多”或“多带一”的师徒模式,这样也有助于解决软件行业人才流动性大的问题。可以建立企业工作坊,合作企业派遣行业认可度高的专家定期到校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将爱岗敬业的职业情操与执着的职业信念传递给学徒。

(三)提升校企师资团队协作。高职院校应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师资管理模式,强化对校企师资团队的管理,探索出更适合现代学徒制的师资团队协作模式。应确保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培方案、共同研发共建课程,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共同开发现代学徒制教学的专用教材,统一制定授课计划及标准,统一备课,结合“1+X”证书制度试点,共同开展“1+X”证书制度建设探索与课程体系的重构等。在教学过程中,开展集体备课、说课、磨课,举办检验现代学徒制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成效的各项赛事。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充分发挥校企的“双主体”作用,共同建设实训基地,资源共享、团队互助、优势互补,校企开展项目化合作,共同管理和指导学生实习实训。校企共建技术研发平台、协同创新中心,共建课题,共同开展教学科研,推动技术创新。

(四)严格执行师资团队考核激励制度。校企双方要制定现代学徒制专任教师、企业师傅的管理制度,通过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质量考核制度,设立优秀教师和师傅的奖励制度,形成稳定的“双师型”师资团队激励制度。

校企协同建立质量考核制度,确保考核内容具有针对性、考核范围全面。校企应根据企业师傅工作过程及教学培训目标达成情况,制订细则进行量化考核;要考核在实施现代学徒制教育中,企业师傅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编写专业精品教材、与专任教师一起改造课堂教学设计等情况;要通过考核指标,明确企业师傅在高职院校教学工作期间的行为规范,约束企业师傅在培训过程中的工作行为;严格实施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及时反馈评价结果,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推动第三方参与评价。为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考核,充分听取学生、家长、同行、社会等多方意见;探索通过职业资格考试、行会组织的考试,考核学生对专业理论、技能、关键能力的掌握程度,以考核结果评价企业师傅的工作质量,确保师资建设的成效性。

建立考核奖励结合制度。鼓励企业师傅带项目入校进行现代学徒制指导,结合项目实行阶梯性资金投入和奖励;鼓励企业师傅挑选表现优秀的学徒担任助手,助力学徒的职业生涯发展;对带徒数量多、学生成才率高的企业师傅,企业和院校应当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总之,对高职软件类专业而言,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必须充分优化配置、合理利用教师资源,从根本上保证校企“双师型”师资团队的质量,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技能指导,保障学生真正地掌握一技之长。校企携手共建高质量“双师型”师资团队,充分发挥现代学徒制的作用,真正培养出优秀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國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2018-01-31)[2019-06-22].http://www.gov.cn/zhengce/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

[2]王小伟.现代学徒制教育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策略的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9)

[3]徐国庆.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构建中的关键问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1)

[4]张启富.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困境与实践策略[J].教育发展与研究,2015(3)

[5]张宇,徐国庆.我国现代学徒制中师徒关系制度化的构建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17(8)

【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的校企协同培养高技能人才研究与实践”(GXGZJG2018B087)

【作者简介】王丽娟(1978— ),女,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软件工程;龙柳萍(1970— ),女,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研究。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双师型现代学徒制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防雷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