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理教学的多元探索
2020-06-08钱文君
钱文君
[摘要]乐理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构成部分,也是形成音乐素养的根基。但小学生往往对枯燥的乐理知识毫无兴趣。为此,教师应对小学乐理教学展开多元探索,从梳理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创新教学训练几个方面进行突破,让乐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基本乐理知识的同时,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形成音乐素养。
[关键词]音乐教学;乐理知识;多元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8-0045-02
乐理知识是音乐理论中的基础知识,包括律制、节奏、基本要素、识谱记谱等内容,这些知识对于音乐的演唱、欣赏、创作,以及声乐、乐器的学习都非常有必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近音乐,帮助学生掌握并运用乐理知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乐理学习活动中,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为学生未来的音乐学习做好铺垫。
一、梳理教学目标,启动乐理教学机制
教学日标囊括了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等内容,对于乐理教学来说十分关键。在开展乐理教学之前,教师要先摸清学生的乐理知识基础和掌握情况,再进行教学日标的梳理,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循序渐进地开展乐理教学。
教学苏少版音乐五年级下册《吹草哨儿》一曲时,教师在教学伊始就提出了本节课的学习日标:通过学唱歌曲,学会二声部和声,要求音准、和谐。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先进行发声练习,朗读歌词,让情感到位;然后学唱歌曲《吹草哨儿》,将其分为主题和副歌两个部分进行演唱练习,将第一声部唱熟练之后,再展开重点学习,也就是第二声部的和声学习;最后进行合唱练习。教师就相关的乐理基础知识向学生提问:“大家对音程、和弦、调式熟悉吗?”学生的基础较好,大多都已经掌握了这些基本的乐理知识。据此,教师组织学生做听音填空题,让学生初步掌握听辨和声音程的技能。在和声的实际演唱中,学生经常唱错歌曲的顺序,教师提示学生要注意曲谱中的反复记号以及延长记号,保证不漏看,从而正确演唱歌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意识到自己乐理知识的不足,于是认真听讲,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掌握二声部和声”的教学日标为核心,先给学生梳理教学日标及教学流程,调动学生的思维,再通过提问,摸清学生的乐理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适当调整教学环节,使乐理教学的质量得到了保证。
二、创设教学情境,强化乐理情感体验
为了增添乐理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渲染积极的课堂氛围,强化乐理的情感体验,以便于学生理解乐理知识。教师应将乐理理论知识与教学情境紧密结合起来,如创设故事情境、比赛情境、生活情境等,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
教学《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一曲时,由于该曲是管弦乐,有一定难度,教师先让学生初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变化。大部分学生没办法分析出歌曲所传达的情感,纷纷表示困惑。为了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情感,教师创设了游戏情境,让学生听辨音乐的某一段,用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听到的音的力度。学生积极参与,跟随着音乐开始舞动,一边听辨音的力度强弱,一边用身体语言来表达,通过慢慢舒展手臂来表示强音,慢慢蜷缩来表示弱音。随后,教师讲述了《猎人的葬礼》的故事,其中许多森林中的动物佯装悲伤,为死去的猎人送葬,第三交响曲正是对现实的讽刺。学生根据之前的听辨游戏,深刻体会到了此曲所表达的不愉快的情感,觉得十分戏谑、荒诞,至此,学生的情感体验走向了深入。
教师先后创设了游戏情境、故事情境,让学生通过听辨音的力度强弱来感受音乐的情绪,通过肢体的动作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教师还向学生讲述了音乐的故事背景,让学生在掌握基础乐理知识的同时,获得了浓厚的音乐情感体验。
三、丰富教学活动,提升乐理学习效率
在进行乐理教学时,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组织学生开展丰富、新奇的教学活动,而且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都要涉及。通俗易懂的教学活动,避免了烦琐的讲解,减少了乐理教学的时间,能让学生真正喜欢上音乐,提升乐理学习的效率。
教学《中国娃》一曲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组织学生观看解晓东的音乐MTV《中国娃》,学生十分愉悦,课堂氛围十分活跃。教师又组织学生反复听赏歌曲,给学生讲解下滑音、波音、装饰音等几个特殊音符,并且让学生练习手写这几个音符。随后,教师示范了这三种音的唱法,列举了多种类型的歌曲进行示范,让学生模仿练习。之后,教师选择几个唱得比较好的学生上台进行展示,让这些学生作为领队,进行一领众合的演唱。学生互相学习沟通,共同练习,很快掌握了下滑音、波音、装饰音的唱法。教师组织各小组进行演唱比赛,以投票的方式来决定最优秀的小组。其中有一组学生,演唱得非常整齐,且情绪激昂,得到了其他学生的一致认可。教师提问他们:“装饰音在歌曲中有着怎样的作用?”有学生认为:“装饰音能使歌曲更好听,突出歌曲的地域风情,体现了歌颂祖国的主题。”最后,教师拿出教具:手绢花和红绸带,让学生跟随着音乐,一边演唱一边跳秧歌舞,课堂氛围变得十分愉悦。
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全程又组织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如合唱比赛、跳秧歌舞等,让学生共同学习乐理知识。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课堂氛围十分愉悦,他们的乐理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四、创新教学训练,构建乐理认知体系
乐理知识比较抽象、乏味,且课堂的时间有限,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乐理训练时,要保证学生的乐理知识和实际技能的同步发展,以巩固教学效果,使乐理教学更有意义。
教学《神奇的九寨》一曲时,教师先组织学生学唱,让学生先轻声哼唱歌曲旋律,再有感情地反复练习、齐唱歌曲。随后,教师又让学生唱一唱前两个乐句,让学生观察歌曲前面的两个乐句有什么关联。学生回答:“两个乐句节奏都是相同的。”但有细心的学生发现,尽管两个乐句的前半段是相同的,但是结尾还是有细微的变化。教师夸奖了学生,引出了一个知识点:歌曲创作的同头换尾手法。教师将两个乐句的结尾部分单独截出,反复播放,让学生感受创作歌曲的一般规律,体会其音乐效果。学生互相讨论,互相试唱。随后,教师又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進行音乐节奏的创编,并且进行公开展示。由于高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节奏知识,所以教师让每个小组白行选取一段不成形的音符,对其进行改编或者补充,并运用今天所学的同头换尾法,创编一段动听的节奏谱。学生认真合作创编,小组间的氛围十分融洽,各个小组都交出了创编作品,这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以《神奇的九寨》这首歌曲作为切入点,引入新的乐理知识,在教学中采用自由训练的方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学生构建了乐理认知体系。
总之,教师应不断进行乐理教学的多元探索,完善与创新教学方法,抓住学生的特点,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将乐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保证乐理教学的实效性和完成教学日标的同时,创造出高质量、高效的音乐课堂。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