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策略

2020-06-08王世文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规则意识

【摘要】本文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行为规则意识不强、缺乏对规则意识的正确认知等问题,论述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策略,提出引导学生创设情境了解规则的含义和意义,创编儿歌识记规则,结合生活体验遵守规则,知行合一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规则 意识

我们经常在生活中看到这样的情形:有的孩子在电影院看电影时大喊大叫,有的孩子喜欢在小区楼道里乱涂乱画,还有的孩子在玩集体游戏时不喜欢排队……对于孩子们的各种不文明行为,我们通常会抱怨:熊孩子怎么都不讲文明,没有一点规则意识呢?《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在生活中普及学生法律知识,养成守法意识,明晰行为规则,自觉遵法、守法。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各种规则意识的关键时期和最佳时期,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应该从小学阶段开始,以道德与法治这门课为平台,在教学中利用课本教材渗透规则教育,让学生对规则的概念有明确的认知,做到知行合一,努力成为遵守社会规则和讲文明礼仪的合格公民。对此,笔者结合实际教学,试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具体做法。

一、创设情境,认识规则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如果直接介绍“规则意识”的概念,灌输行为规则,他们很难理解,也难以接受。这是因为小学生的认知以形象思维为主,在理解抽象的概念时存在一定困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规则的含义,懂得规则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时就要结合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从中感知规则,准确理解规则,并做到遵守规则。教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二年级上册《大家排好队》这一课时,笔者先从学生熟悉的“跳长绳”游戏入手,组织学生玩游戏,初步体会玩游戏要遵循什么样的规则,以及在规则中玩游戏的重要意义。在这个基础上,笔者再组织学生玩“钻呼啦圈”“网小鱼”等游戏,指导学生共同制订游戏规则。通过游戏情境,学生感知规则的重要性,意识到大家共同遵守规则才能玩得尽兴,知道如何制订规则、遵守规则,明白“规则”是人们交往相处的前提和基础。

又如教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一年级上册《校园里的号令》时,由于一年级学生并不清楚什么是号令,也不知道“号令”的具体含义,为了让他们明确“号令”的意思及校园里各种号令的具体所指,初步形成校园生活规则意识,笔者创设“我会倾听”“我会动手”“我会思考”等一系列活动情境。在“我会倾听”主题教学活动中,笔者创设了“校园里的铃声”情境,即听到上课铃声响起,学生就要快步走进教室拿出课本,坐端正、专心地上课。通过模拟真实的上课情境,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吸引,会快速融入情境中,也能够结合自己在学校时的体验和经历产生情感共鸣,明白“号令”也是规则的一种,从而形成遵守规则的意识,做到按规则办事。

二、创编儿歌,识记规则

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思维单纯、活泼好动,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教师利用规则儿歌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既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促使他们识记规则,提高教学效率。规则儿歌语言简单凝练富有节奏感,容易诵读,方便学生识记。在教学《校园里的号令》时,笔者结合学习主题创编“铃声儿歌”,帮助学生识记规则,如“上课铃声响,赶快进课堂,书本摆整齐,专心把课上,眼睛仔细看,耳朵注意听,脑子认真想,发言声音亮”,学生通過诵读这首儿歌,很快记住听到上课铃声响应该怎么做。教学二年级下册《清新空气是个宝》这节内容时,笔者与学生共同创编一首保护环境的儿歌:“空气清新是个宝,空气新鲜身体好,污染严重少出门,空气污染可不妙,植树造林办法好,净化空气我支招。”通过诵读儿歌,学生知道空气污染危害大,要保护好环境,就要学会从自我做起。

《课间十分钟》是一年级上册的学习内容,学生喜欢利用有限的课间十分钟玩游戏。如何高效地利用课间十分钟,在确保学生安全的情况下玩游戏呢?为此,笔者与学生共同创编儿歌:“下课铃声响,依次出课堂。走廊慢慢行,有序不争抢。楼梯靠右行,不闹不推挤。运动要适量,上课精力旺。快乐做游戏,个个守规章。安全记心上,时时不能忘。”学生通过参与创编儿歌、朗读儿歌,知道课间十分钟玩游戏要注意安全,还要遵守游戏活动规则。这样一来,孩子们的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创编儿歌可以促进学生识记规则,保持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加强对“规则”的记忆和理解。

三、生活体验,遵守规则

学生了解和熟悉规则之后,教师还要善于引导他们学以致用,在生活中运用规则和遵守规则,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和习惯。以二年级上册《班级生活有规则》这节学习内容为例,笔者先给学生出示一组图片(如图1、图2)。

图1表现的是下课后,学生在室内跳绳,不小心打到路过的同学,图2表现的是课后同学们集中在室外操场有序地玩游戏。教学中,笔者让学生选择正确的做法并说明理由。同学们都选择了图2在室外有序玩耍的做法。接下来,笔者鼓励学生说一说学校里不遵守秩序的现象。有学生说下课时有人互相推撞,有学生说课间在教室里打闹,有同学说看见他人在走道里跑来跑去,有学生说有人在教室里乱扔垃圾,还有的学生说经常有人不排队、喜欢插队……学生列举的诸多乱象,都是不遵守秩序的具体表现,这些做法不但危险,而且也不文明、不礼貌,是不遵守班级规则的体现。

班级是学生生活的大家庭,每一个生活在这个大家庭的学生都应自觉遵守规则。除了列举不遵守班级规则的事例,笔者还请学生说一说班级生活中遵守规则的良好示范和做法,夸一夸自己的班集体。有的学生说,师生见面问好是一种讲文明的行为;有的学生认为,同学有困难要互相帮助,这是一种美德;有的学生说,课间不能在教室里打闹,要排队有序地走出教室;还有的说,上自习课要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不讲小话、不乱跑,不能影响别人学习……为了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班级规则的意义,笔者还请全班同学为班级制订“班规”,使班级里的每一个人做到知行合一。

四、知行合一,形成规则习惯

低年级学生在规则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光靠记忆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参与实践,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学生只有在实践中发展自我,才能够真正养成规则习惯,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笔者观察发现,低年级学生对学校里的很多规则较陌生,有的学生误以为小学和幼儿园差不多。为此,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我们一起做》是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笔者在教学之前了解到“抬棍子”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一种游戏活动。为了让学生知道共同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笔者请全班同学玩“抬棍子”的游戏。先将全班学生分成8个小组比赛,每5个人一组。游戏时,要求每个小组成员伸出一根食指,共同抬起小棍子,同时将小棍子水平向上或水平向下移动,必须保证小棍子不能倾斜,更不能掉下来,否则就算失败了。游戏活动结束后,同学们沉浸在喜悦中,笔者趁机询问他们:你们取得成功的奥秘是什么?你认为下次比赛应当注意什么?同学们都参与了“抬棍子”的活动,每名学生都有话可说,最后总结归纳:要学会合作,听从统一指挥,行动要一致,要同进退、跟上节奏,互相配合和照顾,做到这些才能获得成功。通过实践、讨论、总结,学生体会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在交流中意识到一起玩游戏需要具备合作的意识,于无形中渗透共同做事的规则意识。

接下来,笔者给学生安排第二次实践活动,旨在巩固学生对规则的认知,进一步理解合作要讲秩序、合理分工和互相配合。1.出示活动内容:抬棍子(10人一组),说明活动规则;2.选择两组学生参加,其余学生观察,思考他们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是什么;3.共同讨论如何才能完成活动;4.根据总结出来的规则,全体学生再次参加活动。“一起做”活动要求参与的人员必须共同完成活动,且共同遵守规则。前后两次实践活动,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强化学生规则意识和规则习惯的养成。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教师需要综合采用情境模拟、创编儿歌童谣、组织实践活动等教学方法,在活动中渗透规则教育,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守则习惯,并在校园生活中遵循规则,促进学生个体的成长与发展。

作者简介:王世文(1978— ),山东青岛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道德与法治教学。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规则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让规则不规则
意识不会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