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盲目攀比子女成就的主要表现、成因、后果及矫正建议
2020-06-08黎晓乔
黎晓乔
【摘要】本文总结家长盲目攀比子女成就的主要表现,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成因及后果,并提出矫正不良攀比行为的建议:家长树立正确的子女成材观;学校营造良好的学生成长观;社会形成理性的人才评价观。
【关键词】盲目攀比 家庭教育 表现 成因 后果 矫正
古往今来,人类往往都有着自己向往的目标。而在高速发展的时代,人生存的标准不再只是吃饱喝足,而是有了更高的人生目标。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或多或少都获得了一定的成就。在此过程中,家长之间互相攀比子女成就的现象也逐渐增多。攀比,指的是在自己的具体情况和条件都不确定的情况下,就盲目地与高标准对比的一种行为。本文所讲述的攀比现象,出现在家长身上。家长的出发点必然是为孩子考虑,给予孩子一些高标准并不过分。但一味地追求高标准,就会带来一系列的不良表现,出现过度溺爱、要求过高、虚荣心过度等情况。攀比行为无论对于个人而言,还是对于家庭而言,乃至对于社会而言,都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本文针对家长在攀比过程中的主要表现、成因及后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为家长实施科学的家庭教育提供借鉴。
一、家长盲目攀比子女成就的主要表现
(一)盲目夸大或贬低子女成就
就夸大而言,不少家庭将子女视为掌上明珠,认为子女做什么都是对的,也理应得到最好的成绩与评价。这样的过度溺爱行为,间接导致了家长对自家子女成就判断的不客观性。以至于父母过度保护自家儿女。因此,有些父母就会对外吹嘘子女有多么优秀,完全忽略了他们的缺点,这也使得这些父母有了找他人攀比的盲目的勇气和自信。
就贬低而言,有些家庭太过注重子女成就,将过大的希望寄托到儿女身上,导致这些父母对儿女的要求过高,过于追求完美。一旦子女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便开始责罚,训斥子女。这类父母往往不信任子女所获得的成就,反而认为子女获得的这些成就是理所应当的,不应当为这些成就感到喜悦,而是要进一步鞭策自己。因此,这些父母在受到他人攀比时,往往会贬低子女所获得的成就,甚至会更加严格地对待儿女。
(二)有意夸大或贬损他人子女表现
就夸大而言,一方面,有些家长为了讨好其他家长,会刻意地夸大他人子女所获得的成就。这种夸大不仅只是客套式的夸大,而是带有对自家子女成就的贬低。另一方面,有些家长在了解到别人子女的优点后,和自家的孩子产生对比,心生不快,恨铁不成钢。这类父母往往羡慕甚至嫉妒“别人家的小孩”,但是对自家儿女却缺少关心和教育。
就贬低而言,一方面,部分家长过分嫉妒他人孩子所获得的成就,以至于用一些过激的语言刺激对方,用这样的方式寻求心理安慰。另一方面,有些家长因为自家儿女在某一方面的成就高于其他家庭的孩子就会沾沾自喜,以至于认为别人家的孩子一事无成,在夸耀自己子女的同時,贬低了别人子女的成就和表现,甚至忽略掉别家孩子的优点。
(三)无限加大子女学习压力及生活压力
在攀比的同时,另一种现象也随之出现。家长攀比的起点是孩子,那么攀比导致的不良结果也会落在孩子身上。就学习压力而言,学习方面的成就是攀比的一大热门。攀比过程中形成学习压力是难以避免的。学习压力指的是人在学习活动中身心所承受的一种精神负担。孩子在被攀比后,就会陷入更大的学习压力中,这种压力不仅来自于父母,也来自于攀比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所承受的学习压力不再只是作业繁多之类,而更多是来自于竞争。就生活压力而言,一些家长也会借着生活能力进行攀比,甚至有的时候会紧抓着某个方面不放。这种攀比虽然没有学习方面的攀比带来的压力大,但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羞耻心。可见攀比对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都造成了负面影响。
(四)无意义对比自家子女及他人子女
对于部分家长来说,一方面,他们不清楚自己子女的成就达到了怎样的地步,就会与他人子女进行对比,比较出某个成就是否已经高于他人。但这样做往往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甚至影响到了父母自己的心情。另一方面,有时候他们已经习惯性地进行对比,即使对比的内容毫无意义,他们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满足自己的心理,得到心理安慰。他们也不顾忌孩子的想法,只是一味地认为只有经过所谓的对比,才能激励子女更有动力去学习,却没想过攀比带来的不良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二、不良攀比行为的主要成因及后果
(一)基于家庭及个人的分析
攀比风气的形成,离不开家长虚荣、好胜、从众等扭曲的心态。
1.虚荣心。虚荣心是人类的一种渴望被他人肯定的心理状态,但它其实是一种扭曲的心理状态。人人都有自尊心,无论男女老少、贫富贵贱。当他们的自尊心过于强烈,发生扭曲后,就变成了虚荣心。爱慕虚荣者,他们在行为上的主要表现就是无意义的攀比,炫耀自己所得到的成就,以满足自己的内心。
2.好强好胜。有的人生就好强,不仅自己要胜过别人,自己的孩子也要胜过别人。因此,他们热衷于攀比,以求胜利的快感。但自己一旦被比下去,便会恼羞成怒,定会与对方争个高低。
3.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有的家长看到别的家庭进行攀比,就会情不自禁地参与进去,以寻求归属感与认同感。
因攀比导致的后果对于家庭或个人而言,虽然范围小,但是伤害极深。对于家庭来说,攀比会让对方家庭感到不舒服,以至于使两个家庭之间气氛尴尬,最后必定会不欢而散。
对于个人来说,在长期攀比下,若一直处于下风,内心必定会产生嫉妒、愤怒、自卑等不良情绪,而这样的情绪发泄的对象必然是儿女。儿女此时会受到父母多方面的打压,形成巨大的压力,但他们往往不能承受。于是,他们有可能会自暴自弃,或者形成叛逆心理,甚至有可能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如当年引起媒体以及教育界广泛关注的杭州萧山区女高中生被害分尸案,这起命案不仅毁了6个孩子的前途,也撕裂了6户家庭。而这起命案的祸端就是来自于父母亲的攀比。为了一时的口舌之快而取他人性命,本例毫无疑问是盲目攀比带来不良后果的典型。
而对于长期处在上风的家长而言,他们会高估自己的教育水平,以至于松懈了对孩子的管教,即便孩子的成绩大不如前,他们却仍然自欺欺人地去寻找本来就弱于自家孩子的家庭进行攀比,给予自己心理暗示。这样的行为不仅会让孩子“泯然众人矣”,甚至会培养出孩子高傲自满的性格,不求上进,碌碌无为,最后一事无成。
(二)基于被攀比对象的分析
攀比这一行为并不是双向的,有的时候,被攀比对象往往不知情,却有可能会被第三方听取。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某天小明母亲对小明说:“你看看隔壁小强学习多么厉害,每次都是年级第一,你还不努力?”而这句话被准备出门的小明父亲听到了。此时,小明母亲口中的小强就是所谓的被攀比者,但小强并不知情,但置身事外的小明父亲就是第三方。即便小明父亲并不认识小强,却也在心中保留了小强学習非常厉害的印象。而有的话“一传十,十传百”,“小强学习年级第一”这件事情被许多人知道,带给小强的就是舆论压力了。这种情况的成因主要是被攀比者过于优秀,引起了攀比发起者的羡慕,但往往发起者不会在被攀比者面前进行攀比,因为他们觉得在被攀比者的面前是自卑的。
这种攀比带给被攀比者巨大的舆论压力,他要活成别人所认为的样子,这样的压力往往会导致他出现冷漠、抑郁、自闭等不良情绪,极大地影响到他的身心健康。
(三)基于社会的分析
攀比风气的盛行,与社会也离不开关系。通常,个人总是会被社会所带动,人们道听途说的所谓“有压力才有动力”等俗语,在广为流传后变了味儿。即使出发点是为了让孩子获得动力,但通过这种方式来取得动力未免有些不妥。攀比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一部分动力,带来的更多是不良的心理情绪。
如果攀比之风不被及时遏制,会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经历这些痛苦,从而成为内心深处磨灭不去的阴影,这带给社会的将会是青少年各种心理疾病的病发指数上升,失业、失学率升高,甚至是犯罪率提高等社会危害。
三、不良攀比行为的矫正建议
对于有一定条件的家庭来说,家长本身对孩子的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一些家庭尤其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家庭来说,家长往往都会依赖于学校、社会等进行引导教育。因此,为了防止攀比风气的蔓延,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矫正不良攀比行为。
(一)家长树立正确的子女成材观
1.客观评价自己子女才能
盲目夸大或贬低子女成就的家长一定要客观地评价自己子女的才能,多方面看待子女的能力,不可盲目夸大,也不可盲目贬低。学校应鼓励家长让子女尝试多方面地发展自己的能力,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不能只看到子女某一方面的能力,要多方面看待子女的能力。要相信,没有人是绝对完美的,也没有人是一事无成的。只有客观对待,才能正确地引导子女走向成功的未来。
2.适度给予子女压力
对于无限加大子女学习压力及生活压力的家长来说,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确实要适度地给孩子压力,使之成为动力,但并不是要通过攀比而获取压力。这样的压力往往是不良的,而获取一定压力的方式有很多种,学校或家长可以督促和监督孩子进行一些学习和生活的活动。若想拥有更大的动力,学校或家长可以试图让子女在学习和生活中得到某些乐趣。这样下来,不仅让孩子得到了良好的教育,也保证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3.开明、谦虚地看待他人子女
俗话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对于有意夸大或贬损他人子女表现的家长来说,在面对他人子女的时候要以开明的眼光看待,并保持谦逊的态度。只有开明的眼光和谦逊的态度才会得到对方的认可,形成融洽的相处模式,双方才会继续交往下去,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学校应该让家长明白,无论对方的成就如何,要秉承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原则,虚心向对方学习,既不盲目吹捧也不恶意贬低。了解到对方不好的一面,要学会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二)学校营造良好的学生成长观
不仅仅是家长之间的互相攀比,子女之间的互相攀比也值得重视。学校有义务也有责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改变学校的不良攀比风气,帮助他们以正确的方法学习,共同进步。
1.学校要鼓励人人成才
学校作为培养人的专业机构,应当倡导人人成才的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时代风尚,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有意愿、有信心、有能力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2.杜绝校园内的盲目对比
学校一方面要给予学生良好的教育,另一方面要杜绝校园内盲目对比的不良行为。在学校里,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并非要让他们争个高低,也并非要贬低对方,而是要鼓励学生一起努力,共同采摘成功的果实。因此,学校和家长必须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3.通过沟通引导家长发现子女优势
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和家长的教育,因此沟通必不可少。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会等,引导家长发现子女的优势,并协助家长放大这些优势,让不同的孩子绽放属于他们自己的光彩。孩子们的才华大放异彩,能力各有千秋,很大程度上可以将攀比现象从根源截断。
(三)社会形成理性的人才评价观
社会,即是由人与环境形成的关系总和。社会是人的社会,人影响着整个社会,社会同样也影响着人们。社会需要人才,同时要给予人们正确的人才评价观,这样才能更加公平公正地广招贤才,让他们在各个不同的岗位上各司其职,以此阻止不良攀比风气的蔓延。
1.树立“行行出状元,工作不分高低”的观念
俗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论什么事都会有人出类拔萃,不论从事什么职业,只要热爱本职工作,保有优秀的职业素养,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而这里的“三百六十行”也仅仅是一个约数,据统计,中国目前已经有了将近2000种职业,其中不少是新兴的职业,并且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笔者相信在未来的中国,一定会有更多的新兴职业,招纳更多的新兴人才,而“人不分贵贱,工作不分高低”的观念会逐步扎根于人们的心中,家长也不会再逼迫自己的孩子选择自己不喜欢的职业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2.禁止不当的人才宣传行为
学校为培养出社会优秀的人才,提高本校的升学率,在进行招新宣传的时候,往往都会列举出本校的辉煌历史,例如历年来学校的升学率,中考、高考状元,甚至还有竞赛的获奖等。但在个别学校,招新却以竞赛成绩作为评优入学依据,导致部分家长为了攀比而不得不让自己的孩子参加竞赛。而竞赛作为一种比较本领、技术的高低,有一定的规则的活动,若社会不加以管制,必定会成为阻止攀比风气蔓延的巨大阻碍。因此,社会应禁止不当的人才宣传行为,多多关注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不歧视学生,不对某些学生抱有偏见。
3.严格管理社会培训机构
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子女更加优秀,会让子女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进入培训机构进行进一步的学习。而一些培训机构不会像学校一样重视学生的多方面发展,他们往往只会看到学生的某一方面,从而让学生、家长产生一些比较心理。为达到阻止攀比风气蔓延的目的,社会应当禁止培训机构过度培训,禁止培训机构夸大宣传,进而杜绝不良攀比行为,鼓励孩子们共同努力进步,走向辉煌的明天。
换个角度思考,攀比也并非没有带来任何好处,在攀比的过程中,不少家长了解到了孩子的不足之处,针对不足的地方进行教育,保证了孩子的进步。但是,这种进步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以及压力,在攀比中,弊永远大于利。因此,无论如何,过度攀比都是不可取的,家长应当在孩子面前树立榜样,鼓励孩子积极进取,而不是在攀比中患得患失。阻止攀比之风的盛行,要从自身做起,才能让孩子自由、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祖国优秀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