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应用
2020-06-08郑珈琦
【摘要】本文以《游击队歌》教学为例,论述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学科教学的应用策略,通过音像、答题器的辅助功能,为学生创设如临其境的学习情境;以微课视频突破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开阔学生的视野;使用多媒体交互功能,展示学生的即兴创编,挖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潜能。
【关键词】信息技术 融合 音乐学科 教学实践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把教学内容、教学经验和多媒体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完成各种教学功能。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师在中小学音乐课中注重利用信息技术,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为此,笔者以《游击队歌》课程教学为例,谈一谈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音乐教学,以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
一、巧用音像答题器辅助功能
(一)音像的运用
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是现今课程学习的主要方式,将信息技术运用到音乐课堂,有着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与信息技术结合,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声像一体、视听结合,体现信息技术和音乐的审美性、愉悦性。笔者首先反复播放《游击队歌》,引导学生认真聆听歌曲的力度变化。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展示的平台也不仅仅是三尺讲台,而是教师尽可能地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本节课围绕着“A段、B段”力度变化这一问题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反复聆听、小组讨论、即兴演唱等方式,体验、感悟作曲家所要表达的情感。其次,引导学生观看大型歌舞剧《东方红》中《游击队歌》片段,同学们仿佛回到那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看到铁道游击队员们在百里铁道线上痛击日寇,他们爬上飛快的火车,用炸药炸桥梁,打得鬼子魂飞胆丧。学生通过给影像配曲,提高学习的兴趣,扩大了音乐视野。以下是课堂导入的教学实录。
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影片,回到那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课件播放视频)
师:这就是当年的抗战场景,铁道游击队员们在百里铁道线上痛击日寇。(爬火车时说)你们看,他们就像这样爬上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铁道线是他们杀敌的好战场!(丢东西下车时说)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可是炸药,游击队员们就是用它炸桥梁,打得鬼子魂飞胆丧。
师:虽然老师和你们都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当年的抗日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本节课中,笔者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游击队歌》中我国游击队健儿机智、灵活的英雄形象,尤其听歌词“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让学生感受到了游击队员的音乐形象。学生反复聆听、模仿,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感,通过欣赏大量音像视频,在理解上赋予歌曲不同的表现力。
(二)答题器的使用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笔者利用答题器让学生参与学习,一方面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督促全班学生人人参与其中,也避免传统检查方式存在的不全面和不真实的弊端,真实全面地了解每名学生的知识运用情况,这对于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授课策略有着极大的帮助。同时,学生带着情感演唱这首歌曲,通过铿锵有力的歌声表现出游击队员英勇无畏的形象,仿佛看到游击队员埋伏在深山密林中,抓准时机痛击敌人,又悄悄地回到深山密林中准备下一轮战斗,体现了游击队员战之必胜的精神。以下是学习歌曲B段的课堂实录。
师:你们认为B段应该用怎样的力度来演唱?这表现了游击队员们怎样的音乐形象呢?
学生用答题器作答。(选择“英勇无畏”)
师:怎样的情绪来演唱呢?
学生用答题器作答。(选择“激昂”)
笔者查看显示器中的选项后,请学生集体演唱歌曲,用铿锵有力的歌声表现出游击队员英勇无畏的形象。
二、巧用微课视频突破教学难点
微课视频是“翻转课堂”的产物,音乐教师应当帮助学生理解、归纳整合,让其循环学习,力求突显音乐学科的特点和教育规律。本节课在练声结束之后,笔者给学生播放一段小短片,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强弱符号,通过欣赏4种强弱变化的曲目,培养学生认真聆听音乐的习惯,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表达独立的感受与见解,体验与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与精神内涵,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眼、耳、脑参与学习,提高课堂效率,为后面学生模仿演唱出游击队员神出鬼没、英勇善战的音乐形象打下基础。以下是本课微视频的课堂教学实录。
师:唱好一首歌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把力度准确、巧妙地唱出来。现在请你们看一段微视频。
师:给你感受最深刻是什么?请结合微视频力度符号的知识说一说。
师(评):这四首曲子力度的强弱是不同的,有强、有弱,有渐强、渐弱。通过四首曲子展现了演唱不同的力度,表现出不同的音乐形象。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游击队员在你们心目中是怎样的形象?(神出鬼没、英勇无畏)
三、巧用交互功能展示学生即兴创编
即兴音乐创编活动以开发学生的潜能为目的,是音乐创造的内容之一,教师可以采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游击队歌》的历史背景是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铁道游击队员们在百里铁道线上痛击日寇,作曲家根据游击队灵活机敏的战斗特点而创作的,为了使歌曲更具动感,音乐更有推动的力量,作曲家在A段的每一句都用上了弱起拍子来演奏。唱好一首歌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把力度准确、巧妙地唱出来,笔者在课堂上启发学生想象心目中游击队员神出鬼没、英勇无畏形象,仿佛看到了游击队员们在树林里若隐若现的情景,想象自己就是这群英勇无畏的战士中的一员。同时,通过“如果让你反复唱,你会从哪里开始,如何演唱”这一问题,让学生展开即兴创编,并利用希沃白板的拍摄功能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即兴表演,培养了创造能力。如以下是在歌曲中设计反复记号的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我们唱完这首歌之后,总觉得情未尽、意未了,还想再歌颂这一群英勇无畏的战士们。在音乐当中,我们往往会用到反复记号来强调延续情感、升华情感,如果让你们在这首歌曲中加入反复记号,你们会放在什么地方?请你们写在谱子上,记录下来。
(师拍摄学生作品并同步上传到电脑,展示学生的作品)
师:这样的反复记号在处理上往往是会改变的。试一试,在最后的“拼到底”三个字加上重音记号,看看是不是更能突显游击队员不畏强敌、英勇抗战的形象。(全班共同演唱歌曲)
在本课教学中,笔者尽可能将信息技术的即时性和互动性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相结合,以信息技术的渲染强化传统教学方式中难以突破的重点,以信息技术的辅助功能突破传统教学方式中难以突破的难点,努力做到技术丰富而不画蛇添足,让信息技术恰到好处地为音乐课堂教学服务。
音乐教育发展的趋势是信息技术和音乐学科的整合,将给音乐学科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学习和发展,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感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巧用微课,让学生体验与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与精神内涵;让学生展开即兴创编,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普及,信息技术还将在音乐教学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对音乐学科教学的改革、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都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郑珈琦(1989— ),女,广西梧州人,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小学音乐教育。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