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视域下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

2020-06-08刘戎

成才之路 2020年13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数学教学高效课堂

刘戎

摘 要: 微课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模式,可以帮助教师利用简短的视频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并取得良好的自学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在课前精心制作微课以活跃课堂氛围,在课中导入微课以深化课堂内容,在课后应用微课以巩固课堂知识。

关键词:微课;数学教学;高效课堂;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3-0087-02

微课是一种借助信息技术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的视频资源教学方式,该课程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学习特点,以单一主题式的教学视频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其不但能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而且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微课视域下开展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难点,还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课前制作微课、课中导入微课以及课后应用微课,活跃课堂氛围,深化课堂内容以及巩固课堂知识,实现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微课视域下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的作用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微课逐渐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为教师提供信息共享、丰富教学资源等服务,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微课教学非常适合学生自学,能具体地帮助学生解决疑惑,掌握新知识,还可以解决学生个体差异的问题。对于教师而言,在微课视域下开展课堂教学能够活跃教学氛围,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知识,同时也能借助微课呈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故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既能节省课堂讲解时间,又能提高教学质量。

二、微课视域下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1.课前制作微课,活跃课堂氛围

微课的内容虽然微小,但是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知识传授的局限性,让学生能看到生动形象的知识呈现。微课是集声音、图像、视频为一体的教学形式,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结合学生认知规律,有针对性地安排微课内容,既能体现微课的“微”,又能建立旧知识与新知识连接的桥梁,让学生轻松学习新知识。因此,教师在开展新课前,应根据上一堂课学习的知识进行引导,制作趣味性微课视频,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开展“三角形分类”教学前,教师首先让学生预习三角形分类的知识点,再根据该章节知识内容,将一些生动有趣的生活元素引入微课,如录制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的物体,并通过这些物体讲解三角形的性质、不同三角形的异同点,引出三角形分类的内容,最后提问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等腰三角形的物体有哪些?等边三角形的物体有哪些?让学生更能直观、形象了解三角形分类的知识。教师将新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能够确保微课内容与学生产生共鸣,进而有效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教学主题,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2.课中导入微课,深化课堂内容

微课的特点是能够围绕某一个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以解决学生难以将课堂知识内化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课堂内容,高效掌握数学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导入微课,不仅能深化课堂内容,还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问,提升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合理划分重点、难点教学内容,并录制突出重点或难点知识内容的教学视频,针对某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在提及重点知识时,教师可以借助问题情境、角色扮演等形式巧妙地导入微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观看和学习,从而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例如,在教学“两位数的加减合算”时,教师可向学生提问:感恩节快到了,小明购买50朵花,送给父母、朋友和敬老院的老人们,他给爸爸、妈妈各送1朵,给朋友们送了5朵,同时小明收到朋友送的3朵花,再给敬老院的老人们送了34朵,请问小明还剩多少朵花?学生思考时,通常会想到采用数数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时,教师可播放微课,采用动画的形式进行算式演算,让学生直观学习新的计算方法,从而让学生掌握新的计算方法,顺利掌握两位数的加减合算问题。如果学生在观看视频过程中难以掌握计算原理,教师还可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在播放两位数加减合算的动画实例时,选择几名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难点。可见,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问题导入或角色扮演等形式开展微课教学,有利于化难为易,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最终实现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3.课后应用微课,巩固课堂知识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味地讲解,赶教学进度,就会导致学生难以消化课堂知识,而且在结束课堂教学之后,有的学生不会自主花费时间巩固和温习课堂知识,这就不利于学生对教学重点的掌握,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利用微课的传播优势,教师能让学生随时、隨地学习重点内容,同时还能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有利于针对性调整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查漏补缺,进行针对性的学习。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很好地接受这种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最终有效巩固课堂知识。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时,首先,教师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测量家里各个房间围墙的长宽高,并计算整个屋子的体积。其次,将录制好的微课视频发到班级QQ群或微信群中,将视频内容分为课前预习与课后巩固两个部分,让学生自主观看和学习,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再结合生活经验促进其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会采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最后,让学生把作业发到群里,便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使学生有效掌握和巩固课堂知识。如此一来,教师在课后应用微课,帮助学生利于课后时间消化和理解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加强对课堂知识的巩固,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也有利用保证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效果。

总之,教师在课前、课中以及课后借助微课开展数学教学,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有效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深化课堂内容,巩固课堂知识,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不断优化数学教学,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文斌.微课视域下数学教学创新实践[J].小学教学参考,2019(24).

[2]邱思宇.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8(20).

[3]房胜国.小微见著,丰富教学——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2).

[4]阮征.浅谈数学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7(06).

[5]庄美容.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10).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数学教学高效课堂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