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2020-06-08李燕

考试周刊 2020年47期
关键词:包容灵动热心

摘 要:我心目中的《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给我带来一种“水深火热”的感觉。因为它有“水”的特质,又有“火”的意境。“水”,不难让我想到水流动的样子,随遇而安的感觉。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就像“水”一样,具有灵动和包容,从而让学生在不觉不知中明白道德、规则、安全等等生成效应。“火”,不难让我想到火焰跳跃的样子。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就像“火”一样,具有热情和热心,从而让学生积极有兴趣参与学习。《道德与法治》在的时候,《道德与法治》是全世界;《道德与法治》不在的时候,全世界是《道德与法治》。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灵动;包容;热情;热心

2016年,颁发了《关于2016年中小学教学用书的有关事项通知》,当中非常明确地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思想品德教材是《品德与生活》,后续更改为《道德与法治》,教材名称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这一变化中可以看出,教材的主题和教学的内容也做了很多的调整。而作为教师,面对新的教材也应做出一定的转变。从教学理念上,从学生出发,让《道德与法治》教学真正让学生学到知识,学以致用。

我心目中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给我带来一种“水深火热”的感觉。因为它有“水”的特质,又有“火”的意境。

“水”,不难让我想到水流动的样子,随遇而安的感觉。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就像“水”一样,具有灵动和包容,从而让学生在不觉不知中明白道德、规则、安全等等生成效应。

(一)灵动之感

教师的教学无疑离不开备课,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从内容上看,需要我们的教师不但要备教材,还有备老师、备学生。特别是备学生。因为只有上课教师自己对学生心里有数,才会驾驭《道德与法治》课堂。

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与班级共成长》第2课《我们的班规我们订》,我在上这节课之前,进行了认真的备课,发现这课的内容在很多方面都需要学生参与讨论。特别是教材设计了一个环节“班规我们订”,我在备到此环节时,就在备学生。学生上到这个环节的时候,我该如何进行操作呢?上到这个环节时,班上的学生肯定会七嘴八舌地争论起来。于是,我在此设计了针对本班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针对这些问题组织班上的学生制定班规。果然,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讨论起来也比较具体,提出的班规有可操作性。学生不会盲目地乱提班规,达不到真正制定班规的目的。由于班规是学生自己讨论制定出来的,自觉遵守班规的现象明显增多。这堂课的生成正是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的。

教师的教学设计正如“水”一样,富有灵动之感。多去想想学生会在课堂上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让教学设计有了弹性。

(二)包容之感

教学过程其实是一种人与人交流的过程,有交流就需要有倾听,要倾听就需要有等待。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要有耐心,对学生的行为、语言、思维能有像“水”一样的包容心。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更需要我们的老师能耐得住等待,留给学生讨论、评价、思考的时间,老师可以少说,甚至不说,可学生却收获更多。

例如:《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第10课《父母多爱我》中的第一环节“父母默默地爱”,让学生用心想一想,父母每天都为我们做了些什么事?很多学生都说了很多我们都经常能看得到父母为我们做的事。那天的课上,有一位同学的小手举起来又放了下去,我于是问他:你想说什么?他先摇摇头,不愿意说。我于是说:那就再等等。可过了一会儿,他还是举起了手,站起来回答:妈妈知道我不喜欢吃西瓜是因为讨厌吐西瓜籽,妈妈就会把西瓜籽挑出来,再给我吃。这个同学刚一说完,有很多学生想到父母为他们做的那些细微看不到的事,让学生明白还有很多的细节更能体会到父母对他们的爱。

在此环节中,当很多学生说来说去都是重复那些生病照顾、生日买礼物、帮忙拿书包、煮饭、洗衣服等这些常见的事情时,我没有急着去打断学生的发言,而是给学生再去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事体现父母的爱。因为作为教师的我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就会觉得学生想得不够细,如果这个时候,老师在课堂上告诉学生其实还有很多细节可以体现父母的爱。我觉得学生肯定心里没有那么深刻,也无法真正自己体会到父母对他们的爱。只有耐心等待学生自己发现,学生才真正感受到父母的爱值得他们珍惜。

小学《道德与法治》带给我们不光只是“水”的灵动和包容,同样,小学《道德与法治》也带给我们“火”一样的热情和热心。

“火”,不难让我想到火焰跳跃的样子。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就像“火”一样,具有热情和热心,从而让学生积极有兴趣参与学习。

(一)热情之觉

教学的情境是一节课的关键。教师备了再好的一节课,如果课堂气氛不够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么学生就不会心动。一节好课,那一定是能够感染学生,感动学生。

例如:《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父母分担》的第5课《这些事我来做》,当我在学生单位“家务擂台赛”“与家务活签约”的环节之后,我设计了采访父母,针对自己的孩子做家务的话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我事先录制好视频,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当看到自己的父母在表达做家务的观点时,更多的让学生感觉到父母的用苦良心。一下子,课堂变得很安静。学生在看到自己的父母或别人的父母在发表看法时,个个都很激动,有的学生甚至还哭了。

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学生们被父母的话感动了。没想到,“做家务”的话题,让学生更加懂得父母的爱。真是胜过老师说千言万语来的真实。这样的一节课感染了学生,也感动了学生。

(二)热心之觉

教学的过程是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相互合作、相互碰撞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讨论、合作、碰撞中,产生思想的共鸣。让学生在合作中,帮助同学,利用集体的力量去相互激励。

例如:《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快乐学习》中第2课《我学习,我快乐》中,有一个环节名为“战胜困难更快乐”。此环节需要同学们根据书上几位同学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让学生帮他们出出主意。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其实是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他们总是说不到具体的方法,甚至有些同学就是遇到书本上提到的困难,他自己都不知道怎样解决。于是,我在此环节设计为小组讨论的形式。每个小组选择其中一种学习困难展开讨论。这时,课堂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成绩好的同学,会给出比较合理的建议,其他的同学及时补充。不一会儿,小组讨论就得出了一个比较具体的方法。各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我又找出班上的语文课代表、数学课代表、英语课代表,再谈谈他们遇到这些困难是怎么想办法的。我还让同学谈谈自己遇到了学习中的困难,在课堂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这样,通过小组讨论、优生谈经验的方法,把学习上遇到的困难解决办法进行了有价值的汇总。

这堂课直到下课,学生们都还在不断地提出新的方法。整个班给我一种积极向上、相互帮助的良好班风现象。学生们都毫不保留地把自己学习的方法拿出来和同学们分享,热心的同学也激发了那些不爱学习的同学们,学生们个个都很认真地听同学们发表的好方法、好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大大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学生们利用集体的智慧帮助同学,同时也帮助了自己。这种“手拉手,心连心”的学习氛围,驱动了学生进行不平庸的学习心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能够“增长见识”,首先要能够“见多识广”。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多给学生“水深火热”的课堂效应,从而使得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有興趣学习,并把课堂所学所获,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学生的学习从“增长见识”成功转化为“见多识广”。

你在的时候,你是全世界;你不在的时候,全世界是你。

《道德与法治》在的时候,《道德与法治》是全世界;《道德与法治》不在的时候,全世界是《道德与法治》。

作者简介:

李燕,广东省佛山市,佛山市顺德区逢简小学。

猜你喜欢

包容灵动热心
热心的叮当猫
热心的奶奶
延伸阅读:『洋女婿』热心且盲
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促进省域基础教育改革
在阅读中点燃激情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诗意的语文 灵动的课堂
浅谈“中庸之道”的精神内涵与当代价值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加藤嘉一:不妨“包容”外国对中国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