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部农村小学教育发展困境的调查研究

2020-06-08唐艳

成才之路 2020年13期
关键词:中西部农村小学教学质量

唐艳

摘 要: 农村教育的发展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教育的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文章以中西部农村小学教育为切入点,以四川中部农村地区某小学为例,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在弄清存在的办学条件落后、留守儿童较多、师资力量匮乏、教育观念落后等问题基础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中西部;农村小学;教育困境;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526.5;G62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3-0030-02

一、选题缘由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中国的根本问题,便是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乡村教育不仅是20世纪中国的根本问题,也是21世纪中国的根本问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實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强调要把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放在优先地位,把发展乡村教育事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个重要手段。当前,农村小学教育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最终也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笔者通过对四川中部农村地区某小学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当前中西部农村地区小学教育现状,以求弄清农村地区小学教育落后的原因。

二、调查实施过程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四川省中部农村地区某小学的教师、学生、家长为对象。事先规定的学生样本总量为50,然后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按各个年级的学生来分类,确定该小学学生的比例为8:9:7:8:9:9,最后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各层抽样,让被抽到的学生填写问卷(低年级学生由笔者带领他们填写)。对于教师和家长则遵循自愿原则,选取部分教师和家长进行访谈。

2.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以5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采用现场发、现场收的方式,以保证问卷的回收率。在收回的50份问卷中,有43份有效问卷。由于回收率较高,便不再进行补充调查。(2)访谈调查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部分教师和家长进行非结构性访谈调查,了解当前中西部地区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寻找中西部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三、中西部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分析调查结果,发现当前中西部农村地区小学教育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办学条件落后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说,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人力资本又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当前,中西部农村地区小学办学条件与二十年前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农村教育投资相对城市来说还是偏少,所以中西部农村地区小学办学条件依旧落后于城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进程较慢。第二,农村小学的基础设施不齐全。第三,农村小学缺乏校园文化建设。

2.留守儿童较多

在回收的43份有效问卷中,有72%的学生表示自己长期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有11%的学生表示自己长期和父母一方生活,有17%的学生表示父母一个月到三个月回家一次。这一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留守儿童问题仍是影响中西部农村地区小学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留守儿童从小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其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的陪伴,与父母的沟通较少,在生活中更容易遇到许多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长期下去不利于留守儿童学习的进步、心理的健康、良好性格的形成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师资力量匮乏

师资力量匮乏并不是指绝对意义上的农村学校教师人数少,而是指中西部农村小学缺乏年轻的、有能力的教师。由于中西部农村地区生源不断减少、教师待遇相对较低、职业发展空间较小、工作环境不尽如人意等,大批有能力的、年轻的农村教师由乡村向县城、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流动。这些现象,使得原本就缺乏优秀师资的中西部乡村地区的教师更加紧缺,中西部农村地区小学教育的发展更加困难。

4.教育观念落后

调查结果显示,有23%的学生表示家长经常辅导自己写作业,有77%的学生表示家长不经常辅导自己写作业。虽然大部分家长不经常辅导孩子写作业,但他们却非常看重孩子的成绩。家长这种只重结果不问过程的矛盾做法,无形之中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压力以及性格上的叛逆。部分父母长期在外工作挣钱,希望给孩子提供相对不错的物质生活,却忽视孩子的学习,错过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在部分农村地区,“重教而又不会教”的现象以及“重养轻教”的落后观念十分常见。如果任凭落后的教育观念延续,势必造成农村教育长期停滞不前。

四、改善当前中西部农村小学教育困境的建议

1.推动经济增长,以经济增长促教育发展

众所周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增长为教育协调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一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该地教育发展的水平,经济发展不仅能为教育发展提供更多的经费支持,吸引更加优质的师资力量,改善农村地区学校的办学条件,还能够把更多的劳动力留在自己的家乡,从而解决农村地区留守儿童问题,让孩子在父母的关怀之下健康成长。因此,要着力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让更多的人留在农村,吸引更多的人来到农村,一起建设农村,以此来带动农村地区教育的发展。

2.吸引优质师资,以优质师资促教育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印发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中提到,“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新时代的乡村教师不应成为一名教书匠,而应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地特色乡土文化,拥有自我反思意识和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树立为乡村教育和中华振兴服务的壮志。教师在学校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一个具有教育热情、能够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教师对学校的发展更是至关重要。因此,要想发展中西部农村小学教育就需要政府大力支持当地教师的专业发展,唤醒农村地区教师的教育热情,淘汰一些不会教、懒于教的人员,吸引优质师资到农村,给农村学校注入新鲜的血液,让农村小学教育焕发新的活力,让教师充分了解当地文化,发展具有乡土特色的农村小学教育,促进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3.传播先进观念,以先进观念促教育发展

教育观念落后仍是如今阻碍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贫困文化理论认为,贫困人口对生活安于故俗、溺于旧闻的生活态度与价值观念,已经内化为该群体的一种生活模式和行为准则。这种生活态度与价值观念也同样影响到贫困人口的教育观念,使得部分贫困人口教育观念落后。因此,想要改变这种现象就需要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去革新陈旧的观念,促进中西部农村地区经济与教育发展。教育部门要在农村地区开展各种形式的讲座,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带到农村地区,以讲座的形式去改变人们落后的教育观念,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现代人才观,促进中西部农村教育的发展。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小学教育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正蓬勃发展,但有时仍存在办学条件落后、留守儿童较多、师资力量匮乏、教育观念落后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推动经济增长,以经济增长促教育发展,需要吸引优质师资,以优质师资促教育发展,需要传播先进观念,以先进观念促教育发展。政府要制定更加精准的政策,吸引各方力量支援中西部农村地区小学教育发展,让中西部农村小学教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1]焦后海,韩露,柴然.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教育资源配置思考[J].教育导刊,2018(05).

[2]辜胜阻,易善策,李华.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J].教育研究,2011(09).

[3]叶晓晨.乡村教师补充的问题与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9(07).

[4]林勇.我国教育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关系及实证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3(06).

猜你喜欢

中西部农村小学教学质量
让航天梦想在中西部地区扬帆启航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物流大通道中西部的崛起之路
中西部高校要打一场人才保卫战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河北平原中西部中更新世非海相沉积体系魏县组的建立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