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思考

2020-06-08包龙英

考试周刊 2020年47期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德育渗透小学语文

包龙英

摘 要:语文教育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起到春风化雨的教育效果,使学生在掌握人文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德育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存在于专门的课程之中,在其他课程中也有所涉及。基于此,本文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希望提高学生的德育综合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德育渗透

一、 引言

德育教育是我国教育内容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所以教育应当贯穿于学科教学之中,通过教师潜移默化的引导,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语文教育的德育价值难以得到有效体现,不利于推动素质化教育进程。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应当实现教书育人,培养学生优秀品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所以语文教师应当有效应用各类教学资源,完善创新教学方法,将德育教育有效渗透到课堂教学众多环节,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二、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

从整体教学情况能够看出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仍然不够,甚至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并未重视开展德育工作。主要体现在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并未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所以使语文德育教育作用受到影响。由于部分教师并未从主观角度正确认识到德育教育对于师生的思想人格作用,导致德育教育效果不容乐观。

三、 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小学语文教育,教师必须要正确认识到语文属于人文性学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教学渗透。德育过程是语文学习的关键,语文也是对学生进行基本道德素养培育的重要学科。所以通过语文德育教学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自身道德观念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行为意识进行针对性引导,提高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所以德育教育是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根本,也是新课程标准对于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具体对策

(一)在课堂导入中潜移默化渗透德育教育

兴趣是成功的基石,兴趣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动力。教师在课堂讲解前都会用课堂导入语,良好的课堂导入是一节优质课的开端,课文讲解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唤醒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求知欲望。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节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精心设置导入语:“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去过哪些旅游景点?今天老师想和你们共同旅游,你们高兴吗?让我们现在出发共同阅览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景色吧!”教师应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小兴安岭四季的画面,学生观看到心旷神怡的画面之后,会进入到优美的意境之中,感悟文章语言文字描绘的良好情感。学生从心中也会产生浓郁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感受祖国的壮丽山河,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并且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二)开展丰富多元的课外活动

由于语文知识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和思维灵活性,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借助语文教学活动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从而丰富学生的活动参与热情,促进学生在语文知识探究当中提高思想品德的拓展能力。教师要在活动设计的过程中贴近学生的思想,并且注重层次性和引导性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和学习目标。例如,当前小学生年龄较小,思维不够成熟,所以独立性的思考能力有待提升,教师就可以选择具有积极正能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意志力。教师也要积极地利用社会主义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德育知识掌握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和探索当中树立科学的品德意识和良好的学习思维。

教师要积极地促进学生在课外阅读当中的参与积极性,由于课外阅读既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思想,又能够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所以教师要注重利用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和品格,从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学习能力。教師也要在课外阅读教学引导当中,注重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思想方面的培育和引导。教师可以推荐相应的阅读读物,引导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地阅读,并且提高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在课外阅读当中的思维灵活性。教师还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使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进行积极的探究。教师可以向小学生推荐相应的阅读读物,从而引导学生在阅读当中树立人文思想,提升学生在阅读当中的深入思考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面积累,拓宽学生学习思路不断加深,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思想。

(三)教师深入挖掘德育教育素材

教师在小学德育实践教学当中,要针对学生的教材内容进行深度的挖掘和探究。通过对科学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把握,从而实现学生在文章当中的德育探索能力,提升学生在德育知识探索当中的思维灵活性。教师要在上课的过程当中,向学生介绍语文知识,并且引导学生在交流互动当中,对于语文材料进行深入性的研究和思考,教师也要在讲解教学问题时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学生在学习《一夜的工作》一文时,教师就可以突出性地讲解课文当中艰苦奋斗的相关精神,并且向学生介绍我国革命前辈为人民发展抛头颅洒热血的高尚品质,从而丰富学生在阅读当中的精神素养,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小学语文教材当中,可以借助教材中的丰富内容进行生动形象的教学引导,将内容结合与知识进行教学的讲解,能够有助于丰富学生对于德育知识进行灵活性的记忆和认知,加深学生在学习当中的印象和探究能力。教师也要契合小学生的个人学习观点,通过满足小学生在学习当中的好奇心,从而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观念,帮助学生加深对于语言文字的掌握能力,丰富学生的文章探究热情。

教师在插图教学当中要着重引导学生,使学生重视对插图方面的联想和探索,通过插图作为教学的突破点,渗透德育教学内容,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思维。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清明上河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插图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教材当中的清明上河图,了解北宋经济发展状况,从而提升学生对于《清明上河图》这部经典作品的风格价值熟悉度。部分学生则在观察过程当中感叹画家在绘画时的功底,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感悟能力,使学生感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巧,从而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学习主动性。

猜你喜欢

新课程标准德育渗透小学语文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分析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