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货币供给角度研究我国M2/GDP高比值问题

2020-06-08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0年4期
关键词:储蓄率格兰杰供应量

一、前言

M2/GDP(广义货币供应量/国内生产总值)这一指标,最早由麦金农提出,来刻画一个国家金融发展的深度,同时也是衡量一国经济货币化程度的指标。麦金农分析了该指标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程度,他得出,一个国家M2/GDP的比值越大,说明该国的金融发展程度越高。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的发展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出现了差别。M2/GDP一直在上升,从1978年的31.51%上升至1996年的107.5%,首次突破100%大关,至2018年,该比值上升到202.90%的高位。在这40年里,我国M2/GDP增长了6倍多,虽然在2004-2008年有所下降,但并不影响我国M2/GDP的长期增长趋势。可以认为,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这个现象一直存在并将可能长期持续。当货币的供应量超过实体经济发展太多时,说明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过多,这可能导致通货膨胀、房地产泡沫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冲击实体经济;相反当实体经济发展的速度快于货币供应,就可能导致经济难以发展、市场不活跃。我国M2/GDP一直上升的背后一定存在其特有的原因,与货币供给密不可分。因此,从货币供给角度分析M2/GDP高比值问题,可以了解我国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间的联系,再根据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是十分有意义的。

二、从货币供给角度分析我国M2/GDP高比值的原因

货币供给是指中央银行调控基础货币,通过现代银行体系进行货币创造的过程。根据货币的流动性,我国货币供给划分为三个层次,即M0、M1和M2,其中M0为流通中的现金;M1(狭义货币供应量)包括M0和活期存款;M2(广义货币供应量)包括M1与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和其他存款,后三者称为准货币;QM(准货币)为M2减去M1。其中流动性最大的是M0,M1次之,M2最弱。

图1是各层次货币供应量与GDP的比值图,可以看出,M2/GDP的值很高,且逐年上升,此外,QM/GDP上升趋势很明显,因此它对M2/GDP的贡献是最大的,而M1/GDP没有太大的上升,M0/GDP甚至有所下降。由此得出,M2/GDP的增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准货币的增加引起的。准货币又是由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所构成,根据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这表明储蓄占据了我国居民收入的很大部分,他们的收入很少用来交易或投资。

图1 各层次货币供应量与GDP比值

三、M2/GDP高比值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和变量选取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国家数据和中国人民银行网站等,选取了1978-2018年的年度数据。

根据上文分析,将总储蓄率(X1)作为解释变量,M2/GDP(Y)作为被解释变量,由于导致我国M2/GDP高比值的原因还可能有:经济增长率(X2)、货币流通速度(X3)、国内信贷情况(X4),所以将这三个变量作为控制变量。根据各变量代表的经济含义,货币流通速度用GDP/M2来表示,经济增长率用GDP的增长率表示,总储蓄率用1-最终消费/支出法的GDP表示,国内信贷比率用国内信贷总额/GDP表示。

(二)模型建立及实证检验

1.回归模型

根据整理的数据,运用Eviews 10.0作回归分析,得出:

上式表明,货币流通速度、经济增长率与M2/GDP负相关,储蓄率、国内信贷比率与M2/GDP正相关。其他变量不变的时候,每上升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M2/GDP平均减少0.1803个单位,所以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减慢使得M2/GDP增加。其他变量不变的时候,每上升一单位经济增长率,M2/GDP平均减少0.3495个单位,经济增长率刻画了国家经济状况,经济不景气时,大部分居民有着悲观的预期,消费的需求也就降低,而企业如果有悲观的预期,那么他们就会减少投资,这样减少的需求会用来储蓄,那么居民和企业对于货币的需求增加,降低了货币的流通速度,M2/GDP一直上升。其他变量不变的时候,每上升一单位的储蓄率,M2/GDP平均上升0.5835个单位,储蓄率一直升高导致了M2/GDP不断上升。其他变量不变的时候,每上升一单位国内信贷比率,M2/GDP平均上升0.7317个单位,正式由于国内信贷比率的增加,导致了广义货币量的增加,M2/GDP比值随之增加。

2.平稳性检验

对各个原变量进行ADF检验,结果如下:

表1 变量的单位根检验

Y、X1、X2、X3、X4都是平稳的,可以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3.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对变量间进行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下表:

表2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

从表中看出,经济增长率与M2/GDP没有格兰杰因果关系;货币流通速度与M2/GDP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总储蓄率与M2/GDP有单向的因果关系,国内信贷比率与M2/GDP也没有格兰杰因果关系。

实证检验表明,总储蓄率对M2/GDP的影响最大且正相关,前面我们也提到过,M2/GDP比值高的重要原因是准货币的增加,而准货币的主要构成就是储蓄存款。其实这与我国居民的储蓄偏好以及金融市场不发达有关系。经济增长与M2/GDP存在负相关,因为经济增长市场活跃会刺激人们的消费。

四、控制M2/GDP高比值的政策建议

(一)刺激消费,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虽然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很快,但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依赖于出口,居民的消费倾向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这与我们偏好储蓄的思想有关,并不利于国家经济长期稳定发展。近几年,我国出口优势降低,因此刺激居民消费、降低储蓄,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是很有必要的。

1.利用税收调节。改进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制度,增加遗产税和赠与税,对于隐性收入征税的漏洞要进行弥补。农村税费也要进行改革,税收政策要有利于就业,对有利于增加就业、吸纳下岗工人的行业减税。

2.政府增加转移支付。由于政府在教育和医疗方面的转移支付比例相对较小,并且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并不完善,所以一些中低收入家庭要将相当大的收入比例储蓄起来,来保证子女能够受教育,家人能够接受医疗。因此,为了刺激居民消费,政府转移支付的重点应该转移到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政府应该加大承担医疗费用,对于一些乱收费的医院严加处罚。教育方面要提高农村教育、基础性教育的质量;增加对助学贷款的投入,减轻贫困家庭的压力。近年来,我国房价攀升,而居民的工资水平上升幅度却不大,越来越多的家庭为买房而担忧,所以在住房方面应当建立一些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缓解住房压力。

(二)发展直接融资市场,鼓励金融工具创新

我国的间接融资仍然占据融资市场的主要部分,要想控制M2/GDP值,应该发展直接融资市场,鼓励金融工具创新。

1.发展直接融资市场。建设完善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首先要出台相关法律制度,健全监管机制,保证直接融资市场健康稳定运转。与此同时,政府也应当减少不必要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利用。我国直接融资市场小的一个很大原因是企业信用难以保证,所以应当建设我国企业信用系统。。

2.鼓励金融工具创新。我国储蓄率高的除了居民的储蓄偏好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金融工具种类少,银行从居民那里吸收存款再放贷出去。商业银行也应该推出更多种类的金融产品供居民选择。

猜你喜欢

储蓄率格兰杰供应量
国内外铜期货市场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
进出口贸易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影响
中国的柑橘丰收但价格下跌
居民持久收入水平对储蓄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临终的医生与关怀的本意
不能“妖魔化”中国储蓄率和投资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