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曲《引子与赋格·大理风情》创作分析

2020-06-08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赋格呈示部引子

安 静

(吉首大学 音乐舞蹈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引子与赋格·大理风情》是符伟教授三首西南少数民族素材赋格曲作品之一,另外二首是《赋格·黔东素描》(土家族)、《赋格·翻山调》(苗族)。《引子与赋格·大理风情》(以下简称《大理风情》)创作于2015 年初。作品写作以我国传统五声风格为乐思发展基础,采取了多种形式的主题发展手法,描写和展现云南大理白族生活情趣。序曲部分,运用了现代作曲技术“十二音序列”,乐思新颖、曲风清鲜。下面是赋格的主题、结构、技法三方面的创作分析。

一、主题

《大理风情》的主题,是以两个音乐性格不同的大理民歌的乐句作为素材的,两个主题各有特点。

(一)第一主题

第一主题特点。一是调性变化,主题由d 羽与a 羽、e 羽三个调性交替构成,长度是四小节。在五声性赋格主题创作中,转调常见方法为前调转入上五度(后调)调,前后两调属同宫系统。第一主题采用了此法,连续两次向上五度宫音系统的转调方法,即d 羽(F 宫)—a 羽(C 宫)—e 羽(G宫),使五声性民歌主题特征得到保留。这种在4小节内有两次转调的乐句,民族传统旋法中少见,只能创作。

二是音组模进,大理西山调《蜜蜂想花花想蜜》[1]是五声性结构,但其中有一个七音音组(见谱例1)颇有地域特色。这个音组的第一音(调式第#3 级)不在五声内,是一个色彩性质但已经固化了的变音,而不是调式的#7 音。主题的第三小节开始出现音组,调性a 羽,其第一音为调式#3 级音。然后第二音组作了Z3 的模进2,进行到e 羽调。主题两次采用这个音组,不仅使主题在调性上形成变化,同时也凸现了音组的地域个性特征,因为其他民族和地域没有这样的七音音组,由此可见作者对主题设计的用心。下面是大理民歌乐句与第一主题的参照谱,见例1、例2。

例1 《蜜蜂想花花想蜜》大理市董凤琴唱

例2 第一主题

(二)第二主题

第二主题原型来自大理小调《麻雀调》[2]第一句,旋律色彩明亮,结构简单朴质,如例3。

例3 麻雀调大理州叶新涛唱

第二主题建立在调性F 宫调上。“歌曲通过麻雀与舂米姑娘的嘻戏,表现了活泼诙谐的生活情趣”。[3]改变音乐性格的目的是与第一主题形成刚亮色彩,与第一主题在调性色彩和音乐意蕴上形成对比。主题选择《麻雀调》首句的第一、二音作为主题的徵(属)、宫(主)关系框架,其他音则围绕徵、宫两音相伴而行,主题首起属音,落在主音。主题长度在歌曲乐句上形柔对比,如例4。

例4 第二主题

下面是呈示部双主题形态参照表,见表1。

表1 双主题形态参考表

二、结构

结构简单说就是事物各部分的组合与布局,如建筑结构等。结构的一个重要属性就是“可感性”,人们在“感受性”情景中了解事物内容。“结构”原意引用到艺术创作领域,同样具备“可感性”属性,如画图结构、曲式结构、文体结构等。就音乐作品而言,“可感性”(音响)是人们认识作品内容的必然途径,这既体现音乐“造型功能”的结构原理,也符合音乐作为“听觉艺术”门类的特殊规律。这样,要使结构对内容呈现产生作用,具备“可感性”效果,创作人必须要在作品结构上面用功设计。下面是《大理风情》结构组成与结构分析。

(一)《大理风情》结构形式

全曲结构由“引子—第一呈式部—第二呈式部—综合再现部”组成,结构图如下,见表2-5:

表2 引子结构图表

表3 第一呈式部结构图表

表4 第二呈式部结构图表

表5 综合再现部结构图表

结构的每一部位都是作者设计而成。整理出上面结构图表,目的是清晰了解《大理风情》音乐语言行文遣词的用意、使用方法以及各部分连接关系,对理解作品的内涵和风格有一定作用,于创作对位类作品的构思有帮助作用。

(二)《大理风情》结构布局分析

1.引子

引子是一个独立的表述单位,采用十二音技术写作。陈铭志《序曲与赋格曲集》的第4 首C 徵赋格的主题采用了十二音技术,第6 首与第8 首的序曲部分均以十二音技法写作,而第13 首则序曲与赋格均用十二音完成。可借鉴的是这些作品虽然采用了十二音作为创作材料,但却保留了五声音调特性。《大理风情》的引子承用十二音序列与五声相结合的观念和方法,特意设计了一个五声和七声相结合的序列,如例5。

例5 12 音序列五声与七声划分图

2.呈示部

《大理风情》有两个主题,所以有两个呈示部。其相同点是,两个呈示部都增加了补充呈示部分。相异点是,第一呈示部主题、答题、对题的各种关系属于常规的对位和连接。第二呈示部主题首次出现则立即伴随本主题的倒影对位,倒影的轴音是调式的属音,加强了主题的呈示印象,与第一主题的常规性呈现形成强烈的对比。另外,两个呈示部的音乐性格也不一样,前者是d 羽,后者是F 宫。看似这仅仅为调性的差异,但两者表达的意象却不一样。

3.综合再现部

《大理风情》的综合再现部是双主体赋格写作的常规形式,省了中间部。一般而言,尽管赋格综合再现部写作具有一定的程式化,但两个主题的显隐与张弛的安排是不尽相同的。《大理风情》再现部主题出现有几个显著变化:①开始,两个主题在同宫系统中于一个声部出现;②并且都只取用原来前面的1/3 长度,后面的省去;③接着作了八度复对位;④在第3 个间插段后,两个主题均作了卡农式的调式重叠进行,第一主题是“G 羽—C 羽”,第二主题是“bE 宫—bB 宫”;5 尾声,主题进行采用主调风格,复调退隐,节拍也扩大一倍,主题音响浓度加厚,显得辉煌绚丽。

三、技法

技法二字可以分开解释。技,指人们对事物认识和把握情况下形成的能力,如“一技之长”;法,指根据对象施展能力而形成的认识规律,如“寻规道法”。就赋格写作而言,作为隐形的乐思需要诸多对位技法来完成显性的音乐语言,从而彰显乐思的意义和价值。下面以《赋格》结构顺序择取数例作分析,来了解其中技法。

(一)引子:十二音序列设计

1 引子只有13 小节,采用的序列为“O—R”,由此派生“I—RI”“O4—R4”“I4—RI4”“O6—R6”。由于《大理风情》是五声风格旋律,引子的序列以此设计了五声和七声的序列作为应和,这种合理运用就是“技法”的体现(见例5),“O—R”这是引子的原始序列。

2 织体“纵横法”[4]。序列的用法很多,《大理风情》引子采用了“纵横法”。织体呈现的是:①没有传统和声的纵向结构与横向分解的音响产生,②局部有五声进行,③模仿对位。见例6、例7。

例6 引子12 音序原列序列与逆行序列

例7 12 音原形与逆行模仿对位

这种无调性模仿对位的技术限制较多,因为既要产生横向的“旋律”感,又要有纵向的“模仿”效果,和声方面很难顾及完善,但引子仍保持了序列的常规进行,没有采取增加自由音或省减序列音作为模仿需要来完成。

(二)呈示部:主题三调式与固定对题

1、主题三调式

我国民族风格赋格曲,主题单一调性最常见。双调式主题较为常见,主要是同宫系统(如汪培元《小赋格》主题,G 同宫系统的A 商转E 羽)和非同宫系统(如丁善德《欢舞》主题,E 角转升F 角,前者为C 宫系统,后者为D 宫系统)的转调。

三调式主题的稀少,韩永《小提琴协奏曲.赋格段》和陈铭志《序曲与赋格4》出现了三调式主题。下面是这两首作品主题与《大理风情》第一主题的参照表,见例8。

例8 韩永、陈铭志多调性赋格主题

由此可见《大理风情》呈示部第一主题的三个调式并不是首创。但是,调性选用、布局、转调方法,则需要作者设计相应技法。如《大理风情》第一主题结构为二部式,d 羽为前部,a 羽e 羽为后部,前后乐思不同。d 羽表达白族女性的柔性,a 羽e 羽则突出七音音组地域特色,这些乐思表达方式是不会在另一个作品中出现的。

2.固定对题的运用

《大理风情》的两个主题各有两个固定对题(简称固1、固2),且两个主题的固1 题材料都来自主题,且都有倒影对位。下面是两个主题的固1、固2 在谱中出现的调性简表图示,见表6。

表6 固一、固二在主题一和主题二中的调性形态

(三)综合再现部:主题重叠复对位与卡农模仿

1.主题重叠复对位。复对位是复调音乐中的常用手法,但作曲人往往会灵活巧妙运用。《大理风情》复对位的原形是47—50 小节,这是主题一(d 羽)与主题二(F 宫,与前为同宫系统)的对位,两个主题都是作了变化的。接着51—54 小节,两声部作了指标为I.V=11+10 的交换。这样,两个主题的调性色彩和性格对比在同一片段并列出现两次,延伸主题形象。

2.卡农模仿。卡农模仿形式多样,在赋格曲写作中运用广泛。《大理风情》的卡农模仿有两处,共同点是两处均以主题材料为模仿对象。不同点是第一主题的模仿是下属方向,即g 羽—c 羽;第二主题的模仿是属方向,即bE—bB。

前面主题一G 羽—C 羽的调式重叠卡农进行后,接着主题二bE 宫—bB 宫的调式重叠卡农进行,见例9。

例9 第二主卡农、调式重叠对位

(四)尾声:非三度和声运用

尾声部分是66—72 小节,主题一在a 羽调上作主调进行。为了与前面五声风格保持一致,乐曲采用了非三度和声连接织体,和声为重复根音的五度音结构,这样没有西方三五度结构和弦的音响,理所当然,西方和声的功能也就在此被五声色彩替代了,见例10。

例10 主题主调进行非三度和声结构

(后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得到三点认识。1、主题方面,自上世纪50 年代刘雪庵西藏民歌主题赋格《西楼怀远》起,民歌主题赋格曲创作进入人们音乐视野。《大理风情》步尘其径,在民歌主题创编上具有一定新意,如“主题三调式”运用;2、调性方面,《大理风情》以前为鉴,采用“无调—复调—主调”调性布局,让主题意蕴层次展现,清晰明朗,从创作思维来看有独到之处;3、五声性方面,就民歌主题赋格曲创作而言,保持民歌原始性,注重主题创新性,发展乐思多样性,是民族五声性发展新路值得思考和勇于实践的艺术领域。《大理风情》不仅在引子、呈示部、综合再现部采用民族五声性,并在尾声的主调进行中也采用了非三度和声关系来避讳西式和声的进入,使五声性朴实鲜明的地域风情和民族色彩得到保存。

猜你喜欢

赋格呈示部引子
g小调赋格(钢琴小品)
浅析奏鸣曲式的戏剧性
如何弹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
挖掘文本特色 构建引子课文阅读教学模式
“引子”教材观:聚焦语文要素与课文范本的阅读教学模式——以部编版教材为例
传承与引领
浅谈《月儿高》的演奏技法
一类导函数流行题的诊断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