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海德格尔关于同一与差异的本质的研究

2020-06-07吴继忠

文教资料 2020年36期
关键词:海德格尔差异

吴继忠

摘   要: 在《同一与差异》一书中,海德格尔深入论述了同一与差异的本质。从海德格尔充满哲思的探索中,我们看到同一与差异在人的思维观念中是极深刻、极根本的。一般认为同一性是存在的一个基本特征,但海德格尔认为存在归属于同一性。在思考存在与存在者时,海德格尔认为,只有注意二者之间的差异,注重对差异的本质的思考,才是实事求是地思考存在。总体来说,海德格尔将同一与差异看成是功能性、动态性的对象,在功能和动态的思域中,将同一与差异的本质上溯到“本有”。

关键词: 同一   差异   本有   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在哲学研究的早期,在《柏拉图的〈智者〉》一书中,就已经明确认识到同一与差异的独特性[1](684-764)。直至1957年《同一与差异》一书出版,海德格尔通过对同异的深入觉观,为我们显示了同异在思维观念中所具有的根源性地位。

一、同一的本质

通过对同一律的考察,关注到同一性,海德格尔论述道:

对同一律而言,更适当的公式“A是A”说的不光光是:每一个A本身都是同一的,它毋宁是说:每一个A本身都是与其自身同一的。在同一性中有一种“与”的关系,也就是说有一种中介、一种关联、一种综合:进入一种统一性之中的统一过程。由此看来,贯穿西方思想的历史,同一性都显现于统一性的特征中。但这种统一性绝不是那种单调的空洞,而是那种在其自身中没有任何关系、只是一味地持守于一种千篇一律的东西的空洞[2](33)。

同一律如果按照通常的公式“A=A”理解,就容易在思维中形成这样一种意象——左A等于右A,这就造成了视觉上两个分立的A。但同一律真正要表达的只是“A是A”,只有一个A。海德格尔特别提到同一律所要说的东西是“A是A,即每个A本身都是同一的”[2](32)。但这样会造成另外一种视觉性的意象,即将A看成是孤立的、静态的一物,变成了“那种单调的空洞,那种在其自身中没有任何关系、只是一味地持守于一种千篇一律的东西的空洞”。海德格尔看到了“在同一性中有一种‘与的关系”,而不只是一个孤寂的“空洞”,对同一性需要“进入一种统一性之中的统一过程”进行考察。这样“A是A”就变成了一种内蕴于自身之中的动态性的关系和过程,使人的思维流动起来,不再滞着于那种孤寂的空洞。海德格尔感叹道:

然而,直到这种与其自身同一的东西的关系——在同一性中起着支配作用的、早已流露出的关系——作为这样一种中介作用明确而有影响地显露出来为止,甚至直到为这种中介的显露在同一性内部找到一个住所为止,西方思想竟需要两千多年的时间。因为,直到思辨唯心主义哲学,经莱布尼茨和康德的酝酿,通过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才为在自身中综合的同一性之本质创建了一个住所[2](33)。

着眼于统一性的特征,通过对其中所含有的“关系”和“中介作用”的考察,关于同一性的本质,海德格尔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

(1)“我们只有认真倾听它的基本音调,沉思它,而不只是轻率地对‘A是A这一公式乱说一通,这时,同一律才会把情况告诉我们。它真正说的是:A是A。我们听到了什么呢?在这个‘是中,这个定律说出每一存在如何是(存在),也即:它本身与其自身同一。同一律讲的是存在者之存在。这个定律之所以被看作思想的一个规则,只是因为它是存在的一个规则,即是说:每个存在者之为存在者都包含同一性,即与它自己的统一性。”[2](34)

(2)“我们把同一性解释为共属性”[2](36),“共属也可以被思为共属。这就是说,‘共现在是从‘属中得到规定的”[2](37)。

(3)“巴门尼德说了不同的东西,即:存在——与思想——归属于同一者。存在从一种同一性而被规定为这种同一性的特征。与之相反,后来在形而上学中所思考的同一性则被表象为存在身上的一个特征。”[2](36)

(4)“本有使人与存在归本于它们的根本的共同中。在集—置中,我们看到了本有的第一次逼人的闪光(在[无蔽]之往昔中的遥远闪光。——作者边注)。集—置构成现代技术世界的本质。在集—置中,我们看到了一种人与存在的共属,在其中,“让归属”(本有作为“让归属”。——作者边注)首先规定着共同的特性及其统一性。通过巴门尼德的句子——‘因为思想和存在是同一者——我们才得以随行入那个追问一种共属的问题之中,在这种共属中,属优先于共。对这种同一者的意义的追问就是对同一性的本質的追问。形而上学学说把同一性表象为存在的一个基本特征。现在我们看到:存在与思想一道归属于一种同一性,这种同一性的本质源于那种‘让共属。我们把这种‘让共属叫做本有。同一性的本质就是(来自本有之所有物。——作者边注)本—有的一个(不够清楚。——作者边注)所有物。”[2](49-50)

海德格尔的以上结论,为我们显示了同一这个观念的深刻性。只要试图发现同一的来处,就必然会引向思维的深处。对同一性进行研究,意地之中,隐然、俨然悬存一物,譬如一个一般的对象A。为了摆脱这种外在的视觉性意象的静态拥堵,海德格尔注意到了其中有动,由此找到一条突破深入的道路。也就是说,海德格尔注意到同一在思维里更重要的角色不是一个一般的视觉性对象,而是对象背后蕴藏的一种统一的、共属的功能。人们的思维往往会将同一性“表象为存在身上的一个特征”,海德格尔的看法却恰恰相反,“存在从一种同一性而来被规定为这种同一性的特征”,这正是海德格尔哲思的独到精深之处。但海德格尔仍将同一性归为一物,只不过是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本—有的一个所有物”。

纵观海德格尔为探索同一的本质走过的道路,其中有三个“地点”具有里程碑意义。第一个“地点”是一般对象,海德格尔譬之为A,这也是探索的起点。在这里,面向A并成功路过A,转到了A的背后,或者说进入了A之中,开始从关系、过程、共属等功能性的维度进行考察。这个里程碑标志着摆脱了思维的“目光”对静态对象的胶着,从此进入了一种动态的思域之中。在这种动态的思域里,思维的道路延伸向了第二个“地点”——存在。所谓存在不是存在者,而是存在者的存在。与一般对象A相比,存在者似乎仍是视觉性对象,但已不再具体,而变得抽象。面对存在者,思维的“目光”已看不到什么,犹如面对虚空一样。存在恰如虚空里的潜动,成了这种犹如虚空的动态思域里的主要事情。这时会发现同一性仍蕴于虚空的更深处,所谓存在只是从“同一性而来被规定为这种同一性的特征”。如果说存在是一种潜动的功能的话,则同一性更是功能背后的功能。所以,来到存在并成功地透向存在的背后,这是第二个里程碑。海德格尔到达的第三个地点,也是终点,即本—有——“同一性的本质就是本—有的一个所有物”。海德格尔最终为“同一性之本质创建了一个住所”。但同一性的本质仍是一个物,这一点是否确为妥帖,海德格尔本人在作者样书的边注中自注到“不够清楚”。确实,将同一性归根于本—有,是本—有的一个所有物,是不够清楚的,尤其是“本—有的一个所有物”的“物”这种说法充满昏幽的意象。对同一性本质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二、差异的本质

关于差异,首先应该交代的是,在哲思中是如何发觉注意到差异的。这里所说的对差异的注意,不是指善于考察对象之间诸如区别、矛盾、对立统一等逻辑性的问题,因为那样的注意其实是对对象的注意,并不是针对差异本身。“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在思想的实事中,在存在者之为存在者中,都发现了所谓的差异;这是如此无可置疑,以至于我们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这种发现本身。也没有什么东西驱使我们注意这种发现。我们的思想并不在乎这种差异是否被思索,或者是否专门作为这种差异而被思考”[2](75)。所谓对差异的注意,是指将差异正式作为一个亟须且久待考察的对象,就如之前考察其他对象一样。这一点非常重要。

差异“并不是一个遗留下来的、早已被提出来的问题,而是在这种思想史中普遍地未被追问的东西。暂时而且不可避免地,我们用传统语言命名它。我们称之为存在与存在者之间的差异”[2](62)。关于差异的发现,海德格尔是这样说明的:

存在始终而且处处都被叫作“存在者之存在”……存在者始终而且处处都被叫作“存在之存在者”……清楚的只是,在存在者之存在和存在之存在者那里总是关系到一种差异。照此看来,只有当我们思考与存在者有差异的存在和与存在有差异的存在者时,我们才实事求是地思考存在。因此,差异才特别地进入我们的眼帘之中[2](73-74)。

“从差异而来进入有待于思的东西中:差异之为差异”[2](63),海德格尔在论述中反复提及“差异之为差异”,意在强调要注意差异本身,要将差异从其他对象中抉择出来。“如果无论存在还是存在者一向都以各自的方式从差异那里显现出来,那么,它们从差异中保持什么呢?为了满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首先以一种合乎实事的态度面对差异”[2](75-76),而不是“根据差异之有差异者表象存在者,而不去关注差异之为差异”[2](83)。

关于差异的本质,海德格尔最终的结论是:

存在与存在者的差异乃是两者的既解蔽着又庇护着的分解。在分解中运作着自行掩蔽的锁闭者的澄明,这种运作给出袭来与到达的相互分离和相互并存[2](77)。

纵观海德格尔为探索差异的本质走过的道路,“在返回步伐中从差异之为差异的被遗忘状态追思这种作为解蔽着的袭来与自行庇护着的到达的分解的差异”[2](80)。海德格尔对差异本质的阐述,涉及差异、存在、本有、分解、澄明等概念。只有全面整体地梳理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才能获得系统性的了解。

从海德格尔的论述中,可以梳理出以下五种关系:

首先,本有是最根本的东西,分解即本有,“分—解:本有之(遮蔽着的)显露”[2](84)。

其次,本有和分解是那种根本性的东西,同一归根于本有,差异归根于分解。“同一性的本质源于那种‘让共属。我们把这种‘让共属叫作本有。同一性的本质就是本—有的一个所有物”;“存在与存在者的差异乃是两者的既解蔽着又庇护着的分解”。这是结论的核心,所有阐发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的。

第三,同一与差异一体共源,海德格尔提到“同一与差异的共属一体性”[2](29),即同根于本有。

第四,存在来自同一性,“存在从一种同一性而来被规定为这种同一性的特征”;存在又离不开差异性,“存在(亦即在实事之遮蔽中的差异)”[2](62),“在解蔽着的袭来意义上的存在和在自行庇护着的到达意义上的存在者之为存在者,作为从同一者即区—分而来的如此这般有区分的东西而成其本质”[2](77);存在和存在者是差异中的存在和存在者,“存在者和存在一向已经从差异而来并且在差异中被发现了”[2](74)。

第五,存在是存在者的根据和奠基者,存在者是存在的论证者。“存在就为存在者奠基,存在者之为存在者就论证着存在”[2](82)。

以上五種关系是自上而下的层次关系。从这些关系大致可以看出海德格尔的思考架构:最基本的是对存在与存在者的思考,当从中发现存在与存在者的差异时,“目光”便会关注到差异,也顺势会关注同一,同一和差异如硬币的两面不可分离。这时就会将存在连同存在者放入更大、更深也更高的思域中。依据同一、差异思考二者的本质,在同一、差异的思域中,存在、存在者归根于同一、差异,同一、差异的本质是此中面对的主要问题。较之存在的思域,同一、差异的思域已无视觉性的对象,进入思维的虚空之中。“黑格尔在存在最空虚的空虚中,即在最高的普遍性中,思考存在”,“在存在者之为存在者和存在者整体中,在存在从其空虚向其展开了的充实的运动中,找到了思想的实事”[2](69)。在思维的虚空中,因为虚无故无所“见”,但有功能性的动态可“倾听”,“我们只有认真倾听它的基本音调,沉思它”[2](34),故存在与存在者已从视觉性的体相虚化为虚空中听觉性的功能动态,“存在显示自身为有所解蔽的袭来。存在者之为存在者以那种在无蔽状态中自行庇护着的到达的方式显现出来”[2](77)。可见,同一与差异的本质需要在功能性的动态中才能显现出来。

前面说到的“每个存在者之为存在者都包含着同一性,即与它自己的统一性”,“我们把同一性解释为共属性”,即是一种功能性、动态性的阐释。所谓“让归属”“让共属”的“本—有乃是于自身中颤动着的领域”[2](48),亦是一种功能性、动态性的阐释,所谓“如何把差异思考为分解”[2](80),“作为解蔽着的袭来与自行庇护着的到达的分解”,“分解是一种圆周运动,是存在和存在者相互环绕的圆周运动”[2](82),仍是一种功能性、动态性的阐释。从以虚空为场域的功能性、动态性着眼,海德格尔关于同一、差异的本质的追索,则思过半矣。其“差异之为差异”“存在者之为存在者”“存在之为存在”“澄明之为澄明”“存在者之存在”等说法,都是为了将思绪引向对象背后蕴藏的功能动态。它如在针对“物”的探讨中,海德格尔反复使用了“物之为物”的说法,“只有当我们的思想首先达到物之为物时,我们才能达到物自身”[3](175),亦属同一意旨。

海德格爾对存在、存在者之为存在者、差异、分解这些功能性、动态性的考察对象,反复使用“相互分离和相互并存”进行描述。存在处于袭来的动态中,存在者之为存在者处于到达的动态中。在思维的虚域中,一切都是动态的。动态中一定包含了相反相成的两种功能,袭来则尚未到达,到达则不再袭来,而袭来者已经到达了袭来本身,到达者亦必是有所袭来的到达。这两种功能之间因为排斥相互分离,又因为互为根据相互并存,共同构成了相互环绕的圆周运动。“奠基”和“论证”的关系亦复如是,且“分离”和“并存”本身亦是一对相反相成的功能动态。这与中国哲学中太极之一阴一阳、太虚之气之屈伸往来等观念如出一辙。

最后,我们不禁要问,在空虚的虚空中果真是一片虚无而无所得见吗?其实,在思维的虚空中,哲思的脚步并未被迫停驻。“虚无”只是对思维的视线泯没于虚空外在边际的描述,这时需要进入虚空的内在倾听其动态。人们常说“听见”,可见“听”也是一种“见”,在思维的虚空动态中仍然会有很多发现,功能动态在虚空中丰富性最强。

海德格尔所说的“既解蔽着又庇护着”,其“解蔽”之义在于,依动而有所“听见”,依存在功能性、动态性的袭来有所开显,解除了虚无对视觉性的遮蔽;“庇护”之义在于,虽依动而有见,见到了存在者之为存在者的到达,但在虚空的场域中一直会自行受到虚无的庇护而欲归于无所见。凡海德格尔强调功能性、动态性的地方,往往会提及“看见”“闪光”“澄明”“照亮”等视觉性的说法。也可以说,凡海德格尔言及视觉性的地方,其意就在于强调此刻是从虚空中的功能性、动态性“听见”对象的。

对差异进行考察的返回步伐,最终完全进入了仅由澄明性、功能性、动态性构成的思维的虚域中,“遮蔽是澄明之为澄明的遮蔽,即本有的遮蔽”[2](63),“本—有乃是于自身中颤动着的领域”。在思维的虚空之域中,包含虚、动、明三义,蕴藏着诸如同一与差异这种最深刻对象的最深刻的本质。

三、结语

同一与差异普遍居于万象之中,又深居于本原处。关于同一与差异本质的研究至关重要,可以将人的思维引入最深处。海德格尔的整个考察过程,是依托对存在的考察。上溯于同一和差异,所得到的似乎仍是同一和差异的外在功能表现,只是达到了同异的“郊区”,仍未直接到达同异本身。正如海德格尔本人所说:“对此分解,我们首先把它思考为存在与存在者之差异的本质的郊区”。[2](84)对同异的本质,在前人的基础上,仍需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海德格尔.柏拉图的《智者》[M].熊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2]海德格尔.同一与差异[M].孙周兴,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3]海德格尔.演讲与论文集[M].孙周兴,译.北京:三联书店,2005.

猜你喜欢

海德格尔差异
相似与差异
海德格尔的荷尔德林阐释进路
实践哲学视域下海德格尔的“存在”
DL/T 868—2014与NB/T 47014—2011主要差异比较与分析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死亡是一种事件吗?——海德格尔与马里翁的死亡观比较
施特劳斯论海德格尔与现代哲学
从海德格尔的“形式指引”看《诗》《书》中的“帝”与“天”
海德格尔的《建筑·居住·思想》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