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2020-06-06赵玉叶

教师·下 2020年12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因材施教

赵玉叶

摘 要:文章立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挖掘了“因材施教”的新含义。其一是从数学课标、数学教材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等出发,结合不同内容适当“取材”,因“材”施教;其二是从不同层次的学生出发,关注个体差异精准“识才”,因“才”施教。探索现代化“因材施教”的新方法与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因“材”施教;因“才”施教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7-03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36-0057-02

“因材施教”从古至今都是重要的教育教学原则,也是一个古老而常谈的话题。狭义的“因材施教”是指针对学习者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因”是依据,“施”是实施,“教”是教育,而“材”的内容和含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扩展的。广義的“因材施教”渗透数学课堂教学中, 融合数学课堂教学的特色,可以为其变革与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卢晓东认为,传统的“因材施教”中学生和教师的关系是不平等的,教师是教育的先行者,掌握知识和真理,课堂知识需要教师教给学生,但新型的“因材施教”需要教师认识学生能够逐渐发展,和教师是平等的关系。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挑战,力求培养出具有创造力并能超越自己的学生。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的新含义

(一)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含义之一是围绕“内容”二字。应选择好客观“材料”,结合成课堂“内容”。

数学课堂教学里的“材”可以是抬头可见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可以是伸手可触的数学教材。同时,教师的教学经验、学生脑袋里的千万疑惑、身边的每一样物体抽象出来的模型或者是每一份感觉引申出来的猜想,都可以变成数学课堂的“内容”,以此来因“材”施教。教师在传授学生书本知识的同时,应让学生参与课堂,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切实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计划,让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情形为主体,使教学模式由教师为知识的掌握者的单一模式变为学生和教师共同学习的协作模式。这种数学课堂中“材”的教学转变会使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发生转变。

(二)因“才”施教

“因材施教”的含义之二是围绕“个性”二字。应打造以人为本的数学课堂,抓住“个性”,锻造人“才”。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里第一条建议就是:“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抽象是相对具体而言,每个学生都是具体而真实的受教育者,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展水平、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在纵向水平上有高低之分,但横向个性上无好坏之分。前人研究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展现自己的智能强项,也会表现出智能弱项。这要求教师应清楚地认识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的个性自由发挥,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兴趣爱好、学习习惯、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来因“才”施教。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的新要求

(一)因“材”施教如何“取材”

1.取之于纲,保驾护航

数学课堂教学最权威的“材”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它是比教材更加权威、法律意义上的“标准”文件,为具体教学指引方向,界定详略,规定要求。所以教师应该仔细研读,明确目标。课堂是学生获得人生体验并激荡着活泼的生命殿堂,但学生眼里的数学课堂是这样的:记抽象的知识点、听重复的考点、做机械的练习。课堂目标应该由重“考试结果”向“学习过程和考试结果”并重转换,由重认知向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相结合转换。除了数学高分的争取,教师更要引领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

(1)体验数学的自然科学性。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一切现象都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关系。

(2)体验数学的基础性与工具性。生活离不开数学,如商品买卖、储存贷款、工程安排等,方程、函数、概率都可以物尽其用。

(3)体验数学蕴藏的美感。例如,“黄金分割”比例0.618的艺术美,三角形的重心分中线为2∶1的和谐美,(a+b)(a-b)=a2- b2的工整美等。

2.取之于书,精磨细琢

数学课堂教学最原始的“材”就是教材,每一节课思维之花的绽放都根植于教材。教师使用教材的基本原则是“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这需要教师认真地研读教材,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教育方式。施卫卫的“四步导读”就是优质高效学习教材的有效方法。例如,将“四步导读”运用在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同底数幂的乘法”这一章节下,教学过程会如行云流水一般。

(1)读标题“同底数幂的乘法”:说出一个“幂”—举出几个“同底数幂”—写出几个“同底数幂的乘法”。 a6×a3×a2这样的同底数幂相乘如何计算?带着问题进入第二步。

(2)读课本案例:102,108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102×108如何计算?计算依据是什么?分析简单的计算。完成习题后我们看第三步。

(3)读过程:由102×108到10m×10n到am×an,总结从特殊到一般的规律。

(4)读运用:根据运算性质am×an= am+n(m、n是正整数),根据规律反过来计算课本中的“问题”。

教材不是学生的全部世界,世界才是学生的全部教材,课本是学生的“望远镜”。精致地因“材”施教,才能从课本中看到更远的风景。

3.“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数学课堂教学最根本的“材”是学生的经验,没有一个学生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已有的知识经验是教育最根本的材料和生长点。把学生身上的生活经验挖掘出来,再用来教学生,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知识点时,可以由象形字“旦”的含义引出“日出”的景象, 把“日出”景象作为课程资源引入数学课堂,忆日出、画图形、引课题,指导学生观察一条直线与一个圆的位置关系,让学生真切地领略自然现象中蕴藏的数学问题,并引出“直线”与“圆”的三种关系,即相交、相切、相离。从生活经验出发,数学不再是数学,而是生活本身。这就大大降低了数学学习的难度,巧妙地做到了因“材”施教。

(二)因“才”施教如何“识才”

1.凡才“深”识

很多学生被看作“普通的学生”,往往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够优秀。魏书生老师说过:“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会为难任何一个学生,也不会放纵任何一个学生。”凡才“深”识,就是要教师挖掘“普通的学生”背后的“普通原因”以及“解决方法”。

数学基础薄弱则“小步走”。例如,教师在教学“同类项”一课中,将教材中同类项概念分成两个步骤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地讨论“所含字母相同”的含义,然后研究“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的含义。分解知识,细化步骤。

数学分析能力低下则“直观化”。例如,“内角和、外角和概念”“平行线性质与判断”等知识点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量一量、试一试,待学生了解后再引入新的知识点。

数学学习习惯不良则“速反馈”。课上要求学生发言,课后针对作业及时奖惩。

数学兴趣淡薄则“激好奇”。“解三角形”前设疑:对操场上的旗杆高度,我们可以如何测量?

数学学习方法死板则“勤变换”。数学学习不是只靠记笔记和做练习,还能通过数学活动理解“图形的展开与折叠”,数学实验验证勾股定理,数学探究感受“点、线、面、体”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很多学生眼中的数学是 “枯燥无味地解题”“永远弄不明白的噩梦”。为了揭掉面向所有学生的数学教学“数学繁”的标签,越来越多类似的改革在数学课堂试验。数学课堂旨在教给学生必要的数学技能,也更愿意成为学生青睐的数学体验。

2.高才“ 近”识

原本凡才应该浅识,而课堂里教师却需要深度了解这群学生;原本高才“远识”才能看全,而课堂里教师却需要反其道而行之。走近他们,才能悉心培育这些还未成型的“潜力股”。吹毛求疵才能促使他们由“潜”转“显”,成为真正高才“远”识的栋梁。

比如,“一个一次函数与一个反比例函数图像相交于点P(-2,1)和点Q(1,m)上,求:

(1)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什么?

(2)点Q的坐标是什么?

(3)当x取什么值时,一次函数的值要比反比例函数的值大?”这三个问题的设计从难度上呈现出了递增趋势。可以要求“高才”们通过问题总结其规律,灵活地运用函数图像的知识,加深对函数的理解。

数学“营养”的补充方式很多,教师要用好丰富的文本资源、信息技术资源、社会教育资源、工具资源等。一是宽松与压力相结合:宽容看待学生的“胡言乱语和白日梦”,对他们提出更高的数学理解要求;二是兴趣与挑战相结合:激发他们持久的学习兴趣,给予他们“够得着”的小挑战;三是竞争与合作相结合:以数学陷阱题、创新题、拓展题、开放题、综合题等适当挑起竞争,也调动了优质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切磋商讨。

三、结语

数学课堂像一座工厂,要求教师批量提供社会所需的“合格螺丝”;数学课堂又像一座农场,期望教师挑选“良苗”,培育“优质作物”。因此,教师要扎根书本,合理地利用学生个性特点,采用由生活走向学生的教学形式、学生和教师协同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这门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来针对性授课,才能真正做好“因材施教”。

參考文献:

[1]卢晓东.超越因材施教[J].教育学术月刊,2014(10):3-17.

[2]赵五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学定教”的策略初探[J]. 学周刊,2020(2):41.

[3]奥布赖恩,吉 内.因材施教的艺术[M].陈 立,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施卫卫.让课本回归数学课堂——数学课本阅读的引导路径[J].数学之友,2015(3):21-23.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教学因材施教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让问题设计为数学教学创新绽放精彩
翻转课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浅议
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巧抓课文及学生特征因材施教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