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向学生渗透立德树人思想
2020-06-06杨鸿
杨鸿
摘 要:学科教育包括知识传授和德育,地理学科由于其独特性,在立德树人方面具有独到之处。教师要了解地理学科的德育目标,通过积极渗透的方式使学生形成唯物主义思想,如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教师只有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才能在教学中多层次地拓展教育教学空间,探索有效的教学途径,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品质。文章以“多民族的家庭”为例,探究了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向学生渗透立德树人思想,希望通过积极渗透德育知识,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与人和谐相处的社会公德,提升学生构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初中地理;立德树人;道德素养品质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7-29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36-0021-02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将立德树人思想落实到位。当今社会上有很多不文明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这些现象属于人类生活、生产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范畴。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如果可以通过渗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则可以减少社会中的不良现象,提高公民的素质。教师重视地理教学中的立德树人,就会增强意识,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介绍,并且积极渗透,把立德树人与地理知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热情,并且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来渗透
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师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为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向学生渗透立德树人思想,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就要心中有数,带着明确的目的来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促使学生在思考中理解知识,提高道德品质。教师有了清楚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才能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而丰富的活动和设计以及恰当的评价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使教学设计系统形成良性的循环和运行机制,最终达到最佳的教学境界。
例如,在教授“多民族的家庭”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区别,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尤其要让学生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相互尊重、共同維护祖国统一的观念。教师带着明确的目标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点拨,有利于快速地提高学生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各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大家庭,所有人都在这个大家庭中快乐、自由地生活。通过目标的渗透,学生就会对不同的民族有一个简单的认识,形成平等的观念,并且懂得相互尊重。
二、通过自主探究进行渗透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学生发挥着主体作用。因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有意识的人,学习的内在动力源自学生,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时,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为学生设计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教师开展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会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参与其中,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例如,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感兴趣的武侠小说来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和思考。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你知道金庸《天龙八部》主人公段誉是云南哪个政权的储君吗?他的母亲刀白凤是个摆夷女子,摆夷指的是什么民族?这个民族有什么著名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主动思考。因为问题结合了武侠小说中的人物,所以学生的积极性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教师考虑了学生的特点,运用了相应的教学策略,采取了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对民族知识探究的积极性,更好地帮助了学生了解相关知识。这一系列情境和问题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乐学、会学、主动学。轻松愉快、精心策划的教学活动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白族以及大理,可以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的热爱之情,同时也会促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
在学生对白族有一些了解后,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白族“三月三”歌节和三道茶以及白族头饰的说法。通过学习,学生会了解到“三月三”是来自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少聚集在一个约定俗成的地点来对歌。年轻人会精心打扮,同一个村屯的会穿着同样的衣服,在歌棚或者野外对歌,通宵达旦,连唱三天……
而三道茶则是代表一种人生哲理,第一杯苦,第二杯甜,第三杯百味交集,寓意就是人生中少年受苦,中年甜蜜,晚年回味人生又苦又甜。白族少女的头饰“包头”也是具有民族特征的,白色的流苏象征着大理下关的风;下面的花象征着大理上关的花……
教师结合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来指导学生,会使学生对少数民族产生向往。当学生产生期待时,教师就要适时地向学生渗透各民族平等的思想,教育学生要尊重所有民族的人民以及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教师趣味性的讲授和渗透教育,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使其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来设计教学活动,并且积极地向学生渗透立德树人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为了在教学中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教师要全方位地进行了解和分析,获取大量信息,在此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出发点,遵循学生学习的内在规律性。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进行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问题的应用、教学过程的描述。总之,只有从学生出发,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提高学生的中心地位,更好地向学生渗透立德树人教育。学生的自主探究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促进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究中了解丰富的知识。多样的形式调动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的学习状态中,建构自己的思维。
三、通过合作讨论进行渗透
在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时,教师要从教学规律出发,用系统的观点和分析的方法客观地分析教学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突破传统教学工作的局限性,大胆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水平。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沟通和交流的方式相互学习,相互影响,提高学生的综合道德素质。
例如,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不同的少数民族有什么特殊的传统活动或节日。在沟通中,学生畅所欲言,有的想到傣族有泼水节,有的想到了瑶族有盘王节,还有的想到了彝族有火把节、藏族有望果节等。学生会像讲故事一样讲述节日的由来、节日的传统,以及人们在节日中的活动。
通过合作沟通,学生从多角度了解了不同的民族及其风俗习惯。学生了解到土家族人很注重礼仪,见面要相互问候,家有来客会以美酒佳肴盛情款待;维吾尔族人喜欢穿长袍,父母多穿连衣裙,外套是对襟背心,未出嫁的女子梳数十根小辫,出门时以花手绢或白布蒙头,再用网巾遮面,戴着帽子;瑶族服装以五彩丝线的绣花为装饰,瑶族妇女的头饰最讲究,有龙牌形的,即把十多米长的绣花巾盘到头上,有半月芽形的,即将三块半月牙的银牌放到头顶……
学生在沟通中会大开眼界,对不同民族产生探究的欲望和好奇心,在不断的了解中感受不同民族的多样性,体会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这个大家庭中的兄弟姐妹相亲相爱。教师积极地组织学生讨论,会促使学生了解课堂学习目标,掌握课堂学习内容,在不断地参与中建构系统而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的讨论也会让他们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分析方法,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多样性,从而促使学生认识到各民族是平等的,应该相互尊重。
四、通过实践活动进行渗透
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设计出低耗高效的学习过程,促使学生通过主动体验和感悟的方式来理解知识,提高认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需要对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内容等进行客观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减少不必要的内容和活动,然后清晰地阐明教学目标,科学地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式,合理地拟定教学过程,这是教学迈向最优化理想境界中必不可少的一步。为了在地理教学中向学生渗透立德树人教育,教师可以组织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动起来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感受和体验。
例如,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让其了解学校的民族构成,或者是学生所在小区、所在地区的民族构成,促进学生在实践中了解更多的民族文化特征。学生通过实践,会充分体会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进而能够平等地对待不同的民族,学会相互尊重和相互帮助。通过调查,学生不仅提高了调查能力和沟通能力,更重要的是认识到我国具有民族多样性的特点,从而把不同的民族和民族文化以及民族风俗印在心头,提高民族意识。实践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舞台,有利于学生通过主动体验和感悟的方式形成直观认识,加深印象,在体验中内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品德。
五、结語
教师积极地向学生渗透立德树人意识,可促使学生加深对地理中的自然现象和规律的认识和了解,并且形成人地和谐的思想。通过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学生会更好地了解人类的生活环境,明确农业、工业、交通和旅游等人文现象都是人类运用自然的结果,从而学会建立和谐、正确的人地关系,提高自身素质,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积极地为建设地球家园而努力奋斗。学生会在自主体会和感悟中提高道德品质,形成高尚的道德和思想,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 雷.我心中的地理教学[J].地理教育,2011(7):103.
[2]王 义.电化教育与地理教学结合的分析[J].学苑教育,2011(16):85.
[3]赵亦君,舒秋贵.TerraExplorer Pro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1(6):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