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语文有效课堂的构建方法
2020-06-05杨春明
杨春明
摘 要:语文课程涉及知识广且教材内容前后衔接紧密。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头戏”,语文课堂如何实现有效教学一直是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运用新课程理念的思想并尝试运用新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深刻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不断增强学生语文感悟能力与探究能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感悟能力;探究能力
语文是一门具有浓厚人文色彩的学科。语文教学注重理解与感悟,提倡创新与实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一改以往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与感悟的时间,引领学生在探究中主动生成知识,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
1 把握文章主旨,增强学生语文感悟能力
明末清初史学家黄宗羲说,“疑者觉悟之机,一番觉悟,一番长进。”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增长见闻,丰富情感,提升语文感悟能力“金钥匙”。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把握文章主旨——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寫作风格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初中生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理解能力,在阅读中如果教师加以启发和点拨,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
例如,在教学法国小说家都德的《最后一课》时,如果学生单纯的从文字描写则很难把握文章内涵。文章开篇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考分词规则我一点儿不会,恐怕先生责备,心里忐忑不安。”而出人意料的是平时喧闹的课堂却安安静静的,韩麦尔先生对我的迟到没有大发雷霆,而是温和的让“我”坐下。……教师可以借助这些剧情冲突引导学生探究原因,通过学生的深入阅读把握文章的主旨:法兰西人对祖国文化的热爱是永远不可征服的,从而进一步增强感悟能力。
2 依托语文教材,培养学生语言鉴赏能力
教材是学生了解祖国文化、感受语言魅力的重要途径。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绝不是语言文字的简单堆砌,而是充满了思想性与艺术性。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这样的文章最适合学生进行阅读与探讨,透过语言文字,我们能够更好的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
2.1 发现课文独特之美,让学生体会其中的味道
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美的景象、美的感悟、美的想象都可以通过美的文字呈现出来。中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耐人寻味。聊聊数语可以让人浮想联翩,也可以扭转锁乾坤。例如,在教学《口技》一课时,读者对其简练、生动、贴切的语言风格会留下深刻印象。宾客的“伸颈”、“侧目”、“变色离席”以及妇人的“惊觉欠身”等是何其形象化啊!
2.2 广泛阅读名家名篇,让学生感受经典之美
广泛阅读,特别是阅读名家名篇不仅会丰富学生的见闻,而且也能活跃人的思维,陶冶人的情操。收录到语文教材的经典作品既有深刻的思想性又有唯美的人文性特征。教师应以阅读为途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鲁迅先生文学作品较多,如《少年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故乡》《孔乙已》等。这些经典作品分别出自期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等。教师可以鼓励深入阅读,进而深刻了解鲁迅先生作品的深刻思想性。
3 创新思维,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形式
教学贵在创新。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不仅教师感到厌烦,而且学生也觉的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改变。
1.变讲课为导课。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要“少”讲,要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要做好“导”的功课,教学中尽可能的去启发学生进行语文实践。例如,在教学《杨修之死》一课时。笔者就根据故事情节把本课编排成了舞台情景剧。找不同的同学分别饰演曹操、杨修、夏侯惇、军士等。
教学步骤如下:
1)熟读课文。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要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事情的来龙去脉。
2)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将课本大胆改编成舞台情景剧。每组学生可以选择的一个小故事进行表演。组内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进行合理分工,要明确对白内容。
3)分组活动。根据各小组呈现的表演内容,教师根据课文故事描述的先后顺序请各小组成员进行表演,时间以15-20分钟为宜。
4)表演评价。教师和各组同学都可以评价者,指出优缺点,完善剧情,使表演活动走向深入。
教师指导:让参演的学生仔细分析杨修与曹操的性格特征,并通过惟妙惟肖的表演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提出探究主题:杨修之死究竟谁之过?拓展练习:根据曹操的性格,大家再说几个小故事。
2.变分解为审美。语文教学离不开字、词、句、段、篇的分析与讲解。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只关心字词的讲解与运用,有时难免将一篇完整的文章割裂分析。这样的做法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既不利于学生对于文章主旨的把握,也不利于学生在写作上谋篇布局。
3.变应试为运用。知识最大的魅力在于运用。语文知识在现实的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运用语言文字解决实际问题。如借助诗歌赞颂此次非冠疫情中的白衣天使,运用丰富而生动的文字描写祖国的大好河山,观看影片后学写观后感等。经过这样长期的练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要想让传统的语文课堂变得绘声绘色,教师就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把课堂真正的交给学生,让他们心情的去发挥和表现,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真正地爱语文、学语文、用语文。
参考文献:
[1] 谭向林.浅议提高中学 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师》2016年24期.
[2] 甘离军.中学语文高效课堂中的多元化教学方式探讨《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年26期.
[3] 贾栓.阐述多元视角下的中学语文教学方法《中外交流》2019年38期.